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熔胶压敏胶,是压敏胶的一种,主要由合成橡胶和树脂及橡胶油等混合加热成溶熔状态再涂布于棉纸,布或塑料薄膜等基材上而制成的一种新型胶粘带,成本低廉是其最大的优点。主要用于各类封箱、封盒、纸品包装、饮料瓶标签、封口铝箔,软包装及其它包装用;环保纸栈板等,适应各类材质。热熔型压敏胶无溶剂,更有利于环保和安全生产,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相对低,所以目前世界各国正大力开发热熔型压敏胶。

压敏胶粘带是什么东西(粘扣带用的热熔压敏胶)(1)

近年来,粘扣带(魔术贴)已经广泛的渗透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见的应用市场有包装、服装、鞋子、行李箱包、家居用品、家俱、文具、运输工具、医疗器材、运动器材、建筑等。

粘扣带可以很容易地被车缝在大多数的织物上。但是对于金属、玻璃、混凝土、木材、陶瓷、硬质塑胶等无法车缝的被贴物,就需要另外加涂一层压敏胶来粘合。溶剂型、水性和热熔压敏胶或是双面胶带都可以被应用于粘扣带上。然而,由于下列的一些优点使得热熔压敏胶成为较受欢迎的一种胶粘剂。

一、环境友好

整个热熔涂布系统中没有溶剂挥发和废水产生。

二、压敏胶涂层厚度高

典型的粘扣带压敏胶涂层厚度是200-250微米。溶剂型或水性胶粘剂很难透过一次涂布达到这么高的厚度。热熔压敏胶在粘扣带上的一次最高涂层厚度,很容易就可以达到500微米。

三、涂布速度快

热熔压敏胶在的涂胶工艺中不需要乾燥烘箱,反而需要在上胶之后以一系列冷却风扇对热熔压敏胶进行冷却和固化。然后立即以离型纸或膜贴合在很粘的胶层表面。

四、涂层宽度

涂层宽度可按照粘扣带的宽幅随意调整或纵向间格涂胶。为了避免上胶表面的两侧边缘漏胶,粘扣带通常都以精确宽度的槽形涂布口模上胶。粘扣胶带的两侧边缘可以保留0.5-1mm的宽度不上胶。

大部分的热熔压敏胶被涂在粘扣带的背面后,先以离型纸或膜覆盖,卷绕成卷筒状储存。最后再按照市场的实际需要裁成各种尺寸和形状。

五、粘扣带用热熔压敏胶上胶方式

热熔压敏胶的上胶方式有很多种。不论以那一种方式上胶,热熔压敏胶必需先在熔胶槽内预先加热成熔融状态,再以适当之上胶设备将热熔压敏胶直接喷涂或转印于基材或被胶粘物上。

最常用的上胶设备有辊轮(Roller)和口模(Die)两种,为了满足不同的加工设备与个别特殊背胶製程,通常须提供不同粘弹性之热熔压敏胶。如何同时满足热熔压敏胶之特殊胶粘物性与作业性端赖热熔压敏胶生产者、背胶与使用者共同沟通,合作完成。

通常,以口模背胶,可接受较宽之稀稠度范围约2000至20,000cps。辊轮背胶则需有较低之稀稠度范围,通常约在10,000cps以下。稀稠度较低之热熔压敏胶较易涂布、加工温度亦可适度降低,同时可适用于较不耐热之基材和离型材,如PE、PP膜等。

但是这类热熔压敏胶的耐热性通常也相对较低。近年来,已有许多新研发的热塑性高分子产品,可用来发展低稀稠度但同时具有较高耐热性之热熔压敏胶。粘扣带不论是钩带(A)或毛带(B)之背胶面均相当粗糙。为了得到平整的胶粘表面,可将热熔压敏胶以辊轮转涂或口模直接押出于织带背面,再以离型纸或膜覆盖贴合。

涂布厚度大约为0.25mm (约250公克/平方公尺)。如果以辊轮上胶,胶面通常较不平整,且无法在织带上胶面的两侧留下空白处。上胶后,织带两侧容易产生侧面溢胶现象。

