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完本文大约需要30分钟。您的关注与评论是对教研内参最大的支持。//

一、课堂有效讲解的理解

1、讲解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一种功力,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习需求,通过讲解解决学生求职过程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讲授是最便捷的教学方法,讲授不是纯粹“填鸭”“灌输”。有效的讲授必须切合学生的心智,不为讲而讲,为了学生的需要而讲。

讲授优点:授课对象多,信息量大,知识系统性强,可以使比较多的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讲授无疑是成本最低、最便捷的教学方法之一。

传统讲授的弊端:难以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作用,挤占了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讲授异化为“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

一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学会引导、学会关心、学会尊重。

(1)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2)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潜能的开发者;(3)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伴随者;(4)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5)教师是学生的心理顾问;(6)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7)教师是学者;(8)教师是专家;(9)教师是教育家;(10)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3、教师角色的三个转变:

(1)由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主动开发者;

(2)由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3)由教学过程的监督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分享者:教学资源的分享者;成功喜悦的分享者;问题解决的分担者;共同知识的分享者;团队情意的分享者。

4、教师形象多样性:教员(榜样);管理员(群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社会心理学家;人际关系艺术家;临床医生;学者与学习者;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形象。

5、课堂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6、课堂教学 “十化”: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师生互动有效化;学科教学整合化;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策略综合化;教学对象个别化;教学评价多元化。

7、课堂教学坚持的四个信念:一是强调和谐:健康第一,以德育人,开发智慧,贯穿审美。(系统性)二是追求有效:让师生们用较少时间,能得到较大收获。(科学性)三是需要激发:用榜样和实例去激励,用问题和交流去启发。(艺术性)四是要求行动: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技能,经验出智慧。(技术性)

课堂有效性难点突破与策略(课堂讲授的有效性策略)(1)

二、有效地讲解精解

1、讲授的要求:生动幽默,趣味盎然,具有感染性;富有激情,以情动人,具有感召性;逻辑严谨,启迪理性,具有开发性;交流沟通,有效互动,具有感化性;精要精炼,精湛精美,具有时效性;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具有理解性。

2、讲解教学的方式:一是有效运用帮助式讲解;二是合作式讲解;三是针对性的讲解。3、讲解的基本要求:一是针对学习需求;二是你学我讲;三是即时性讲解;四是贴近学生实际的讲解;五是应变性讲解。

讲解要讲解在学生的需求点上;讲到学生的兴奋点上;讲在学生的思考点上;讲在学生的感悟上。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扬长避短,以教学语言、讲授时机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切入口进行优化。讲不精炼不罢休;情不动人不罢休;理不渗透不罢休;教不得不罢休;启不感悟不罢休;智不惊人不罢休。

4、讲解的特征:互动性、指导性、训练性、效率性。

5、讲解的四个原则:一是需求性原则——不求不讲,无求不讲,即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善于扩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善于分析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善于反馈讲解的效果。二是精炼性原则——讲解的内容要精炼。三是开发性原则——要讲学什么,讲怎么学,怎样会学,怎样善学。四是内化性原则——把外在的学习内容和训练内容变为学生自身的认知和能力。

6、有效的讲授必须切合学生的心智,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根据讲授的内容、形式等各方面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讲授方式,使叙述和描绘相结合,占据与引导相结合,分析与概括相结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善于用问题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用情景创设学生的思维之窗,用智慧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灯。

7、讲授的目的: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讲多讲少,何时讲授,何处讲授,该讲授些什么,应视学生的需要而定,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在过短的时间内呈现过多的新知识,不花费太长的时间以至于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有效地讲授要注重内容的逻辑性,不要机械盲目地讲授。

课堂有效性难点突破与策略(课堂讲授的有效性策略)(2)

