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影帝之争。

其实颇似学生的期末大考。

每期都有一个头名。

但这门考试。

客观题占比不大。

主考官的印象与评判标准则尤其重要。

甚至不同考区不一。

也总有胜负手。

十部顶级好看的港影(港影影帝的胜负手)(1)

梁家辉享“千面”之号的时日已久。

郭富城则在不经意间,重走了一遍前辈的老路。

以前讲过,以主角型演员而论,他们两个是“唯二”表演没有定式的演员。

这一点,从作品即可印证,无论是行走坐卧,还是眼角眉梢,他们的角色都会有新生的灵魂,这一点可以参看《火龙》、《赤脚小子》、《情人》、《风云之雄霸天下》、《新龙门客栈》、《三岔口》、《棋王》、《父子》、《寒战》、《最爱》、《百年浮城》及《无双》等电影。

而这条路,郭富城甚至比前辈梁家辉走得更远。

或得益于运动天分和常年的舞蹈排演,他在肢体语言方面的天赋,放眼整个影坛,都无人能出其右,无论是关丰曜的跃动、王学勤的刚强、步惊云的雄沉,还是孙兆仁的疲惫、周长胜的躁性以及赵得意的轻佻、刘杰辉的持正、李问的多变,绝对做到角色之间互不串场。

粗看可能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但当角色多起来,再复盘回看,就显得尤为可怕。

再对比香港影坛大多数“本我”演出的演员,就更显突出。

而他同时又具有极少数人能抵达的表演“深度”,其悲情戏的处理,堪称影坛一绝,尤其眼神和微表情的层次处理,以及喷薄而浓烈的情感。

庄文强在与他合作《无双》之后,都曾言要重新挖掘他的悲情一面。

近日,他刚担任宣传大使的电影节,许他“千面天王”之誉。

十部顶级好看的港影(港影影帝的胜负手)(2)

两位以“千面”为号者,首度碰撞在2005年。

这年有两部颇具渊源的电影上映。

一部是《三岔口》,导演陈木胜,本意是拍一部“爆裂”的警匪动作电影,也符合陈导一贯的风格,但最终却拍出了关于“寻找与执念”的深度效果,另一部是《龙城岁月》,导演杜琪峰,叙事已经极度成熟化,堪称黑帮史诗。

渊源在两位导演。

1990年,陈木胜拍处女作《天若有情》,杜琪峰帮他做监制,主控电影走向,二人可谓师徒。

一年之隔,两部电影在两个华语电影颁奖礼上两度交锋。

从电影本身来讲,杜琪峰大获全胜,这是理所当然,而影帝之争则打成平手,则颇有点出人意料。

郭富城与梁家辉这两个演员,其实在当年,就如梁家辉所言,并不在同一个舞台上。

他们一个是乐坛天王、舞王,另一个则是影坛戏骨、千面影帝。

但郭富城看似随意的“跨界”一击,却震撼了影坛。

郭富城自己当然没想过,居然能赢了梁家辉,所以当结果宣布,他站起来,第一件事是和梁家辉拥抱。

而后评审团公布的票数,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12个评审,居然有11个人都投票给了《三岔口》的郭富城。

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

也就像给了梁家辉的“当头一棍”,而且打懵了。

十部顶级好看的港影(港影影帝的胜负手)(3)

第二年回到金像奖,二人再次对阵。

梁家辉这次更双片入围,另一部入围电影是《长恨歌》。

而从呼声来讲,“先赢一阵”的郭富城再次大热。

梁家辉则明显有点忐忑。

他一面对传媒讲自己有信心拿影帝奖,一面又说双片入围会分薄票数,最后则以出演舞台剧《倾城之恋》为由,未出席当届金像奖。

但在赛果出炉前大约一周左右时间,坊间流传出所谓“右二”玄机,也就是提名人合照,排在右侧第二个位置的人就是最终得奖者,此次影帝阵营在这个位置的是郭富城,新人则是周杰伦。

