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问我,你读过最多遍的绘本是哪一本?

我一愣,一下子觉得口干舌燥,无数书名涌上心头。造成老母亲口干舌燥的“元凶”真的不计其数,但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莫过于卡尔老爷爷的《好饿的毛毛虫》,每个娃起码讲了50遍,3个娃加起来至少120遍(因为老三还只有2岁,还处在第二阶段)。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程故事(一本好饿的毛毛虫读50遍)(1)

怎么讲的呢,我一遍一遍讲给你们听。

第一阶段:布书,适用于1岁以下

在娃对颜色感兴趣的时候,可能也就是6个月左右,我就开始“投喂”这本颜色鲜艳的精神食粮了。

这个时候用的是布书,其实读起来还没有太痛苦。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程故事(一本好饿的毛毛虫读50遍)(2)

一本布书一共4页,封面上有一个立体的毛毛虫的头,内页都是常见水果。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程故事(一本好饿的毛毛虫读50遍)(3)

娃呢,一般也就是摸一摸、啃一啃,心情好的时候会指来指去,那我就心甘情愿的做一下”人工点读笔“;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用力的扯毛毛虫头,我也会跟他说:毛毛虫眼睛疼,毛毛虫耳朵疼。

这个阶段,阅读最大的目的是让孩子对书产生兴趣,通过亲密接触了解书和玩具一样,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至于通过书学到了什么,真的无需计较太多。

阅读次数:因为页数实在太少,尽管经常拿出来玩,但不好意思多算,就算10次吧。

第二阶段:纸板书,适用于1-3岁

等到娃对撕书、扔书没有这么热衷的时候,我给他们换了纸板书。

我选纸板书就一个要求:开面不要太大。那种小小的,小朋友可以轻易的拿来拿去的最好。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程故事(一本好饿的毛毛虫读50遍)(4)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阶段,我们要教给娃的,不是看图说话,也不是识字,而是学会怎么正确的看书。

比如: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程故事(一本好饿的毛毛虫读50遍)(5)

《好饿的毛毛虫》的纸板书,有一部分是每个星期吃不同的水果的,翻页难度其实蛮高的,训练看书习惯特别好。当孩子发现一页一页翻着看特别有趣的时候,他就自然接受了这种看书的方式。

这个阶段的孩子,基础认知也在慢慢觉醒。这本书里基础认知概念真的是一套一套的:

这个阶段的阅读,还是以家长读娃听为主,也就是主要给孩子输入。慢慢的能够理解书里说的是什么,到了后期有的娃也会逐渐有输出,但是并不强求。比如我家老二2岁多之后,就可以自己说指着图片、把周一到周日的故事讲的清清楚楚;但老三目前还只能简单说几个单词:apple、strawberry等等,每个孩子不一样哈。

阅读次数:一个一个的解释过来,一组认知至少讲7次,一共是:7*4=28次,加上平时随意讲的,我们暂且算作30次吧。

第三阶段,普通纸质绘本,3岁-6岁

这个阶段,我入了一本开面大一些的薄纸头《好饿的毛毛虫》。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程故事(一本好饿的毛毛虫读50遍)(6)

阅读方面,也从输入为主,改成了双向交流为主,交流时候会注意以下两点:

  1. 问问题的句式会相对固定;
  2. 不强迫孩子回答,但会引导他们用完整句;

比如”周一“这一页: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程故事(一本好饿的毛毛虫读50遍)(7)

可以考虑这样互动:

What day is it today? 今天星期几?

Monday. 星期一。

What did the caterpillar eat on Monday? 周一毛毛虫吃什么了呀?

An Apple. 一个苹果。

oh, the caterpillar ate one apple on Monday. 哦,毛毛虫周一吃了一个苹果呀。(完整句重复引导)

Was he full? 它吃饱了吗?

No, he was still hungry. 没有,它还是很饿。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程故事(一本好饿的毛毛虫读50遍)(8)

以此类推:到了周五

What day is it today? 今天星期几?

Friday. 星期五。

What did the caterpillar eat on Monday? 周五毛毛虫吃什么了呀?

Five oranges. 五个橙子。

oh, the caterpillar ate five oranges on Friday. 哦,毛毛虫周五吃了五个橙子呀。

Was he full? 它吃饱了吗?