三、如何优化课堂讲授

(一)懂得课堂教学策略。能讲好课不难,讲好课不易。讲好课必须掌握课堂教学的策略。

1、课堂教学的策略就是以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通过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主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和手段等因素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2、课堂教学有八大策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策略;激励学生学习的策略;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面向全体学生的策略;学法指导的策略;应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学习的策略。

(二)掌握课堂教学技能。

1、课堂教学的技能是指教师通过学习训练,将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内化为熟练地课堂教学行为的操作能力。

2、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教学的14种技能: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技能;提问的技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技能;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技能;面向全体的技能;教态技能;激励技能;反馈矫正技能;组织调控技能;应用多媒体辅助学习的技能;变化的技能;板书的技能;讲授的技能;作业设计的技能。

(三)规范课堂教学操作行为,坚持9个操作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反复性原则;培训与教研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协调原则;同一要求与张扬个性的原则。

(四)做到六个突出。

1、教学目标突出——明。就是明白具体。目标要围绕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教材处理突出——准。能准确科学地把握教材中心内容,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树立新的教材观: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课标要求, 进行重新整合,增减处理。

3、教学程序突出——清。就是简洁、清楚、清晰。教学程序评析包括教学思路设计和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写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4、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活。就是灵活、实用。(1)根据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优选教学方法,灵活运用。(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3)善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到适时,适当,适度。

5、教学基本功突出——强。就是扎实过硬。

(1)板书:突出了教学重点,概括学习内容,吸引学生眼球;要让最后一排的学生看清。

(2)教态: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 38%的声音 7%的言词。教态应该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3)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学是借助语言进行的。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是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种专门的工作语言。

教学语言应具有以下特征: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简明性。

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说明式、叙述式、描述式、论证式、抒情式五种。

教师教学语言的种类:教学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手势语言;目光语言;表情语言;其他辅助语言(教具、实物、图片、录像、资料等)。

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准确清楚,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有变化。要让最后的学生都能听清楚,要让所有的学生听得舒服。

教学口语的要求:一是响度适当;二是规范流畅清晰;三是民主平等;四是准确科学;五是语速适当;六是针对性强;七是和谐互动。

教师角色的转变要从语言的转变开始。一是讲解性语言要大幅度减少;二是组织指挥型语言要增加;三是知识引导性的口语要增加;四是鼓励激励的语言要大量增加。

(4)操作。熟练使用教具,熟练操作电脑。

6、教学效果突出——好。

就是有速度,有高度,有效度,有温度,有深度。

(1)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2)学生收益面大,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目标达成的比较好。

(3)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五)处理好五个关系。

1、处理好展、收关系。一节课,该拓展的要拓展,既要展得开,拓展之后也要收得拢。

2、处理好详、略关系。有所舍才有所获,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得当。

3、处理好疏、密关系。新课开篇,接踵而来的是高密度、重负荷的运动,要遵循注意、兴奋的延展率,趁学生兴奋正浓,浓彩重笔,或讲、或练、或评、或辩,掀起教学的高潮。之后(25分钟左右),应以疏缓的小插曲,缓以养身。整个课堂疏密得体,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会知识。

4、处理好断、续关系。45分钟不能均匀前进,善于借助短暂的“休止”,无形的“换气”,断续互补。创造富有节奏的台阶,避免沉闷呆板。

5、处理好深、浅关系。处理教材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善于领悟教材的实质,得其精神,才能跳出教材。深课文可以浅讲,浅课文可以深教。深而有度,浅而有法,环环相扣,节节相通。

(六)善于组织课堂教学。

1、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应坚持的原则:面向全体原则;全面发展原则;主体参与原则;民主平等原则;科学有序原则。

2、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类型:管理性组织(课堂秩序、个别学生问题的管理);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阅读、观察、合作、讨论、实验);诱导性组织(亲切热情鼓励、设疑点、拨激发)。

