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半年馒头卖下来,杨摩西发现自己不喜欢卖馒头,不喜欢卖馒头不是不喜欢馒头或卖,而是卖馒头老得跟人说话。

光棍和寡妇的相亲(当光棍遇上寡妇Ⅲ)(1)

接着又觉得,日子过得累,不单是不喜欢卖馒头,比馒头更累的是,他与吴香香不对脾气。过日子可是细水长流,杨摩西跟人说话吃力,吴香香跟人说话不吃力,两个人在说上,不一个秉性,办起事来,就更加不一样了。

吴香香娶了杨摩西,日子过久了,发现他为人做事处处懦弱,也就处处不怵他,反倒事事压他一头。

吴香香有个女儿叫巧玲,这年五岁了,杨摩西与吴香香说不着,与巧玲说得着,巧玲与吴香香顶嘴,与杨摩西不顶嘴。

能说到一起,哪里还用顶嘴?

杨摩西嫁吴香香时,还嫌寡妇带一个孩子,现在看,幸亏有这个巧玲,一家三口,就这么磕磕碰碰,过了下来。

“吴记馍坊”旁边,是一家银饰铺,银饰铺的名字叫“起文堂”,掌柜的叫老高。

老高个头不高,却长得眉清目秀。

遇上雨天,杨摩西不愿在家待着,便到隔壁老高的银饰铺串门,串门不为别的,就为听老高说话。

光棍和寡妇的相亲(当光棍遇上寡妇Ⅲ)(2)

与老高熟了,杨摩西也把自个儿的窝心事,说与老高,老高仔细听过,也与他排解。

但老高排解的事情仅限于街上,比如,杨摩西在街上卖馒头,与谁发生了摩擦,谁是谁非,老高能断个明白。

但事情进了家门口,老高就闭口不谈了,杨摩西自进了馒头铺,最窝心的事,就是在家里与吴香香脾气不投,这些事说与老高,老高除了听着,并不多说一句话。

老高有一个病老婆,一年有半年,要在炕上躺着,这病说起来也平常,就是一个羊角风,但她又与常人不同。

她心顺的时候,一般不犯病,有人惹她生气,一句话不对付,她会立马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抽搐,犯一次病,身体往下弱一次。

老高怕她犯病,十件事有八件事,得听老婆的,二人无儿无女,皆因她不会生孩子,但老高怕她犯病,就不敢怪他。

于是,杨摩西明白了老高只说街上的事,不说家务事的道理。

吴香香想让杨摩西到山西贩葱,一是让他出门长长见识,免得在家里不务正业;二是出门贩葱,家里也多一份进项。

吴香香一直想开个饭铺,让杨摩西去贩葱,虽然辛苦,但能更早地攒够本钱。

于是,吴香香去找了姜虎生前一起贩葱的好友,老布和老赖,让他们再出门贩葱时,带上杨摩西。

吴香香回来告诉杨摩西,杨摩西却不喜欢贩葱,不是怕出门辛苦,而是出门在外,又得与人支应。

但杨摩西压不过吴香香,这年阴历九月初十,老布老赖要去太原贩葱,杨摩西便赶上毛驴车,跟着老布老赖去了太原。

三人赶着三辆毛驴车,走了两天两夜,出了河南界,第三天傍晚,来到山西沁源城。

光棍和寡妇的相亲(当光棍遇上寡妇Ⅲ)(3)

