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打狍子瓢舀鱼, 野鸡飞到饭锅里”这是当年北大荒物产丰富的传说70后的我听过我的父亲讲过许多这样的山中奇闻趣事,其中父亲和他的学生在河套偶遇鲶鱼群的趣事始终埋藏在我的记忆深处,日久弥新,回味无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小兴安岭太平沟自然保护区黑熊?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兴安岭太平沟自然保护区黑熊(小兴安岭森林野兽故事)

小兴安岭太平沟自然保护区黑熊

“棒打狍子瓢舀鱼, 野鸡飞到饭锅里”。这是当年北大荒物产丰富的传说。70后的我听过我的父亲讲过许多这样的山中奇闻趣事,其中父亲和他的学生在河套偶遇鲶鱼群的趣事始终埋藏在我的记忆深处,日久弥新,回味无穷。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国家刚刚度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那时我的父亲在公社的中学教学,担任初三班的班主任。因为备考高中,为了学生取得最好成绩,父亲要求全班学生都住校,这样能把学生通校的时间节省下来,用更多的时间辅导学生。全班同学的住校,食宿成了问题,粮食好解决,学生可以自己从家带来,烧柴却成了大问题,特别到了冬季,学校没有多余的经费买燃料为学生宿舍供暖,学生自己出钱购买燃料和从家带烧柴在当时的农村也不现实。这时父亲倔强的性格又表现出来了,他决定带领学生自力更生去山上打烧柴,他的想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批准,学校领导要求一定要注意安全。

一个初冬的星期天,父亲带领着他的学生早早出发了。打柴地点是离学校几十里远的扎音河河套,原打算只带男生去,女生一再的强烈要求参加劳动,父亲也同意了。

北国初冬的天很冷了,天空湛蓝湛蓝的,旷野里是满眼的白色,小北风嗖嗖地刮着。同学们戴着厚厚的棉帽子,围着围脖,有的同学把家里的狗皮帽子戴上了,全副武装。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是步行。天虽然很冷,但对于这些朝气蓬勃的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来说没有多少寒意了。

父亲和他的学生们步行两个多小时到达了目的地——扎音河河套。

扎音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茂密的大森林深处,最终流入松花江,雨水少时水深不过膝盖,河宽十多米,雨季到来时,连续的降雨会使河水暴涨,冲出河槽,这时河面就宽了,足有几十米,水大时超过百米,远处看也是汪洋一片,很是壮观。扎音河水草丰美,河里的鲫鱼、鲤鱼、鲶鱼也是成群结队,夏天是人们放竿垂钓和游泳的天然好去处。冬季河面被厚厚的冰层覆盖着,河两岸长着一人多高的蒿草和芦苇,是冬季烧炉子、烧炕的好烧柴,因为这里离村屯远,人们很少到这里打烧柴,蒿草密密麻麻的。

父亲之所以选择这里来打烧柴,是因为我家每年也来这里打烧柴,他对这里非常了解,在这里只要你有使不完的力气,就有打不完的柴火。

父亲向他的学生们布置了打柴任务,男生的任务自然多一点,女生的任务当然少一点。

小兴安岭脚下,空旷的河套里,师生们开始了劳动,那时的农村孩子干农活是平常事,都懂得干活的技巧,学生们挥舞着镰刀,劲头十足,偶尔惊飞的野鸡和窜出的野兔给学生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一捆捆大个柴火立在河岸上,同学们谁也不甘落后,你追我赶好不热闹。

中午时分,父亲布置的打柴任务快完成了。

父亲笼起了火,学生们烤着干粮准备着简单的午餐,几个顽皮地不知疲惫的男生跑到河里溜冰去了。学生们烤着火,嬉笑谈论着,啃着热乎乎的干粮。

这时,不远处的河道里突然传来了一个男同学急促地呼喊:“老师,老师,快来啊!快来看啊”。

男同学的呼喊声使父亲立刻绷紧了神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溜冰的学生发生了什么危险?父亲扔下了手里的干粮,赶紧跳下河床,向学生们溜冰的方向跑去。

父亲边跑边想,河面的冰层已经很厚了,不会有危险的,发生了什么事呢?

当父亲和同学们急匆匆地跑到事发地点时,看到冰面上这样的场景:几个男同学正在冰面上忙活着,用镰刀在冰面上刨着冰,冰面上扔着几条一尺多长的大鱼。

一个男生兴奋地指着冰面向父亲汇报着,“老师,冰里面都是鱼啊”!

父亲顺着学生手指的方向仔细看去,呵!真的!河道的冰层里面真的有好多鱼啊!

原来这段河道是个河崴子,河面宽十多米,冰层已有一尺厚,冰面上没有积雪,冰层里清晰可见很多被冻住的鱼,这鱼就是夏天河里常见的鲶鱼。

这些静止的鲶鱼姿态各异,有的正欲顺流而下,有的似逆流而上,有的鲶鱼须子露出了冰面,大的足有一尺多长,小的也有半尺多长,不知什么原因整个鱼群困在了这个河崴子里,最后封冻在冰层里。

这静止的鲶鱼群让师生们大开眼界,常听老人们说棒打狍子瓢舀鱼,那只是传说,这回真的见到垂手可得的鱼了,而且是这么大的鱼,这么多的鱼。父亲和学生们不再欣赏鱼群了,也动起手来,乒乒乓乓地刨起鱼来。

几十米长的河崴子里,忘记疲劳的二十多个男女学生,在河面上开始了他们的意外收获。冻在冰里的鲶鱼浅的距冰面只有几厘米,深的距冰面二十多厘米。虽然上午打柴很累了,可是意外的收获使学生们忘记了疲劳,刨冰声、欢笑声、惊喜地喊叫声在河道里回荡着,学生们这个高兴啊!

父亲和学生们忙活了一个晌午,河面上堆满了碎冰和鲶鱼,镰刀还刨坏了几把,冰里的鲶鱼刨得差不多了。

师生们虽然很累但还没有忘记他们的主要任务,又加了一把劲把最后的打柴任务完成了。

  夕阳西下,师生们满载而归,没有装鱼的工具,男生就把单裤脱下来,扎上裤腿,做成简易的鱼袋子,这个兴奋且装备奇异的打柴队伍凯旋而归了。

晚上食堂师傅做了一顿鲜美的鱼肉大餐,还请来了任课老师和校领导。

那个冬天的学生食堂隔三差五就飘出鱼肉的香味,在那个物资匮乏营养缺失的年代着实让人们羡慕不已。那年的中考学生们的成绩都不错,有几名还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多年以后师生们见面谈起此事还兴致勃勃呢。

若我的故事能给您!带来一点点愉悦,烦请您点文章右上角关注,以前和以后的故事都能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