3、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用语言指挥学生学习的方法;用目光组织学生学习的方法;用表情组织学生学习的方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学生学习的方法;用激疑法组织学生学习的方法;用竞赛法组织学生学习的方法;用激趣法组织学生学习的方法;用成功激疑法组织学生学习的方法;用激励法组织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优化教学过程,做到四个结合。

1、做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最佳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体现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备课应该在如何把握教学进程、预测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等方面下工夫。

A、掌握“导”的技术,在“导”上下功夫。导入是教师在开始传授新课之前,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的过程为新课的呈现搭桥、铺路,为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训练作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良好的导入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艺术性。

导入的种类:直观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歌曲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故事情节导入法、悬念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在新课之前把先前学过的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内容以板画、图片、图像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师生借助于直观教具所提供的情景进行自由交谈、操练和表演。直观教具包括:实物、挂图、简笔画、卡片、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多媒体课件。

谈话导入法:在新课内容呈现之前,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自由交谈,从而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又为新知识技能发展做好铺垫。

复习导入法: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如巧妙设疑引发求知欲,创造传授新知识的契机。心理学认为,知觉有赖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游戏导入法:在呈现新知识前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通过游戏复习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游戏能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变枯燥的复习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能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歌曲导入法:在新课呈现之前组织学生演唱相关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愉快的心境。音乐教育与智育相辅相成,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曲调活跃和丰富师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在音乐波的刺激下的思维活动处于敏捷和活跃状态。唱歌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是寓美育于学科教学之中的主要形式。

情景导入法: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与其发生的实际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杜威认为“为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巧妙的情景能激发兴趣,诱发思维,能使教学活动形象直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故事情节导入法:利用学生对故事有特殊兴趣的心理特征,在新材料呈现之前,教师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借助图片、动作、手势等辅助手段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或其中精彩片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其注意,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心理准备。

悬念导入法: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故意设疑,制造悬念,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恰当的悬念是一种兴奋剂。制造悬念就是要在学生已形成的概念和生活经验以及对相关事物更精确的解释与陈述之间树立矛盾,矛盾出现了,悬念也就产生了。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做到知识结构的内在规律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最佳结合。只研究知识结构,不重视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3、做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最佳结合。活动的设计、练习的编写,要重视学中用,用中学。

4、做到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最佳结合。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五)把握教学环节,做到连贯严谨。

1、建构好课堂教学的“三点一线”:三点,即“切入点、思考点、兴趣点”;一线,即“以学生的接受、体验、感悟、习得、探究为主线”。

2、教师要善于选准切入点、理清知识点、激发兴奋点、培植发散点。

A、选准切入点。就是牵住牛鼻子、找到支点,找到学习的关键部位。切入点无非是让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在课堂教学的起始段让学生明确课题、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入点的确立,至为重要的是对文本的研读的基础上,有了整体把握后,寻找到最好或较好的突破口,像庖丁解牛一样如何下好第一刀,提纲挈领,抓住要害,以求游刃有余,更求迎刃而解。“切入点”的确立,是纲举目张的核心所在,是教学思路铺展的一根红线,是教学重点的突破口,是教学目标完成的捷径,是学生进入文本世界的一扇门户,洞幽烛微,豁然开朗。有些时候,“切入点”也是“思考点”,但“切入点”是化难为易,是为了更好地入门,以便登堂入室,是为了思考的深度和效度得以实现。韩军老师在讲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紧扣一个“情”字,在一首沉缓、悠扬、深情、动人的笛子协奏曲《遥远的思念》中,韩老师用了14分钟深情并茂朗诵全诗,让学生在听读中把握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堂课以诵读开始,以诵读结束,把分析、感悟和鉴赏溶注在“诵读”中,词语的推敲争论,目的还是为了读,为了明确怎样读,读出一种什么样的效果。读,成了课堂的主要活动内容。以“情”为“切入点”,以“诵读”为基本教学方法,极其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真是收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B、理清知识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转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深奥的内容——通俗化;困难的内容——容易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

