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就听到孩子跳楼,离家出走的消息,网友们纷纷感慨,怎么现在孩子的承受力这么差?想当年,我们那时候天天被揍被骂,照样过的开开心心。

是什么让孩子变的敏感脆弱了?我觉得还是家长的教育没到位,再加上现在的社会远不如以前单纯,所以很考验孩子的承受力。

怎么锻炼孩子的承受力?李玫瑾教授说,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到后来的承受力越好

困惑我们许久的问题,李教授一言以蔽之,精辟。

李玫瑾这几种性格很危险(李玫瑾人在早年)(1)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是可以比较出来的,承受力是靠吃苦来锻炼的。

农村孩子的承受力往往比城里孩子的强,不正是因为农村孩子能吃苦吗?他们要下地干农活,要放牛,农村孩子的坚毅远超城里孩子。

这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承受力越强。

上次还看到新闻,说郭晶晶夫妇,带着儿子去田里插秧,不就是为了锻炼儿子的吃苦能力吗?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啥都不缺,缺的就是最致命的承受力。

李玫瑾这几种性格很危险(李玫瑾人在早年)(2)

因为一个孩子的承受力不好,很可能走向社会后,就会采取极端的做法,例如自杀,或者伤害别人,因为社会不是温柔的,孩子的承受力必须要锻炼。

有父母就疑惑了,孩子的承受力怎么锻炼呢?总不能像明星一样去插秧吧?不用,在平常中的一些小事,入手就可以了。

李教授提到了几点。

挫折力不是靠智力培养的,而是体力

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告家长,搞得老师什么都不敢做,孩子也变得娇娇滴滴的,有什么用,进入社会一下子就被淘汰了。

要放手让孩子去锻炼,从小让他们自己会挣扎。

比如学游泳,把孩子送到游泳馆,家长转头就走,不要怕孩子孤单,他必须要体会这种短暂的分离;

教练看到你走了,就会拿竿子赶孩子下水,放心,孩子不会被淹死,教练看着呢,无非是喝几口水,等接孩子回来时,问孩子的感受,他肯定说“刚刚吓死我了,呛了好几口水”,你接着说“孩子,你要记住这种感觉,只要你扑腾,就不会死。”

这不就是一种苦吗?多简单的事。

再比如吃饭,一定要让孩子等所有人到齐了吃饭,才能动筷子,即使孩子饿着,也让他饿着;一两个小时饿不死他,但是能让他体会到时间最基本的苦—饥饿,他明白自己和别人一样,学会体谅别人了。

李玫瑾这几种性格很危险(李玫瑾人在早年)(3)

还有,让孩子加强运动,一个瘦瘦弱弱的孩子,风一吹就倒了,他的承受力一定不强;运动可以提高孩子的承受力,因为他的肾上腺素高,有爆发力。

所以,要从体力来锻炼孩子的承受力。

让孩子经历分离苦

李教授说,他们学校每年都有学生自杀,原因大多是论文答辩没通过,考研失败或者是谈恋爱失败了,承受力太弱了。

他们因为承受不了失去的痛苦而选择自杀,所以从小要让孩子体验分离之哭,失去之苦。

当然,这里说的分离之苦一般指短暂的或者是不可逆的。

分离苦,比如孩子要上幼儿园,第一次上幼儿园,孩子肯定是舍不得妈妈的,看到孩子哭,那妈妈就要接孩子回家吗?肯定不能了,这是必须经历的分离苦。

妈妈要上班,孩子会可怜巴巴地央求妈妈陪自己,能留下来吗?你留下来就没饭吃,肯定不能答应孩子,这是短暂的分离之苦。

什么是失去之苦,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别的伙伴,尽管他不舍得;孩子要买玩具,不能满足他;孩子为了得到一些东西,必然会失去别的东西,这就是失去之苦。

并不是为了给孩子找虐,而是想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的不是自己想怎样就怎样,每个人有自己的轨道,当自己不能得到或者失去某样东西时,能够释怀。

李玫瑾这几种性格很危险(李玫瑾人在早年)(4)

家里有儿子的,不能百依百顺

这个观点是李教授特意提出来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男孩由于跟女孩生理结构的不同,导致两者的教育方式也不同,就像大人常说的男孩子要穷养是一样的道理。

女孩子情感理解能力强,沟通起来方便,而男孩子的理解能力差,肩上的担子不轻,所以不能百依百顺,不然就会养出自私自利的儿子。

从小就不能对儿子百依百顺,例如四岁的男孩,想要玩具,你拒绝了他,他最多是在地上打滚,等到14岁时你再拒绝他,他很可能是离家出走,或者是自杀。

依然还记得几年前,在上海浦东机场,捅了自己母亲几刀的日本留学生,原因是妈妈没钱了,没法满足他。

而在此之前,为了让他留学,供他的花销,变卖家产,自己租房子住,过着贫苦的日子,而儿子却在外面潇洒。

一个对儿子百依百顺的母亲,没想到迎来的是心爱儿子的刀子。

惯子如杀子,对儿子太溺爱,就是将他一步步推向悬崖边。

所以,不能对儿子百依百顺

李玫瑾这几种性格很危险(李玫瑾人在早年)(5)

孩子的承受力太重要了,因为社会太残酷,不会因为你孩子弱小就手下留情。

世界是公平的,不会厚此薄彼,如果你的孩子承受力差,就会被社会抛弃,抛弃事小,怕的是连孩子也放弃了自己。

提高孩子承受力不难,从小锻炼,不要惯着他,多吃点苦头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