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体育产业发展探析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大鹏 王帅

稳中有进开新局提质向好谱新篇(创新视界换道夺牌)(1)

引子

天公作美。

5月18日清晨,一夜急雨骤停,让日照市五莲县大青山风景区云雾缭绕、宛若仙境。满山盛开的槐花将一座座青山包裹在淡淡清香中,迎接着不同肤色、远道而来的客人们。

10点整,中国(日照)大青山第七届国际太极拳大赛正式开幕。下午,太极文化论坛在充满书香气息的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召开。5月19日,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健身推广展示大联动主会场活动在太阳广场阵阵海风中启幕。5月20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网球预选赛在刚刚建好的日照市网球中心开赛……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参加或关注一场家门口举办的体育赛事,已经成为日照市民的一种习惯。“今年我市将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山海景观,举办70余场省级以上赛事,是去年的两倍多。几乎每个周都会有几场大型赛事。”在大青山,市委副秘书长、市体育局局长孟凡香与记者简单聊了几句话,便匆匆赶往下一个活动现场:“办赛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夺取办赛、产业和助力活力之城建设三块金牌。”

稳中有进开新局提质向好谱新篇(创新视界换道夺牌)(2)

(李大伟 摄)

金牌一:打造日照自主IP品牌赛事

“我认为现在大青山国际太极拳大赛,无论是品牌价值还是规模、设施和环境都已经做到了全国首屈一指。”5月18日,记者在大青山见到了广东天龙太极拳代表队教练蒋凌晖。他曾在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获得大青山国际太极拳大赛冠军:“以前是自己来,这次是组团来,看中的就是日照大青山大赛的影响力。”

一场赛事,就是一张城市名片。近几年,我市赛事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去年开展各类赛事活动1000多项,其中省级以上赛事37 项,正努力向“春打太极拳、夏开水运会、秋跑马拉松、冬办体操节、四季打网球、全年下围棋”的赛事格局迈进。

向创新要活力。通过创新“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产业跟进”的“日照办赛模式”,成立了重大体育赛事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总筹划、总调度、总协调职责,实现“1 1>2”的效果;制定《日照市重大赛事招商管理办法》,推动专业赛事团队运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2018年承办的体育赛事中,社会力量和企业承办率达95%以上;办赛总经费近5000万元,其中市场化运作率达66%,节省政府办赛经费1800多万元。

向特色要动力。翟维传是武式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参加了太极拳大赛开幕式、太极论坛、大联动启动仪式,对我市的生态环境印象深刻。他说,日照市空气清新干净,绿化率高,是一个很适合发展太极拳的地方,希望日照可以充分发挥优势,让太极拳运动在这里发扬光大。

除了生态优势,我市还将充满底蕴的太阳文化、渔盐文化、卫所文化、茶竹文化融入赛事、融入到“海滨山岳行”等体育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体育赛事,形成了“一地一品一特色”格局,让群众在运动中尽享绿水青山,在运动中收获“金山银山”。

向群众要潜力。人民群众是体育事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通过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我市建立了“政府主导、学校协作、社会参与、平台跟进”的重大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体系,为赛事提供完善的安全保卫、交通秩序维护、医疗和食品安全保障;做好各大赛事群众性和竞技类项目的结合,去年举办各类大型群众性赛事活动40余项,直接参加人数10万人次,带动健身人数60万人次。

金牌二:点燃体育产业发展引擎

5月20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网球预选赛在日照开赛。本次赛事吸引了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支队伍参加比赛,参赛总人数超过1000人。这是日照近年来承办的赛事等级最高、参赛人数最多、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网球赛事,标志着日照网球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推动日照网球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5月6日,安泰集团与日照银行签署协议,共推“体育 金融”联名卡、资金及结算服务,研发体育竞赛表演类消费信贷新产品,为市民参与健身提供优质的体育金融服务。

网球产业的发展,是我市发展体育产业打造活力之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重大体育赛事作用,点燃体育产业发展引擎,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夯实产业基础。奎山体育中心、安泰网球公园、区县“一场两馆”等20处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紧锣密鼓建设,体育服务管理、体育培训、体育竞赛等多元化产业加速发展,这为构筑体育运动服务为基础,体育培训、旅游、健康产业为纽带,体育配套商业开发为支撑的全民健身体育产业模式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市共培育国家、省级体育产业基地2处,全国科技体育综合基地1处,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2家,国家级体育小镇1处。

