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性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对比这一章节,我们学习了桑代克的试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针对于巴甫洛夫和斯金纳我们可以对比掌握。
根据表格我们可以发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是先有小白鼠的一个主动的行为,然后再给一个刺激物加以强化,充分发挥了小白鼠的主动性;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中,是先给狗一个刺激物,然后才会有相应的行为发生,所以整个过程比较被动,斯金纳的实验则比较主动,所以斯金纳在整个教育学中的地位也是相对最高的。
行为主义理论中的第一个重要的理论是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普洛夫利用狗做实验,他的实验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无条件刺激物(食物)——无条件反应(唾液分泌)
中性刺激(铃声) ——引起注意(无唾液分泌)
第二步:中性刺激(铃声) 无条件刺激物(食物) —— 无条件反应(唾液分泌)
第三步:条件刺激(铃声)——条件反应(唾液分泌)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巴普洛夫将条件反射作用物又进一步的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物理性的条件刺激,第二信号系统是指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
从这一实验中巴普洛夫提出了相应的基本规律,一是获得与消退,获得即条件反射简历的过程,消退则指的是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没有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物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的过程。
二是泛化和分化,泛化是分不清,分化是分得清及精确化过程!
斯金纳属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叫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并且在这要强调与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不同点(斯金纳:R→S;巴甫洛夫:S→R)。
斯金纳实验:猫开笼取食实验。
强化理论:
4.程序教学:
如:打游戏闯关。游戏关卡由易到难罗列,分成小步子,闯过每一个关卡又给予相应的奖励,正好符合程序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