C、激发兴奋点。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教不是教教材(书)而是教学生(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一直保持兴奋的学习态势。兴趣点的提出,是基于对学习主体的生命的尊重,也是基于对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从接受心理的角度看,较长时间沉浸于疲劳和倦累中,不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其接受能力趋近于最低极限。在心理的耐磨性上,未成年人是远不及成年人的,未成年人的青春状态是富有生机活力的,是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习以为常的节奏或情势的,“新、奇、乐”最贴近他们的心理,也是他们的渴望。“实”而不至于刻板僵化,“活”而不至于空泛散乱,“奇”而不至于诡秘玄奥,“乐”而不至于浅白低俗。课堂教学致力于“轻松快乐”是教师的天职,是权利是义务是责任。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让学生明白晓畅地接受、体验、感悟、习得和提升,这就涉及到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知识积淀、课堂教学的经验等的综合效应。变难为易而不致寡淡无味,由简到繁而不致纷乱芜杂,这样的“变化”当是课堂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好之,乐之以及心理期待等说法和概括,已阐明了“兴趣”的重要和必要,教师在教学行为中应当创造适宜的情境,提供必要的条件,确保有效可行。“兴趣”不只在幽默或凑趣,在于不拒绝“幽默”的同时,更要求得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思考的广度、力度、深度和效度,更要在学习主体的情感陶冶、心灵净化、品格塑造、人格完善等方面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也就是感染、熏陶。

兴趣点,是课堂教学整体节奏的调控,也是学习主体的接受心理节奏的起落跌宕的营造,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影响到课堂氛围,决定着课堂效果,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千万不要忽视或漠视“兴趣点”的确立和拓展。

一要教学生会读书 (教学生学到读书方法);

二要教学生愿读书 (启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要教学生能读书 (增进了学生求知能力)。

俗语:“引马河边易,逼马饮水难。”《学记》:道而弗牵(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他们的鼻子走);强而弗抑(积极鼓舞和督促学生而不是强迫抑制他们);开而弗达(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立即把结论告诉他们)。启发的实质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思考——核心;二是主动表现——形式。启发教学应具有两个特点:启发教学是个过程;启发教学是一种氛围。教师的“导”具体表现在:当学生学习方向不明确时——引导;当学生学习思路混乱时——开导;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辅导;当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时——指导;E、当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时——诱导。

D、培植发散点(思考点)。(拓展、发散、求异、逆向)思考点,是一堂课的灵魂的凝聚,是一堂课的张力所在,是一堂课的文化品位的体现,是一堂课的价值取向的定位。思考点,具有聚合性和发散性,应当是对学习主体的思维的激活,不仅能唤醒学习主体的心智,而且能开动学习主体的脑筋,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思考点的确立上,也应当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反思的能力,让学生的独立思考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1、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一片真情;

2、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3、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四要让学生有纠正错误的机会。

因材施教的几种形式: 一是按学生的成绩分班;二是按学生的智力分组;三是按学习的内容分组;四是双重进度的教学;五是按单元组织教学。

(七)教师要善于讲授。

1、锤炼讲授的语言。教师的讲授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教学语言的好坏同讲授效果有密切关系。好的教学语言可以使讲授如虎添翼,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针对我校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大的教师)教学用语的随意和不规范,我们采取录像解剖的方法,将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全程录像,然后根据录像,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讲授用语(包括体态语言)进行解剖和集体诊断,让他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讲授中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讲授中加以改正。有一位教师对自己在讲授中出现的一百余次“是吧”的口头禅感慨万千:“我以前从未发现自己竟然有这个毛病,是录像解剖使我看到了不足,我一定要狠下决心改正这一毛病。”

要求教师要长期积累实践,多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从优秀教师的教学用语和生动活泼的生活语言中汲取营养。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的水平与一个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息息相关。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引导教师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增长见识,提高洞悉事物的能力。此外,我们还为教师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让教师在平时多锻炼,注意总结经验教训,扬自己教学语言之长,克服自己教学语言之不足,克服自己教学语言之不足,一步一个脚印,使讲授的语言日趋完美。

