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在现在的电视剧中可谓是“千古一帝”,智擒鳌拜,裁撤三藩,收复台湾,三次亲征噶尔丹,二次亲征准葛尔,开创“康乾盛世”,似乎是世上少有的绝代明君,那么康熙真的如此完美吗?我们从一些小事就能看得出来。

康熙最后把皇位传给了哪个儿子(康熙对待儿子老师竟如此残暴)(1)

康熙王朝剧照

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北京紫禁城内乾清宫西侧皇子读书的懋勤殿前,一群衣着光鲜、身强体壮的乾清宫侍卫,在胤祉等皇子的指挥下,将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臣掀翻在地,抡起竹板,左右开弓,施以名为“仗笞”的刑罚。侍卫们结结实实的30大板过后,老人早已是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痛苦得只有呻吟了。这位受刑的老臣名叫徐元梦,满洲正白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不仅学养深厚,而且精通满、蒙、汉三种文字,是康熙帝亲自为皇子们选定的师傅之一。而在这里围观的则都是他的学生——康熙的皇子们。作为老师,昨天还倾心尽力地给皇子们讲授儒家经典,教诲他们尊敬师长,友爱亲朋,今天却在自己学生的指挥、监督下遭受侍卫们的毒打。皮肉的痛苦,加上心灵的羞愧和屈辱,让人更加难以承受。可这一幕丑剧的导演者,竟是一向崇尚儒学、深知师道尊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重要地位的康熙本人。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在第六次南巡途中,检查随行的3个小皇子读书学习的情况,发现他们书念得非常生疏,便武断地认定是由于皇子们的师傅徐元梦没有尽心教诲。于是康熙便在皇子胤祉等的满文请安折上朱批,不仅将徐元梦革职查办,而且要当着全体皇子的面,将其“仗笞”30大板,以示惩罚。康熙四十六年二月十一日臣胤祉等谨奏:“为遵旨事。窃照臣等本月初五日奏折内奉御批:令随朕三小阿哥读书试之,不清晰且甚生疏。此皆徐元梦不加勤教所致。今在此就读,大见成效。徐元梦著革职,在乾清门前,由诸阿哥监督,令乾清门侍卫等杖三十。朕回銮期间,命其勤教在家诸阿哥。若仍如前,则复加杖之,断不姑宥。钦此钦遵。臣等即传谕内总管大臣凌璞,除革徐元梦职外,复宣谕徐元梦,臣等公同监督,令乾清门侍卫轮番重杖三十。朕回銮期间,饬令徐元梦竭力勤教在家小阿哥。至徐元梦谢罪奏言,臣等拒之。为此谨奏。臣胤祉、胤禛、胤祺、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祹、胤祯。朱批:知道了。”

杖刑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六月,康熙亲自为当时的太子胤礽选定了师傅:詹事府詹事汤斌、詹事府少詹事耿介、吏部尚书达哈塔,三位皆为饱学之士。可三位师傅第一天上课,就遭到了康熙的羞辱。还没等师傅开口,康熙就当着太子的面考问汤斌、耿介的学问。不仅要他们讲解《诗经》中的典故,而且还叫他们背诗。因事出突然,二人皆是典故答不出,诗又背不全,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可谓颜面扫地。康熙自以为达到了羞辱臣子的目的,心里很是得意。因为,在康熙眼里,这些师傅只不过是自己的奴仆,根本无须顾忌他们的所谓尊严。所以,上行下效,太子胤礽也从没把自己的师傅放在眼里。比如说每日上课前,老师要先给自己的学生胤礽下跪,行君臣之礼;上课过程中,老师每当要与胤礽说话时,都必须先跪下;胤礽背书时,老师一直跪着,胤礽背诵完毕,老师方可起来;上课时年轻的胤礽可以坐着读书习字,而年迈的师傅则必须从清晨站到黄昏。一旦进入夏日,暑热难当,师傅们往往体力难支。这位太子也确实曾开过恩,令师傅们小坐,但不过偶尔为之。绝大多数的时间,师傅们只能站着,即使精疲力竭,也不得不强撑硬挺。精神上的压力,人格上的羞辱,体力上的透支,使得师傅们难以承受。据说讲课的第三天早上,当胤礽练字时,站立在一旁的师傅耿介就曾突然晕倒在地。康熙闻知,对胤礽毫无尊师意识的行为不但没有一丝指责,相反却申饬这些师傅们,说我把皇太子托付给你们,该坐该立,你们应该自己说话,你们不说,胤礽怎么知道。康熙接着又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说是我不发话,太子岂敢自作主张。如此一来,倒弄得师傅们一身的不是。耿介等只好打掉牙齿往肚里咽,说臣等学识疏浅,不敢担当辅导重任,所以是臣等自行侍立。如此一来,是坐是立,不了了之。此后,又坚持了两天,汤斌等人先后病倒。加之其他原因,结果汤斌受到降级处分,耿介则干脆被革职查问。

康熙最后把皇位传给了哪个儿子(康熙对待儿子老师竟如此残暴)(2)

