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其中之一是坚持胸怀天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其中一条经验是坚持胸怀天下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胸怀天下”从历史经验提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彰显胸怀天下的思想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从历史经验来看 从历史经验提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从历史经验来看 从历史经验提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历史经验来看 从历史经验提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其中之一是坚持胸怀天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其中一条经验是坚持胸怀天下。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胸怀天下”从历史经验提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彰显胸怀天下的思想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

一、着眼于拓展世界眼光

坚持胸怀天下,路径之一是要内外联动。立足国内,把国内和国外的事情统筹起来,以世界眼光进行系统谋划。在思考国内情况的时候,要看看国际上有哪些通行的做法,是否有借鉴意义,是否可以进行互学互鉴。带着世界眼光看待国内事务,容易找到新思路新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起来加以考虑,对重大战略作出部署,对重大挑战作出应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很多章节都涉及国际内容,强调在国内国际联动的格局下来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等。

这说明,一方面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独立自主,不要被别人的杂音噪音干扰;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世界眼光,借鉴国际经验,在国内外联动中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

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世界眼光,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中有充足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拥有世界历史的眼光,从世界历史大背景来理解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他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世界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为,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在世界历史视野中,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和需求的满足也具有世界性,各国人民相互依存、相互联结,国内和国际交互影响。因此,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否则就容易走向闭关锁国。

二、着眼于解决人类共同问题

坚持胸怀天下,路径之二是要洞察人类进步潮流,回应人类普遍关切,努力协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例如,贫困人口难以消除、气候变化加剧、自然环境遭到污染、全球疫情蔓延、区域性冲突时有发生、难民潮在一些地区出现、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等,中国人民在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上贡献了很多方案和智慧,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例如,中国提前10年完成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

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我们历来主张,人类的前途命运应该由世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作出了说明。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对、走得通,提供了比较成熟的中国经验,开辟了非西方国家建设现代化的新路径,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中国面临的许多问题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先行先试的解决方案对其他国家的人民具有启发意义。

坚持胸怀天下,解决人类共同问题,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坚实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人类解放和自由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探求人类获得自由解放的可能性,探求实现一个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抱负,在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的同时,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关注全人类的前途命运,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着眼于拥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

坚持胸怀天下,路径之三是要有宽广的心胸,志存高远,尊重世界上不同文明和不同价值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面对“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尊重不同国家的人民对于实现幸福生活的探索,不断扩大中国的朋友圈,互相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国际关系领域,我们主张走和平发展道路。要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倡导多边主义理念。我们倡导国际合作,维护联合国宪章及其相关的原则,推动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秩序,愿意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胸怀天下的情怀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许多包含胸怀天下思想的价值理念,如天下为公、亲仁善邻等。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地理概念来界定天下,而需要把天下理解为价值理想和文化理想。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里的天下就是指一种蕴含价值理想的天下。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天下”就承载着无数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上海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周丹旎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顾红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