2、把握讲授的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适合讲授,也不是任何时候、任何环节的讲授都是有效的。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把握最佳的时机进行讲授。

(1)在学生“对话”受挫时讲授。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话教学已成为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范式。但是由于学生在思维状态、学识和语言表达方面具有不稳定性,是不成熟的对话者,在对话中处于被动状态,有时还会造成对话的中断,使教师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对话。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相机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有效地搭起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之间对话的桥梁,使对话在民主、宽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深入。

(2)在学生体验受限时讲授。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索、实践等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由于知识背景和人文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体验的过程常常受到时空的限制。我们可以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心理体验。如,在语文课学习《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时,地处江南的学生肯定没有沙漠的感性认识,也无所谓“体验”,教师就要借助多媒体讲授沙漠中的“魔鬼的海”和“鸣沙”的现象,使学生获取知识、获得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

(3)在学生探究受困时讲授。在探究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学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人亲求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讲解,指导他们进一步完善探究方法,努力把握好探究的时机;点拨他们思考问题,使探究学习朝着有利于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培养方面发展,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结合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行讲授。由于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讲授的有效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1)在讲授前用任务驱动。在讲授之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具体的任务。如,要求学生布置一些具体的任务。如,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有思想上的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工作,让学生发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聆听讲授,增加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讲授时给学生留下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教师在课堂讲授时要避免过于完整全面、点滴不漏,要从完全讲授过渡到不完全讲授,要留下部分内容让学生思考、补充,为学生留下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一般情况下,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问题,应该有一个2至3分钟的思维缓冲,因此留点空白,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提高思维的质量,有利于缓和学生的紧张心理,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课时,我们要求教师不必将所有的知识全盘托出、把思维的内存都表现在语言上,有的内容只需露出“冰山一角”,可让学生展开思维和想象的翅膀,向深海的更深处探究。

(3)讲授后及时反馈。讲授完毕,并不意味教学的结束,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即时反馈。即时反馈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矫正和强化。我们常常在课堂讲授完毕,让学生随堂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堂小测验。课堂练习常常按讲授内容分若干组,具有针对性,安排在对应的讲授内容后完成,时间控制在5——8分钟。先讲后练,讲练结合,充分暴露学生在学习知识中的问题,使教师能更准确、更全面地捕获到教学信息,了解教与学过程中的症结所在,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铺平进一步的教学活动的道路。

课堂有效性难点突破与策略(课堂讲授的有效性策略)(3)

四、课堂教学中讲解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也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是每位教师都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1、注意知识的积累与文化的积淀。

教师是一个很累的职业,在教学工作之外,无论文科、理科,都还要时刻注意学习,阅读大量的参考书,不断充实自我,否则就会跟不上学科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人人都谙熟“给学生一滴水,你就要有一碗水;给学生一碗水,你就要有一桶水”这一教育工作的准则。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的负担也更重了,压力更大了。当别人休息、娱乐的时候,教师们可能正在学习,而这也正是教师们要想把课上得精彩所必须的。既然当了教师,就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在不断渉猎各种知识的同时,不断加深、加厚文化积淀,只有这样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崇尚科学精神,拓宽知识视野,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在课堂中捕捉不可预测的精华。课堂需要预设,更需要生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会成为一种艺术了。”因而,课堂中生成的东西是考验教师才华与智慧的最敏感的地方。理想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富有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度预设,更不能拘泥于教学设计,一定要去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不可预测的精华,用来引导学生。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要提升应变能力,以应对随时出现的生成性问题;二是要掌握对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策略,及时整理、筛选和重组加工信息,选择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加以开发。、