激活发展动能。体育赛事与休闲旅游、康养健身等产业结合紧密,为此我市大力推进体育服务业,赛事同期策划举办会展、论坛、培训等系列活动,促进拉动旅游展销、住宿餐饮、体育用品销售等产业协同发展;打造日照奥林匹克水上运动特色小镇、岚山航空小镇等特色项目,2018年累计开展“体育 旅游”赛事活动近1000项,吸引旅游人数突破1300多万人次。

抢抓发展机遇。我国体育制造产业发展到现在,面临的时代命题也十分迫切:如何轻盈转身实现行业升级。这对有一定基础的我市体育制造业也同样紧迫。对此,我市大力发展登山、骑行、健步、钓鱼等户外运动,培育、发展我市户外体育装备用品制造,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增加产品附加值、科技含量,推动了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

金牌三:助推“活力之城”建设

今年56岁的张秀英,是一名退休教师,已经练习太极拳两年。在5月18日的太极拳大赛开幕式上,张秀英成为了众多表演者中的一位,向现场的观众展示了学习成果。她说,经过两年的练习,明显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神清气爽、活力无限:“精神头不比年轻人差。”

在接见第十三届全运会代表团时指出,“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我市提出建设“活力之城”,正是落实好“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要求,通过发展体育产业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城乡发展活力、创新创业活力、运动健康活力,让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向日照充分集聚,让年轻的日照永葆生机、更具魅力。

体育赛事的举办和产业的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城市治理上水平;还激发“人人都是城市形象”的文明自觉,充分展示“阳光海岸、活力日照”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人来日照创业、旅游。

同时,积极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实现体育场馆建设、体育服务供给、体育人口三个突破,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已建成市县乡村四级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市民可以根据自身健身需要找到适合自己参加的体育组织;每年举行上千次的群众健身活动,形成“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月月有大赛、季季有国际比赛”的生动局面;实现了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

“关键是进一步增强了全民健身意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文化已成为城市文化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我们忙点也值了。”在从大青山回市区的路上,陪同媒体的市体育局工作人员金康利用坐车的时间抓紧睡了一会。车轮滚滚,两边的青山飞速向后,前方不远就是蔚蓝的大海,“时间紧迫,太极文化论坛还有半小时开始了,咱们直接去现场吧。”

稳中有进开新局提质向好谱新篇(创新视界换道夺牌)(3)

(李大伟 摄)

记者手记

无中生有,有中生新

王大鹏

“春打太极拳、夏开水运会、秋跑马拉松、冬办体操节、四季打网球、全年下围棋”——— 一场接一场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体育赛事,于30而立的日照来说,是城市活力日益迸发的生动写照,也是创新激情喷薄奔涌的发展叙事。

要求:“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说的就是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今天的日照,正用自己的创新之路对其进行实践解读。

4月21日,我市召开活力之城动员大会,对第25届省运会筹备和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又一次吹响了做大做强体育产业,加快打造“活力之城”的号角。市委书记齐家滨在会上强调,“活力之城”建设的突破口,就是抓好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与旅游业一样,都是关联性、带动性很强的产业,是朝阳产业。现在,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般在3%—4%。与之相比,2018年底,我国仅占1%,全省是 1.06%。从2013年到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达27%,接近同期GDP增速的4倍。同时,体育产业也是幸福产业,群众需求旺盛。从我市来看,每年有近100 万群众参与健身活动。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需求都非常旺盛。

同时,日照发展体育产业有基础,具备换道超车的条件。我市体育设施优良,拥有水上运动、沙滩排球、游泳队、跳水队等国家训练基地,以及国家级全民健身基地,有“水上运动之都”美誉,“小市办大赛”经验丰富。特别是借第25届省运会东风,体育场馆的短板将加速补齐,届时将能够满足各类体育赛事需要。再加上日照良好的生态环境,必将为体育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日照正以筹办省运会、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抓手,发挥优势、换道超车,努力跑出体育产业发展的加速度、好质量,全面激发运动健康活力、产业发展活力、市场主体活力、城乡发展活力、创新创业活力,让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充分集聚,为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