作者:陈曙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长期性?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本质的确定性与实现形式的开放性)

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长期性

作者:陈曙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确定的。社会主义本质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实现形式是开放的、多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实现形式。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完善、发展、创新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实现形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

(一)

社会主义本质究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答案。什么样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什么样的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人从多个角度作出了深刻论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比如,从发展水平的角度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从分配正义的角度强调,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从经济体制的角度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从发展布局的角度强调,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政治建设的角度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从政党政治的角度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等等。这些重大论断,对于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社会主义本质是确定的。所谓确定性,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品质或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的确定性,是社会主义具有自身独特的、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内涵或特征。社会主义本质的确定性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整体性概念,不能拆分开来,这是确定的。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将社会主义本质完整表述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五句话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整块钢”,少了其中任何一句话、一个方面,都不构成社会主义的完整本质。任何国家发展社会主义,都无法绕开这个总要求,这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普遍共识和最大公约数,区别在于不同国家可能在不同程度上、不同时间跨度内以不同的方式实现其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维度,不能只讲生产关系,这是确定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纠正了只讲生产关系的局限性。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侧重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的特征,忽视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重要特征,这是片面的。社会主义之所以优越于并终将战胜资本主义,归根结底“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社会主义之所以向共产主义过渡,最终也取决于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社会财富的充分涌流。

社会主义本质既要讲解放生产力,也要讲发展生产力,不能只讲一个方面,这是确定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纠正了过去只讲发展生产力、忽视解放生产力的不彻底性。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有发展生产力的任务,而且存在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只看到发展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是片面的。发展生产力,前提是解放生产力,不解放生产力必然无法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质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不能只讲发展目标,这是确定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纠正了只讲终极目标、远大理想的片面性。过去,我们比较看重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突出强调共同富裕,但是,离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手段,离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一重要手段,“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是乌托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确定性不等于固定性,不是定型、固化。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们的认识也会发展,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必然有深化的空间,现行的概括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根据时代的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本质新的时代内涵,这一点也是确定的。

(二)

社会主义本质是确定的,但社会主义本质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实现形式是开放的,具有多种可能性。马克思恩格斯从来不认为存在某种超历史的、适用任何国家的社会主义模板。恩格斯说:“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形态一样,必然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不成熟向比较成熟、从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长期发展过程,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思路、建设布局和方针政策。

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形式的开放性,表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阶段是升级递进的。马克思曾依据社会发展的成熟程度,明确将未来社会分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将这两个阶段分别命名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可见,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初级到更高阶段的发展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也具有典型的阶段性特征。毛泽东曾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直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因此,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每个时间段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形式都是不一样的。

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形式的开放性,表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是不同的。就拿当前的中国来说,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显然不同于苏联模式,也不同于越南、古巴、老挝、朝鲜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中国理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显然区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中国制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这一制度,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体系存在明显区别。中国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文化精神、文化传统、文化内涵、文化特质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形式的开放性,表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布局、体制机制、路线方针、政策主张是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板,每个国家都必须根据国情发展变化,不断调整社会主义的发展布局、战略部署和路线方针,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形式。指出,“中国社会主义不是教科书里的教条,不是刻板僵化的戒律,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的生命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看似差异极大的发展布局、体制机制、路线方针、政策主张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都是社会主义本质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实现形式。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实现形式,是中国独到的、独有的、独特的社会主义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形态,是党和人民在长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探索出的宝贵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贯穿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贯穿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等各个领域。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其发展的每一阶段,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囿于本本,不迷信西方,不盲从经验;始终坚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实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了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母版,不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再版,而是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闯出来的社会主义,这是其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遵循某种僵化的理论教条,不是从经典作家的本本出发,而是一以贯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是其理论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他国模式“克隆”出来的社会主义,而是立足于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现实国情的社会主义,是赓续千年文脉、传承民族精神的社会主义,这是其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其时代特色。

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形式是多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种实现形式,绝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普世样板、终极模板,我们不搞社会主义模式输出,不垄断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真理权,不谋求用中国的发展模式改造世界。每个民族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国情,不断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各个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应该由各国的人民来回答。

来源: 学习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