除此之外,热熔压敏胶在开放式的胶槽内不断的与空气接触并受到辊轮转动剪切,会加速热熔压敏胶劣化。近年来所组装之粘扣带上胶设备均改用口模背胶。

它们具有以下优点:

1) 热熔压敏胶着锚佳,防止脱胶;

2) 上胶可留边,避免侧面溢胶;

3)胶面平整,胶粘物性安定;

4)密闭式熔胶槽、胶管及口模设备,可减缓热熔压敏胶老化速度。

六、粘扣带背胶加工常见困扰

粘扣带背胶加工及后段整理过程中所遭遇之困扰与热熔压敏胶本身之粘弹性及所选用的离型纸或膜都有密切关系。以下为粘扣带背胶常见之问题与解决方法。

辊轮机涂布热熔压敏胶时,热熔压敏胶涂层内出现小气泡。辊轮在转动中会很自然的将空气带入胶槽内而产生气泡。在经过刮刀剪切后,大的气泡多可被辗破。但是,热熔压敏胶的稀稠度太高时,小气泡可能来不及被辗破,即被转贴于织带上而形成包含小气泡且表面不平坦之胶面。升高作业温度固然可以降低热熔压敏胶的稀稠度使部分气泡释出,但也可能使织带因过热而变形。提供低稀稠度之热熔压敏胶虽然可改善问题,但此类热熔压敏胶之耐热性通常会降低。另外,织带及其所使用之PU定型液都有吸湿性。当含湿量较高之织带被用来背胶时,亦可能在受高温加工之瞬间释出水汽,在热熔压敏胶与织带介面间产生小气泡。使用口模上胶可防止如辊轮上胶方式所引入之气泡于热熔压敏胶内,但使用含湿量较高之织带背胶,仍会造成气泡问题。

背胶贴合离型纸或膜时,热熔压敏胶与离型纸或膜之间无法紧密结合。此现象通常发生于冬天,气温较低之作业环境。在正常的背胶程序中,当热熔压敏胶被涂布于织带上的瞬间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织带因过热产生变形、拉伸等问题,必须立即以风扇吹风冷却热熔压敏胶面。但是,当作业环境气温很低时,热熔压敏胶在离开口模后,会快速降温。如果仍以冷风吹胶面,可能会造成热熔压敏胶组成成分瞬间相分离现象。热熔压敏胶会失去表面粘性而降低了与离型纸或膜间之结合力。要解决此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气温较低时,可视状况关闭冷风扇。气温过低时,应加装热风枪来保温。改用耐寒性较佳之热熔压敏胶。但必须考虑综合胶粘物性是否仍满足市场需求。背胶后粘扣带冲形困难。

背胶后的粘扣带,如果发生裁切或冲形不良可以由下列几个方向来思考、解决。热熔压敏胶之回粘性太高。通常,弹性或内聚力较高之热熔压敏胶其粘性较低,裁切或冲形时之回粘现象较不明显。反之,粘性(流动性)愈高之热熔压敏胶,在裁切或冲形后很容易回粘。在斩刀上抹些离型剂可降低回粘之现象,但是,适当的调整热熔压敏胶之粘弹性使其保有适当之粘性而不轻易发生回粘现象实为最佳方法。

离型纸之离型力不适当。欲冲形之粘扣带必须配合适当离型度之离型纸或膜使用。如果离型力太低(轻剥离),冲形后之粘扣带容易翘边甚至脱落。反之,离型力太高(重剥离),则不易将冲形后之粘扣带由离型纸或膜上剥离。万一离型剂膜厚涂布不均且带有针孔时,高粘着力之热熔压敏胶可能穿透离型剂直接附着于纸张或膜上。如此,冲形后之粘扣带便无法顺利的由离型纸或膜表面剥离。如果离型剂用量太多或交联不完全,可能造成离型剂转移至热熔压敏胶表面而降低了粘着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