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安化县的群山中,有一条神奇的茶马古道,蜿蜒曲折。数千年来,这条路上,不知有多少商队在这条路上沉默地行进着,那声音在山谷、溪流和村庄中回荡,形成了一种融合了各族和文化的融合。今天,茶马古道上的蹄痕依然清晰可见,廓桥横跨小河,依然矗立于风雪之中,似乎是在缅怀那段岁月的风光。

历史光影故事中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上的蹄痕清晰可见)(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及《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景区品质评定委员会审核,由国家旅游景区品质评定委员会审定,安化茶马古道景区符合4 A景区建设标准,经国家旅游景区品质评定委员会审核,已批准为4 A景区。

历史光影故事中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上的蹄痕清晰可见)(2)

马帮是一种非遗项目,而安化的“马帮”则是梅山的一大特色。资水在古代被称为“蚩尤江”。新化县梅山文化学会认为,临近安化的大熊山地区是当年与黄帝等北方部族交手的地方。

历史光影故事中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上的蹄痕清晰可见)(3)

安化县梅山文化学者陈首涛的调查结果显示,安化的“思游者”地区遗留着一些史料、遗迹和习俗,其中的名称也以“蚩尤”为名。后为避忌,又改称为“思游”,并延续到今天。蚩尤部族为适应战争的需求,引入优质的战马,并大规模繁育,以备行军和骑兵之用。这是安化和古梅山地区饲养马匹的初始时期。1072年之前,安化置县,此地人烟稀少,人丁横蛮,反抗朝廷的统治,自相残杀,人称“梅山峒蛮”。

历史光影故事中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上的蹄痕清晰可见)(4)

梅山有安化,新化,冷水江,邵阳,隆回,安化是梅山的心脏地带。土著以苗、瑶、侗族为主,为维持生计,被迫与外部世界特别是中原地区进行商业往来,以本地茶叶、桐油、茶油等商品与中原及沿岸地区交换食盐、布匹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在那个时代,最方便的交通方式就是马。宋神宗时期,朝廷派军镇下梅山,征战百余次。

历史光影故事中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上的蹄痕清晰可见)(5)

梅山的百姓一遍又一遍地击溃了宫廷的压迫,而在战争中,大部分的战马都是用来打仗的。上一次,朝廷屠杀了五千多名梅山人,鲜血染红了整个梅山,所有的土著都搬到了湘西和贵州,就连他们的马,也都搬了过来。明代前期,洪武帝“血洗湖广”,全省富庶之地的百姓都向梅山一带迁移,而移来的人则多用马,梅山的马一天比一天少,商队处于最低迷的时候。此后,茶马古道建成,使商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