三人找店住下,喂上牲口,又沿街找饭铺。

正走间,突然有人从背后喊住了他们。

原来,喊住他们的是一伙山东人,他们也是去太原贩葱,回来路过此地,一个伙计病了,大口大口吐血,在这待了三天,伙计不见好,还拉了一屁股药账。

他们想把葱趸出去,给伙计看病,葱在太原,每斤三分六,他们愿意每斤四分给出了。

老布三人听了,觉得这倒是桩合算的买卖,老布老赖常走太原,知道葱价不假,关键是还能省下四天四夜的路程,以及产生的费用。

于是,一阵讨价还价,又各让一厘,每斤三分八,双方成了交。

第二天一早,三人就高高兴兴,赶着毛驴车回了延津。

回到家时,已是下半夜,到了县城,与老布老赖分手,杨摩西赶着毛驴车,回到西街馒头铺。

也是怕惊醒吴香香和巧玲睡觉,杨摩西悄悄拔开头门,牵着毛驴,蹑手蹑脚进了院子。

卸葱的时候,他听到吴香香睡觉的屋里似有人说话,杨摩西一开始以为是吴香香说梦话,再往下听,是一男一女的声音。

接着往下想,头上的头发,“支棱”一下竖了起来,又放下驴车上的葱,来到自己屋脚下,屋里果然有人。

杨摩西脑袋“嗡”的一声炸了,自己跟她过了一年多,竟不知道,而是屋里这个男的,从声音听,不是别人,就是隔壁的银匠老高。

是老高还不是最让人吃惊的,听他们的话音,他们已经在一起好了三四年,不但自己没察觉,吴香香过去的丈夫姜虎也没有察觉。

平日杨摩西卖一晌馒头,中午回来时,常见老高在吴家院里站着,与吴香香说话,以为是街坊聊天,也没在意,谁知他们两人一直明白三人的关系,唯有杨摩西一个人,被蒙在鼓里。

两人快乐完,还在褒贬杨摩西,说他是个“没用的人”。

事到临头,杨摩西首先不是气愤,而是六神无主,不知该怎么应对,突然一阵反胃,蹲在地上。

直到老高穿好衣服,拉开屋门,杨摩西才突然站起来,倒是把老高吓了一跳,老高说话也不慢条斯理了,高声叫道:“你不是停几天才回来吗?”

这一声叫,既惊着了屋里的吴香香,也惊醒了脑袋还在蒙着的杨摩西。

光棍和寡妇的相亲(当光棍遇上寡妇Ⅲ)(4)

第二天早上,老高和吴香香私奔了,两人从家里带走些东西,作为私奔的盘缠。

吴香香走时,从账本上撕下一张纸,给杨摩西写了几句话:

“家里的钱是我拿的,馒头铺给你留下,巧玲也给你留下,一是出门在外,带着她也是受罪,二是她跟你说得着,跟我说不着。”

吴香香走后,杨摩西浑身自在了许多,但他又不能在人前露出高兴,还得装作愁眉苦脸和一脑门子官司的样子。

与他有同感的是巧玲,娘跟人跑了,她竟无动于衷,既不哭,也不闹,该吃吃,该玩玩。

巧玲的态度,助长了杨摩西不想找回吴香香的念头。

杨摩西打定主意,他和巧玲只装十天,十天之后,准备重新打鼓另开张,一个人做馒头生意。

街上怎么说,那是街上的事,自己怎么做,才是自己的事。

走了吴香香,杨摩西对将来到十字街头卖馒头,突然也不发憷了。

但没到十天,到了第五天,老姜和吴香香他爹都来找他,让杨摩西去找吴香香,也好有个交代。

杨摩西哭笑不得,第二天,只好带上行李和盘缠,将门户锁好,拉着巧玲,出门寻找吴香香。

因心里盘算着假找,杨摩西出门并没有走远,来到百里外的新乡,在城东关的一个鸡毛店住下,准备在这里一住十天,重回延津。

可在新乡这地方,杨摩西怎么也没想到,巧玲竟被鸡毛店的一个常住客人—卖老鼠药的老尤拐走了。

这一找花了三个月工夫,但三个月下来,也没找到巧玲。

漫无目的,杨摩西从洛阳又回到了郑州,回到郑州,便去火车站扛大包。

郑州火车站大,人来人往,每天扛完大包后,杨摩西就接着找巧玲。

让人没想到的是,巧玲没找到,两个月后的一天,杨摩西看到了正在卖洗脸水的吴香香,与给人擦鞋的老高。

杨摩西怒火再起,本想去杀了这两个始作俑者,却看到两人相互依偎在一起。

在杨摩西看来,即便是颠沛流离,吴香香与老高在一起却是真的幸福,那一刻,杨摩西觉得可能是自己错了。

于是,他又转过身子,放弃了杀人的念头,回了货栈。

第二天一早,杨摩西离开了郑州,不但对郑州伤了心,凡是过去待过的地方,去过的地方,一并都伤了心。

最后,他上了一趟由北平开往兰州的火车。

在火车上,有人问他叫啥名字,一声长叹,百转千回之后,他回答说:“你就叫我罗长礼吧。”

光棍和寡妇的相亲(当光棍遇上寡妇Ⅲ)(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