记者去找到前两届的合影,果然得到印证,此前分别是梁朝伟和章子怡、刘德华和张柏芝拿奖,合影上皆在这个位置。

金像奖主席赶紧出来辟谣,说绝对没有人能预先知道赛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而最终结果,郭富城出局,梁家辉夺得自己第三个金像奖影帝,周杰伦则拿到了最佳新人奖。

随后公布了一个评审票数,最佳男主角票数依次为梁家辉《龙城岁月》130票、郭富城《三岔口》 118票、刘德华《童梦奇缘》 60票、任达华《龙城岁月》 47票、梁家辉《长恨歌》45票。

这个举动更像是安抚人心,并力证金像奖的赛果真的是在颁奖一刻才揭晓。

其实颇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十部顶级好看的港影(港影影帝的胜负手)(4)

十年后,步入化境的郭富城再遇梁家辉。

这十年,梁家辉走势平稳,而郭富城变化极大。

郭富城从接受谭家明导演点拨的《父子》,到系列小众电影的打磨,至顾长卫导演的《最爱》时,就踏足了文艺类型表演的巅峰,就凭其情绪的层次和情感的极致,就几近无人可以挑战,又从商业电影《全城戒备》的驾驭失控,到《寒战》的沉稳,再到《无双》时登临商业类型表演的巅峰。

这一年,郭富城携《踏血寻梅》,独战《智取威虎山》的梁家辉、《失孤》的刘德华、《陀地驱魔人》的张家辉及《暗色天堂》的张学友。

对手个个都是大咖,除张学友外,都是二封、三封和四封金像影帝的选手。

所以要说心态,可能郭富城和张学友会有忐忑,毕竟其他人拿不到无所谓,拿到则锦上添花。

郭富城最终得偿所愿,发言很感慨。

十部顶级好看的港影(港影影帝的胜负手)(5)

他说自己没有准备,也总以为自己还要再努力“一点点”。

当然,更心塞的是张学友,郭富城好歹早有两座华语三金影帝奖傍身,而这座影帝奖杯,也很像十年前以《父子》角逐而失落影帝奖的补偿。

这一次,郭富城以何为胜?

技法层面的炉火纯青,而这曾经是十年前,他在金像奖上败阵于梁家辉的那块短板。

郭富城在《踏血寻梅》中,以技法抹去了所有表演的痕迹,其表演精准、精到,经得起任何严苛的挑剔,当然这种层级,他其实早已抵达,只是以这部作品进入了金像奖的视野。

与此前,又同而不同。

这正是郭富城与绝大多数演员不同的地方。,恰如当年谭家明导演所言,郭富城是一个“成长型”的演员,他就像一块“贪婪”的海绵,从有难度的剧本、从各种不同的角色甚至从导演和合作的对手演员身上汲取经验,而这些都化作了他演技成长的养分。

第三十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郭富城击败两位天王刘德华和张学友、两位以演技著称的演技派演员梁家辉和张家辉,以堂皇大势昂然登顶。

算是回应了当年金像奖主席文隽的那句话,「下一站,郭富城要争取香港人的认同。」

经历了岁月,豁达了心态。

也算有得有失。

十部顶级好看的港影(港影影帝的胜负手)(6)

三度交锋。

2005年,郭富城携表演深度大胜。

恰如一位评审所言,梁家辉的演技实在是好得无话可说,但是从角色深度、内心戏的层次感来讲,显得稍弱了,且并无突破,相比之下,郭富城沉寂已久,《三岔口》中的表演很深刻。

2006年,梁家辉凭精湛的技法,以微弱优势取胜。

以金像奖的投票规则而论,演员对影坛的贡献度以及人望会有占比,而相比深度,大多数人更看重技法层面的娴熟度,所以无论是资历还是技法,此时的郭富城确实要比梁家辉差池不少,当然“右二”是一个悬案,也不可解。

又十年后的2016年,郭富城凭精湛技法,在强手环伺间越众而出。

这一次众望所归。

十部顶级好看的港影(港影影帝的胜负手)(7)

梁家辉就像一位久经战阵的老江湖。

久享名声,高居殿堂。

郭富城则是后起的挑战者。

以谦卑之态拾阶而上。

于巅峰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