2、要突出学生的主体,要体现教师的主导。

在教学中不能过度预设,并不意味着放弃预设。没有精心的预设,教师就无法发挥主导作用。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是主体”是被反复强调的。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自我体验是使思维产生激烈的碰撞,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最具积极意义的因素。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始终不能放弃,并且更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在面对课堂上突如其来的事件、与众不同的声音、始料不及的意外时。在一堂课中,如果教师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种形式去生搬硬套,就会迷失在教学中,找不到方向。

3、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黄金切割线(时间安排)。

教师要在45分钟之内把一堂课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点,要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出现。这里面有“黄金切割”的问题,必须对自己的45分钟有很好的分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一方面,不要寄希望于学生一堂课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对于课堂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留给学生课外思考解决,不要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如果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就占去了一堂课之中大半的时间,那么就不可能在重要的知识点上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杜郎口中学和洋思中学把教师的讲解控制在10分钟之内。

4、信息技术要为教师的教学服务。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新时代的高科技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应有之义。然而科学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一定要“为我服务、为我所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实现上述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为教学和学习提供支持。我们要始终明确,教与学才是课堂的中心,一切技术都应为这个中心服务。当今,学校的硬件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师必须根据课程内容,把握好使用的“度”,不可本末倒置。

5、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即教学设计需要有弹性和留白。当然,这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视具体情况而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变换为理性思考,教师们就要更多地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课标是依据,而教材则可以大胆地取舍增删,在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上,更需点到为止,不应该生硬地把窗户纸捅破。很多问题都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在领悟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

6、讲课要有自己的个性。

无论是循循善诱,还是麻辣、另类,教师们讲课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教学个性是教育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每个教师都要去寻求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个性,思考别出心裁的研究侧重,挖掘新颖独特的切入角度,设计独树一帜的教学思路,形成与众不同的教育艺术,塑造特色鲜明的授课风格,展现别具一格的学术品位。

上述问题看似简单平常,实则是日常课堂教学必须注意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7、课堂教学七忌:一忌隔;二忌俗;三忌乱;四忌旧;五忌虚;六忌滥;七忌拖。

8、课堂教学十二要:

(1)不仅要教书,首先要育人。

(2)要有学生意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威信是建立在人格魅力上,而不是建立在权力的基础上。摆正师生的地位,明确不是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是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服务。要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要蹲(弯)下来和学生谈话;要让学生体面坐下;要微笑对待学生;要多用赞美婉转的语言;要让学生把话说完;不给学生分数排名次公布;不向家长告学生的状。

(3)教师要为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提供有效的和足量的实践机会。

(4)教师要广学博览;要有创造力、联想力和想象力;要有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善于理解所教对象。

(5)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心理加工,如感受、观察、发现、分析、体验、练习、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见、与别人进行交流,得到别人的回应,肯定或赞赏。

(6)活动设计要适合学生的不同水平,层次要分明,要讲究实际效益,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比较容易地获得成功。

(7)教师不是什么难就讲什么,也不是见什么就讲什么。

(8)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充当“检查官”的角色,要给学生意识自己错误的机会。

(9)学习内容的难度应该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不要苛求一步到位,要逐步到位。

(10)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

(11)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不要做过多的解释。凡是学生能够通过语言实践可以掌握的,决不采取讲授的途径。

(12)要了解学生的生活。设计能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任务,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留出空间,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

9、课堂教学要满足学生:走进孩子的心灵,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了解学生成长的需要;尊重学生成长的需要;信任学生成长的需要;理解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成长需要激励;学生成长需要宽容;学生成长需要提醒;学生成长需要唤醒。

10、课堂教学要学会:学会激励,掌握激励方式;学会宽容,宽容学生;学会批评,讲究批评的艺术,遵循惩罚的原则。

(1)学会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敢想,必须撕下束缚创造力的层层裹头布;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双手要接受头脑的命令;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看清事物的真实面目;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多问几个为什么;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里去,扩大认识,丰富眼界;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空闲的时间干自己高兴干的事。