No, he was still hungry. 没有,它还是很饿。

一本书这样精读一遍,类似的句式就重复了五遍,过不了多久,娃就自己会用啦。

这个阶段还要注意一点,就是阅读的节奏要让孩子自己掌握。翻阅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翻,不必强求每次都要互动的非常充分,孩子和我们一样是由情绪的。有耐心的时候,就多互动一点;有时候孩子只想在妈妈身上腻歪一会儿,家长就温柔的把故事从头到尾读一遍就行啦。

一般精读以便完成之后,我就会给孩子自己听音频或者Youtube上看视频,第一遍我会陪着他们,之后就可以独立听看了。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程故事(一本好饿的毛毛虫读50遍)(9)

这个阶段,一起阅读的时候会更注重精读和泛读的结合,通过互动,让孩子逐渐从只有输入,慢慢过渡到简单输出、之后逐渐流利。

阅读次数:精读 泛读,总共10来次肯定有的。

第四阶段,游戏拓展,3-10岁

精读一次之后,我就会在家组织各种游戏活动。因为学习离不开重复,让孩子自愿重复,最关键就是”有趣“。

游戏一:闪卡。

几乎每一本绘本可以玩闪卡游戏,网上的资源也是应有尽有。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程故事(一本好饿的毛毛虫读50遍)(10)

这里具体说说怎么玩。

1.基础玩法:

首先就是要帮助孩子把图画和单词发音对应起来:

2.拓展玩法:

2.1匹配游戏

玩法步骤:

a. 闪卡打两套,空白的那面朝上整齐放好;

b. 每个参与者轮流翻开闪卡,每次可以翻两张;

c. 如果两张是一样的,可以拿走,并继续翻卡;如果两张不一样,必须放回原位,空白面朝上,本轮结束;

d. 等到全部闪卡拿完,来看看谁的卡最多吧。

等到孩子玩的熟悉,还可以玩更高级一点的,取出两套闪卡,一套是单词的,一套是图像的。配对时必须把狗的图像和"dog“这个词卡同时翻开,才算配对成功。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程故事(一本好饿的毛毛虫读50遍)(11)

这个主要培养的是孩子的记忆能力,高级版的还能在游戏中学单词,学来的单词画面感特别强。

2.2你说我猜

玩法步骤:

a. 一个人负责描述,其他人负责猜;

b. 第一个猜出来的获得卡片;

c. 全部卡片完成后,看谁的卡片最多。

可以猜名词,比如食物、动物;也可以猜动词,还可以猜形容词,但是抽象名词还是免了哈。

这个游戏锻炼了描述者的语言能力和猜测者的想象力、逻辑推导能力,又有一定的刺激性,不管是我家5岁的老二还是10岁的老三,都非常热衷。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程故事(一本好饿的毛毛虫读50遍)(12)

2.3Bingo游戏

准备一个底板,可以是2*2的,3*3的,甚至更多,以后可以反复使用。

玩法步骤:

a.把闪卡剪下来,放在格子上

b.爸妈读单词,孩子做记号

c.当记号连成一条线的时候(横着竖着斜着都可以),喊出bingo,就赢啦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程故事(一本好饿的毛毛虫读50遍)(13)

游戏二:剧情再现

这也是小朋友很喜欢的一种拓展游戏。

《好饿的毛毛虫》里,我们用的道具是乐高。一边拼乐高大颗粒,一边表演剧情。不要太在乎搭的像不像,要关注的主要是这两点: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程故事(一本好饿的毛毛虫读50遍)(14)

游戏三:桌游

桌游更适合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最好是上了小学的,玩的会更欢乐一些。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程故事(一本好饿的毛毛虫读50遍)(15)

我们家因为老二正好最近在学硬币,我就找了这套和钱有关的桌游来给她操练。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程故事(一本好饿的毛毛虫读50遍)(16)

所有的材料都是可打印的。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程故事(一本好饿的毛毛虫读50遍)(17)

让老二剪纸,锻炼锻炼耐心;让老大给老二讲讲规则,练练表达力。老母亲就负责解答问题和拍照就好啦。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程故事(一本好饿的毛毛虫读50遍)(18)

基本上每次玩拓展游戏,大家都会把绘本再翻出来过一遍。这样算算又读了5-10次。

最后来总结下:

第一阶段:布书,适用于1岁以下,10次

第二阶段:纸板书,适用于1-3岁,30次

第三阶段:普通绘本,3岁-6岁,10次

第四阶段:游戏拓展,3-10岁,5次

加在一起保守估计,55次,比我预估的50次的还多了一点。

好的绘本千千万,但在我们家最受欢迎的还是这种可玩性拓展性特别强的绘本。

《好饿的毛毛虫》,作为家喻户晓的明星绘本,对于已经入手的爸爸妈妈,希望我的分享能给你一些启发;对于还没有入手的家长,我真心推荐。

纵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

备好金嗓子喉宝,继续努力念书吧。


我是Jessie,坐标多伦多,家有三娃,10岁/5岁/2岁。摸索了各种语言学习方法,最终发现“阅读 游戏”是培养双语娃的最佳方式。欢迎关注@JessieinToronto,一起打造双语神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