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彭乃峰

淄川古村落西河村(淄川乡村记忆之黄崖山下)(1)

黄崖山下,那最后的狼踪

彭乃峰

狼,一直以来便是凶残狠毒、忘恩负义的代名词,三十多年前的淄川区西河镇黄崖山周围,是真得有野狼出没的,我们经常在村的周围看到狼的粪便,一堆一堆呈灰白色、土样的、掺杂着动物的毛和未消化完的骨头。狼洞、狼窝、犸虎台是附近的几处地名,地名的命名自然是有它的原因和出处,也反映了该地的自然特征或历史发展状况。

1982年农村土地政策第一次开始有大的变化,农民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当然这一次只是分了一些山地,都是在离村庄较远的地方。这一年我本家的爷爷在长岭锄地的时候,便遇到了一只狼,狼坐在对面几米处和爷爷对视,吓得爷爷手中的锄头不敢动一动,害怕刺激到了它,十几分钟后,爷爷说,你是谁家的大狗,快走吧,我又没有吃的东西给你。狼听懂话似的,走了。

这一年的冬天,我四婶也亲眼看到了狼。那几年生产队的小工程队在博山干活,四叔住在工地上,四婶自己在家带孩子,这一天夜里弟弟闹夜,不好好睡觉,婶子起来哄孩子,突然之间觉得身上发怵,有种汗毛直竖、全身害冷的感觉,不由自主的朝窗户外边看了一眼。因为前几天刚下过了一场大雪,在月光的映照下,院子里很是明亮,只看见一只狼坐在院子中间,静静地发呆,吓得四婶大气不敢出。从那以后,四婶便养了一只小狗,名叫小黑。

1983年的夏天,我大哥和二哥在黄崖山北边的白渣垃割麦子,也遇到了狼。那一年大哥十九岁二哥十六岁,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那东西,当时非常害怕,幸亏别人家的两只狗同时发现了狼,咆哮着追了上去,把野狼赶跑了。这一年的冬天大哥参军入伍了,估计现在应该还记得这件事。

1983年农村的士地大多以联产承包的方式分到了个人手里,村集体的牛羊也都卖给了个人。我父亲之前一直给生产队放牛,对牛特别有感情,便买下了一头叫小黄的犍子牛,爷爷买下了生产队的一群羊。那时候生产队的牛羊多,牛圈和羊圈也多,在村北边共有两排房子,我们的牛圈和羊圈紧挨着,当然那时候是属于借用村集体的设施。

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冷,爷爷那一天突然觉得有心事似的,起得特别早,第一件事便是去村北头查看羊圈,等他走近了的时候,便看到到三五个人站在羊圈前议论纷纷,好像出了什么大事一样。原来,这天夜里我们的羊被野狼祸害了!羊圈后边到处是一块一块带着毛的羊皮,大的一尺多,小的如碗口大,还有两堆羊的内脏。打开羊圈门,爷爷仔细清点,一共少了两只,死了一只,还有伤了两只,受伤的羊脖子上有两个血窟窿,还在淌着血。我听说后匆匆忙忙地跑去,在羊圈东边的大堰下,看到了两个羊头,羊头上那高高的羊角和那瞪着的羊白眼叫人看了着实心酸。都说狼是群居动物,这次究竟来了几只,谁也不知道,但是两只成年山羊被吃了个精光,估计狼也不会很少。

那时候的羊圈,也叫羊栏,是内低外高的,后墙上留有两个窗口,平时用土坯或石块临时堵上,天热的时候打开通风,这两个窗口也是从羊圈往外掏粪用的工作口,大小有半米左右,那时候羊粪是最好的农肥,每天会在羊圈里垫一层土,羊儿在里边拉尿打滚,把便溺压得一层一层,肥力很是肥沃,为了能多蓄积一些,羊圈一般是里边比外边地面深。

淄川古村落西河村(淄川乡村记忆之黄崖山下)(2)

淄川古村落西河村(淄川乡村记忆之黄崖山下)(3)

爷爷和大伙儿一块查看现场,羊圈的后窗从外边看,离地有一米半高,从羊圈里边看,羊圈的窗口离圈内地面足有两米之多。也就是说,狼从后窗跳进羊圈,把羊杀死后,叼着羊竟然跃上了两米高的后窗。

我和爷爷把那只被狼咬死的山羊抬到家里,爷爷煮了满满两盆的肉冻,我们全家人吃起来的时候,却不是很高兴,个个表情凝重,尤其是爷爷,他的眼睛里似乎泛着泪水,毕竟这次损失太大了。

村里来了野狼,晚上的羊圈该怎么看守?便成了一个难题。爷爷把羊圈的后窗堵死后,也是还有一百个不放心。有人告诉父亲说,把你的牛拴进羊圈里吧,听说,老虎也害怕牛呢。就这样,每天晚上,父亲就把我们的小黄拴在了羊圈里,一直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也许是因为有了牛来看守羊圈,狼真得没有再来偷羊吃。1983年的冬天,黄崖山下的狼给我们留下了最后的记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公路四通八达,汽车的喇叭声,拖拉机的哒哒声,工厂机器的轰鸣声,开山的爆炸声,山林砍伐,野草被烧,野狼没有了栖息藏身之所,野狼的踪影渐渐远离了我们的视野,也许它们躲在某一个地方正在哭泣,也许,它们连哭泣的地方也已经没有了。

淄川古村落西河村(淄川乡村记忆之黄崖山下)(4)

淄川古村落西河村(淄川乡村记忆之黄崖山下)(5)

(本人最近陆续发表了几篇乡村传说,有读者转发到了其他的网站上,却抹去了我的名字,这是不礼貌的,这是我的原创作品,请互相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