胤礽剧照

师傅们中,遭遇最悲惨的要数徐元梦了。其实,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的受辱,徐元梦已是第二次了。早在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便有过一次。该年四月,康熙在西苑瀛台教皇子们射箭时,徐元梦也随同前往。徐元梦自幼读书,是一位文人,于骑马射箭并不在行。而骑射作为满人的传统一直是康熙极力倡导的,徐元梦身为旗人,又是皇子们的师傅,却不能挽弓射箭。当着皇子们的面,徐元梦便遭到康熙的责骂。作为旗人的徐元梦,虽然是皇家的奴才,但仍不乏一丝文人的自尊,于是为自己辩解了几句。不料,康熙听后却勃然大怒,立即命人将徐元梦按倒在地,当着皇子们的面,一顿板子下来,便被打成重伤。史载“且走且打,所过处血皆遍地”。当夜,又派两名御医去给徐元梦治伤,命令徐元梦不许告假养伤,第二天必须照常进宫给皇子们上课。这还不算,康熙竟下令抄了徐元梦的家,并且要把徐元梦的父母发配到黑龙江去。康熙的残酷无情,于此暴露无遗。

康熙的蛮横似乎也激怒了上天,事发当天竟大雨倾盆如注。可怜的徐元梦带着满身伤口跪在宫门前的泥水里号啕大哭,并苦苦哀求路过宫门的御前侍卫转奏皇上:”臣奉旨无状,罪应死。臣父廉谨,当官数十年,籍产不及物白金,望圣主察知。且臣父母皆有病,臣正直壮年,乞代父谪戎,尚能胜兵甲效命。“而御前侍卫们对徐元梦的哭诉几乎充耳不闻。最后还是一名叫关保的御前侍卫动了恻隐之心,将徐元梦的哭诉转奏了康熙。也许是还要用徐元梦教皇子们,也许是徐元梦的哭诉起了作用,康熙总算回心转意,下令赦免了徐元梦的父母,并恢复了徐元梦的官职,让其继续教皇子们读书学习。

康熙最后把皇位传给了哪个儿子(康熙对待儿子老师竟如此残暴)(3)

满清发配囚徒

徐元梦的惨剧,自然深深地刺激了皇子们幼小的心灵。震惊与恐惧过后,皇子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学习的压力,还有师生之间身份地位的巨大悬殊。当他们把人性中不可缺少的亲情和友情抛到了一边,而把人性中不应有的冷酷和残忍注入了自已的性情与品格之中时,康熙离品尝自己酿造的苦酒也就为时不远了。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七月,康熙帝第一次亲征噶尔丹。行至博洛河屯(今河北隆化)时,康熙突然发起了高烧。此时大战在即,康熙在心烦意乱之中思念起了自己的儿子,便命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前来探视。不料面对疾病缠身、面容憔悴的父皇,皇太子胤礽竟满不在乎,既无伤心忧戚之色,又无亲切问候之语。康熙算是领教了这个冷漠的儿子“绝无忠爱君父之意”,一怒之下,把他撵回了京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八月,康熙带领皇子们赴围场打猎。途中,重病在身的皇十八子胤衸病情突然恶化。康熙为此忧心忡忡,坐立不安。而胤礽面对将要死去的弟弟,竟然无动于衷。如此绝情,康熙自然非常不满,对胤礽严加斥责。不料,胤礽竟“忿然发怒”,冲着康熙咆哮起来,而且发疯般地抽打起身边随行的大臣、侍卫。目中无父无君的胤礽,最出格的举动是发生在去围场的路上。每到夜晚,胤礽就偷偷地潜到康熙居住的帐篷跟前,把布幔掀开一条小缝,向里窥视。弄得康熙提心吊胆,惶恐不安,昼夜不宁,不知道这个儿子是否会下毒手害死自己。如此种种最后使康熙不得不下令废掉了太子。

皇子中不讲亲情友情的不止太子一个,皇长子胤禔的凶恶残暴,较之胤礽更加过分。胤礽被废,胤禔竟然向父皇表示,诛杀胤礽不必出自父皇之手。康熙闻言,大吃一惊,深感这个儿子“凶顽愚昧,不知礼义”,康熙年老时更是感叹“吾予以纯灰三触其肠?何为专生恶子”。他根本就不反思自己就狠如虎狼。康熙老年的其他几个儿子为了皇位的继承,也全无亲情友情可言。他们拉帮结派居心不良,相互残暴争斗,尽管康熙再三训诫,却根本不起作用,同胞兄弟成了你死我活的仇人,这就是历史著名的“九子夺嫡”。

康熙最后把皇位传给了哪个儿子(康熙对待儿子老师竟如此残暴)(4)

九子夺嫡

雍正继位后,对自己的兄弟也是残暴不已多加侮辱,三阿哥胤祉,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先后被圈禁,前几人均死于雍正年间,只有十四阿哥终雍正一朝被圈禁,雍正死后才被放出。最惨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做为“九子夺嫡”也叫“八王夺嫡”的主力,先后被夺爵,关进宗人府,并被改名为“阿奇那”(猪),“塞斯黑”(狗),离奇死于雍正四年。

康熙表面上虽然尊重汉族儒家文化,但是行为上还是蛮夷作风,尊师重教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国之主对待儿子的老师还如此残暴,无外乎最终酿成“九子夺嫡”的惨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