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1)

江南是水稻的发源地,这里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稻花香里说丰年,是江南水乡的人民朴实的愿望。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2)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十月获稻纳禾稼。”《诗经》里就完完整整地记录着农耕的天时与辛劳。当我们端起喷香的米饭,当我们煮一锅热气腾腾的米粥,我们依然不会忘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艰辛。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当我们不再为如何吃饱而发愁,为如何吃好而费神,我们更应该知道,如今的粮食,从何而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3)

水稻成长知多少?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4)

点击上方图片可以解锁水稻种植答案哦!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5)

点击上方图片可以解锁水稻种植答案哦!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6)

点击上方图片可以解锁水稻种植答案哦!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7)

点击上方图片可以解锁水稻种植答案哦!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8)

近年来,松江区大力推广家庭农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粮食连年丰收创新高,松江大米更是再次以品牌大米的形象,走入千家万户。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业专家陈永康在这片土地上,悉心培育稻种“老来青”,米香充盈,煮之流脂。在前辈专家的基础上,松江区农技人员潜心攻坚,经过多年培育,使“松江大米”成为上海市唯一的稻米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中的主力军松早香1号和松香粳1018已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新宠。松早香1号在国庆前可上市,松香粳1018连续三年在“上海市大米品鉴”活动中荣获“金奖”。

中国人对土地爱得深沉

有土斯有财的信念

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基因里

如今的松江粮食生产

已经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

正在向着科技型、信息化迈进

但是我们从未忘记

那些记忆里的农具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9)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10)

农具介绍:汏[dà]

形如脸盆,多用慈竹、楠竹、水竹等竹子的篾条编织而成,底面用薄而细的篾条编织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筛底下面还要交叉编织几块宽1厘米左右的篾块,与边框相连为一体,以支撑筛底能够承载一定重量。它主要用于粮食的筛选,是传统的稻谷加工必备的工具。使用时,将要筛选的东西倒进里面,用双手平端起来环形晃动,颗粒大的就留在了上面,颗粒小的就通过小孔落下,它还可用来盛装或晾晒稻谷、黄豆、豌豆等颗粒较大的粮食。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11)

农具介绍:饭篮

用藤、竹、柳条等编成的容器,其形状圆如镬子,直径尺余,提手如弓,用细篾编织而成,用来盛饭,口直径与高大致相当,底部稍小,把手粗大,相当牢固,四周有齿轮似的花纹。通常屋梁上垂下来一根细铁丝,铁丝一头系在屋梁上,一头系上一个大挂钩,使用时将烧好的饭放在篮子里,篮子就挂在这个大钩上,饭篮的篾间既紧致又透气,挂在高处通风地方饭不容易馊掉还防鼠。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12)

农具介绍:粪桶

农民装粪便施肥的农具,由桶身和桶夹(档)组成,桶身为木质,桶夹用毛竹片制成。成双使用,用扁担挑运。平时用它挑粪便、水浇菜地和庄稼地。粪桶多为半米左右高,圆形,上端开口处略大些,两只耳状结构用于穿绳子或者橡胶皮带。桶身多为木质,桶夹多用铁丝固定,一般都是用扁担挑。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13)

农具介绍:臼[jiù]

多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间凹下样子跟盆相似。一般用臼来舂米,也就是去掉稻谷外面的壳,将稻谷放入臼里,然后用木杵不断地捶打,直到去掉稻谷壳。这样生产出来的就是糙米,如果再通过一些方法,去掉糙米外面的米皮,就是我们所谓的白米了。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14)

农具介绍:栲栳[kǎo lǎo]

用竹子或柳条等编成的器具,或圆或方,质地和笸箩、簸箕一样用来盛粮食、蔬菜等,制作精细,形状多以圆底方口的为主,为传统农家必备的农具之一。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15)

农具介绍:犁

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是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其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16)

农具介绍:鱼篓

用竹子编的器具,大多方底圆口,制作比较细致,口侧有两耳,用于穿麻绳,锁在腰部,是一种盛鱼或捕鱼的篓。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17)

农具介绍:米囤

用稻草编制的圆筒形米用具,存米、谷物,易保存、不易霉变。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18)

农具介绍:筛编

比栲栳小,其用途与栲栳相似。用竹子或柳条等编成的器具,或圆或方,它的质地和笸箩、簸箕一样用来盛粮食、蔬菜等,制作精细,形状多以圆底方口的为主,为传统农家必备的农具之一。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19)

农具介绍:挑泥畚箕

竹编而成,农家工具,用来挑菜,挑土,挑泥,挑河沙,两个簸箕用一根扁担横着即可挑在肩上,是传统农家不可缺少的工具。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20)

农具介绍:铁鎝[dā]、埘[shí]头、扁担、拉拉钯[pá]

●铁鎝:一种翻土的农具,有四个铁齿,由木把和镢子构成。把木把那一头削成像锥体那样的形状,然后与木把对准,使劲怼,使劲砸就可以很结实。

●埘头:由刀身和木把构成,其刀身平薄而横装,用于挖穴、作垄、盖土、除草、碎土,属于万用农具,是农人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扁担:扁圆长条形挑、抬物品的竹木用具。

●拉拉耙:由钯头、钯柄两部分组成。主要用于晒粮食,像麦子、水稻在太阳下反复翻晒,能让粮食尽快晒干。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21)

农具介绍:小编

竹编制圆底,可筛出与皮混杂的粮食的工具,还可晾晒黄豆、豌豆等干货。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22)

农具介绍:轧[gá]稻机

也称为打稻机,农业机具的一种。有脚踩和电动两种,脚踩的利用人的脚力作为动力来源,电动的由电动机提供动力。轧稻机多为两人同时使用。用于脱粒稻穗或麦穗。一面的轮子与固定在场地上的马达(电动机)相连。马达转动,带动轧稻机齿轮滚动,使谷粒或麦粒脱落。

五十年代各种农具介绍(这些记忆里的农具)(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