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世界3细思极恐的细节(侏罗纪世界3人类如何同强者共存)(1)

恐龙的灭绝一直是个谜,起码普通人根本搞不清楚,有人说:环境变化导致恐龙没有足够的食物,从而走向灭绝,也有人说:小行星撞击地球,带来的灾难;更有大量的概念主义者把恐龙灭绝视为“盛世必衰,天地轮回”等等。所以,《侏罗纪公园》一经上映,就勾起了人类无限的好奇心,而人类和恐龙共存的模式,则非常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总之,活该人家《侏罗纪公园》封神。相比之下,《侏罗纪世界3》作为恐龙系列的收官之作,应该很难达到前辈的高度,只是庞大而强盛的恐龙世界依旧令人神往,我们不禁思考:如何同强者共存。如果有一天,类似恐龙的强大族群,需要人类交出地球的控制权,我们是否有胸怀把权杖交出去,就好像:父亲交给孩子一样。

显然,侏罗纪系列适合在电影院观看,毕竟,大荧幕更能展现出恐龙世界的神圣和震撼,相信很多人还沉溺在《侏罗纪世界2》尚未褪去的震撼中。所以,即便是疫情不稳定,依旧会有大批粉丝冲进电影院,而猫眼和豆瓣上的“想看人数”都高居前列。或许,仅仅是画面带来的冲击感,就值下票钱了。

与龙共舞,人类为什么热爱恐龙

《侏罗纪世界3》把观众带入一个“人类和恐龙”共存的时代。相信看过侏罗纪的人都清楚:恐龙再现的逻辑就是人类利用DNA技术的牟利之举。恐龙生活在6500万年前,是当时地球的统治者,既有芸芸众生,包括腕龙、翼龙、甲龙、三角龙、禽龙、三角龙等等,又有统治阶级的南方巨兽龙,它是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头部和口部巨大,下巴呈方形,牙齿巨大且锋利。和人类的竞争社会相似,有统治者南方巨兽龙,就会有挑战者。在《侏罗纪世界3》中,雷克斯暴龙被设定成正义挑战者,它们是肉食性恐龙中体型最庞大,最壮实的一种,同样具有强大的咬合力。两种食肉动物的撕咬,可能是所有电影片段中,最令人血脉喷张的画面,而一方轰然倒地,也令观众大呼过瘾。

在强强对决中,总有一方要落败,落寞哀嚎、成王败寇。南方巨兽龙vs雷克斯暴龙,战败方硕大的身体犹如一道墙体倒塌。本人在看到片段之后,联想起很多文学形象,包括耶路撒冷的哭墙,冥界的叹息之墙,还有倒塌的柏林墙etc,内心竟然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原来强者亦有此结局。

战败方同样强大,却颓然成为一具尸体,而远古时代的大蚊子,则趁机饱餐一顿,足足地吸食尚未干涸的血液。强壮如恐龙,终成了大蚊子的珍馐美味。而大自然的奇妙正在于:万物都是相生相克,任何渺小的生物都有能力改变世界。正如大蚊子在饱餐之后,遭遇树脂凝结变成了琥珀,这样它得以永恒保存。以至于6500万年以后,人类可以发现“冰冻大蚊子”的琥珀,并从中提取到恐龙的DNA, 再通过相关技术重生之。显然,让恐龙重生且将其困在侏罗纪公园中,自然是有利可图。事实上,人们热爱恐龙,因为它们非常强大,是唯二的统治地球之族群,爱它们的摧枯拉朽、天崩地裂和昏天黑地;同样地,人类亦热爱恐龙的轰然倒地,让大蚊子吞噬掉,尸骨无存,浓缩成一个小小的琥珀。

沧海一粟,人类如何同强者共存?

对于大多数影迷来说,观看《侏罗纪世界3》的主要诉求就是看恐龙快打,图一个过瘾,而那些所谓的人文情怀、普世价值、方向正确、圣母情节之类的东西,只是一些哲人们需要知道的事情,和我等小市民无关。但是《侏罗纪世界3》作为恐龙系列的完结篇,也是大型制作,包括预算、特技、制作团队都是优渥的,势必要有一些打斗和撕咬之外的意义,关乎地球和人性。

侏罗纪系列早期的设定是把恐龙困在一个巨型监狱中,那里的环境如同6500万年前的一样,与所在地努布拉岛形成巨大的反差,也就是说,人类重生恐龙之后,不惜破坏现代的环境,从而打造出一个恐龙世界。如此设定本身就是在讽刺现代管理者为了业绩,而破坏环境,更可怕的是,两代统治者:恐龙和人类终有一天会站在对立面来争夺地球控制权。

事实上,当努布拉岛的恐龙们冲破围墙,出现在地球不同的角落时,这种争夺就不可避免。人类恐惧于恐龙的强大,但贪婪的人性继续怂恿制造恐龙、训练恐龙,甚至逐步接受“人类和恐龙共存”的局面。基于此,暴龙不再是无脑怪兽,更像一个心理畸形又头脑缜密的连环killer, 而一些恐龙则被人类驯化成了狗狗,要么充当人类伙伴,要么成为猎杀工具。当然,金字塔顶的恐龙势必会很快地适应人类世界,并按照自己的节奏进化,直到威胁人类生存。这大概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如何让“被统治者”逐步变强而永远被驯化,以大限度地满足人性的贪婪和懒惰,又要堤防这些力量失控,正如人们现在同样担心“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力量,会失控一样”。肉体在机械面前,总显得软弱和渺小。

人类的优势是大脑,它拥有1000亿个神经元,开发程度仅有10%。正是有如此结构,让人类自成一派灵长类动物,我们对大自然予取予求,也因此误认为能凌驾于地球之上。但《侏罗纪世界3》会再次让人类站在恐龙面前,体会自己的渺小,从而理解人类只不过地球的沧海一粟罢了。(科幻星系 康斯坦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