(2)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创新学习。

11、课堂教学要严格要求,率先垂范。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严而有爱。

课堂有效性难点突破与策略(课堂讲授的有效性策略)(4)

五、把握好课的特征,讲好每一节课

(一)好课要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

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要,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上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数学生有效率;其次,是效率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预设和生成是互补的,是课堂教学的双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相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

5、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

(二)好课要乐(乐学、乐教)。能乐学是活跃课堂的前提,争主动是活跃课堂的不竭动力,善思维是活跃课堂的核心,重交流是活跃课堂的桥梁和纽带。

1、学生能乐学。培养孩子“学会学习”:培养孩子原意学主动学的习惯;养成孩子勤于独立学习的习惯;关注孩子学习的“认真”的态度;培养孩子怎样质疑问难的习惯;帮助孩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乐学的四个关键:(1)立足主体性;(2)发挥能动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它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3)富于批判性;(4)展现创造性。

2、学生争主动。学生的“主动”的具体表现:动眼观察——(看书、看黑板、看演示);动耳听;动口说话——(讲、读、答、问、甚至唱);动手操作——(拆、装、剪、玩、实验);动笔写、描、画;动脑思考——(想、猜、算、分析、归纳)。

3、学生善思维。启发与思维的关系的流程:问题(前提)→ 思维(核心)→ 问题解决(结果)→认识深化(目的)

一节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要经过:“疑→思→通”这三个阶段。

4、学生重交流。能“乐学”是活跃课堂的前提,争“主动”是活跃课堂的不竭动力,善“思维”是活跃课堂的核心,重“交流”是活跃课堂的桥梁和纽带。

(三)好课是有标准的,好课的标准是多样的,不是唯一的。

1、课堂有效有序(有效学习一定是有价值的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学习,是针对学生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学习)。

2、学生充分参与(一是能动性,二是全面性,三是全程性)。

3、充分关注差异。

4、解决学生问题。看一节课是否成功,最终是要观察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是解决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二是解决他自己提出的问题;三是解决他在学习过程中带出的别的问题。

5、激发产生问题。

6、有利健康发展。

7、好课追求六个一点。(1)教师讲得少一点,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机会;(2)引得巧一点,启发学生思考,归纳判断;(3)学生学得精一点,掌握重点难点;(4)用得活一点,思维活跃,举一反三;(5)想得深一点,思维深度广度;(6)悟得透一点,善于发现问题。

(四)讲好课还要评好课。

1、看四性:真实性、实效性、创新性与和谐性。

2、抓五点:切入点、制高点、高潮点、动情点和拐弯点。

3、四关注: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地参与、学生的交往状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教材、学材、生活;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自主性教学策略、探究性策略、激励性教学策略、合作性教学策略。

上课方面有五条经验:(査有梁)

(1)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和结束力求短小精悍,上课守时,不拖堂。

(2)因材施教,要使优秀学生感到有一定困难,困难生感到进步。

(3)课堂上动静结合,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4)教学过程,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辨、练、评交替进行。

(5)写教学后记,自觉反思。

“磨课”和“磨题”,是任何一个教师的宿命,是任何一个教师的基本功,也是任何一个教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家常便饭。如何嚼出滋味,磨出情趣,常磨常新,常新常乐,这取决于教师的素养,取决于教师的事业追求,取决于教师的职业修造,每个教师当有一定的自觉自醒的意识以及自主自为的行动,把先进而实际的教育理念内化为实在实效的教学行为,教学活动才会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经由教学活动,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和共同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师、学生的愿望,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是课堂,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因素是教师的精讲精炼,精讲的目的在于有效,所以我就课堂讲授的艺术和技巧谈了这么一些,供大家参考。其中融入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主要是理性的东西居多,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要考我们自己去缩短,祝愿老师们在我的启迪下,提高自己讲授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