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牧童/卢肇《32》《223》《440》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作者简介】卢肇(818-882),江西宜春状元。官誉亦佳,李德裕得意门生,入仕后未介入党争。

【主题】表现作者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注释】得似:比得上。心:心境。时复:不时。往来:徘徊。

2.题清远峡观音院/卢肇《39》《32》《440》清潭洞澈深千丈,危岫攀萝上几层。秋尽更无黄叶树,夜阑唯对白头僧。

【主题】写观音院的幽静孤寂。

3.末秋到家/潘图《126》

归来无所利,骨肉亦不喜。黄犬却有情,当门卧摇尾。

【作者简介】潘图,江西宜春进士。卢肇之友。

【主题】讽刺世俗的势利之风。

4.湘口送友人/李频《4》《111》《125》《85》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作者简介】李频(818-876),浙江建德人,姚合女婿。

【主题】写渡口送友人的所见所感。

【注释】中流:江心。云梦:指云梦泽。腊:农历十二月。《162》《227》悬作连。《4》又作及。雪也可作泽。

5.惊雪/陆畅《32》《440》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作者简介】陆畅,820年在世,江苏苏州人。

【主题】对飞雪的赞叹。

【注释】宁:难道。许:如此。

6.送李山人归山/陆畅《32》《440》

来从千山万山里,归向千山万山去。

山中白云千万重,却望人间不知处。

【主题】对僧人高洁品格的赞颂。

7.对雪/高骈《54》《34》《441》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作者简介】高骈(821-887),北京名将,封渤海郡王,割据扬州为部将所杀。

【主题】咏雪之余,道出胸中的感慨与不平。

【注释】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恶路岐:险恶的岔路。

8.山亭夏日/高骈《37》《34》《46》《54》《162》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主题】描写初夏的美丽风光。

【注释】水晶帘动:比喻水面波动知风起。《39》作水精。

9.湘妃庙/高骈《32》《227》《441》帝舜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主题】过湘妃庙所感。

10.陇西行/陈陶《37》《73》《4》《84》《111》《162》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作者简介】陈陶,生卒不详,岭南人,游学长安,隐居洪州。

【主题】对戍边者同情,对战争的批判。

11.歌风台/林宽《50》《46》《111》《227》《162》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作者简介】林宽,873在世,福建侯官人。

【主题】赞叹刘邦文武兼备。

【注释】《35》作者为陈陶。

12.哭李商隐/崔珏《34》《4》《81》《111》《162》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作者简介】崔珏,甘肃正宁人,官至侍御。

【主题】对李商隐怀才不遇的惋惜。

【注释】踠:弯曲。《后汉书》马足踠,是以不得速。

13.马嵬坡/郑畋《73》《111》《137》《186》《440》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作者简介】郑畋(825-883),河南荥阳人,官至宰相。

【主题】通过唐玄宗与陈后主对比所发感慨。

【注释】日月新:山河重光也。比陈后主要圣明多了(讥讽之语)《唐三百》。《4》《84》作云雨虽亡。如题,亡则作无解释。

14.秋别/罗邺《32》《228》《441》

别路垂杨柳,秋风凄管弦。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

【作者简介】罗邺(825-?),浙江余杭人,被誉为“诗虎”。

【主题】表达依依不舍离别之情。

【注释】别路:离别之路。

15.赠僧/罗邺《34》《32》《441》繁华举世皆如梦,今古何人肯暂闲。唯有东林学禅客,白头闲坐对青山。

【主题】对僧人的推崇和赞誉。

【注释】举:全。闲:闲暇。

16.流水/罗邺《32》《228》

人间莫谩惜花落,花落明年依旧开。却最堪悲是流水,便同人事去无回。

【主题】劝诫含珍惜美好时光。

【注释】谩通漫:随便。

17.赏春/罗邺《162》《228》《441》《445》

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路一时生。年年点检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

【主题】通过咏赞芳草和春风来讽喻世态人情。

【注释】芳草句:芳草如烟,不管是贫家陋巷还是权门要路,处处长得青葱一片。

18.早发/罗邺《228》《441》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主题】去单于大都护府途中所见所感。

【注释】鲁酒:鲁国酒,薄酒。事:侍奉。指相伴。背雁行:雁南飞,作者向北,故曰背行。关:应为云伽关。迢递:遥远的样子。羸(léi):瘦弱。

19.早行/刘驾《71》《227》《440》马上续残梦,马嘶时复惊。心孤多所虞,僮仆近我行。栖禽未分散,落月照孤城。莫羡居者闲,冢边人已耕。

【作者简介】刘驾,867前后诗人,官至国子博士。

【主题】就切身所感、亲目所见之事,写出旅人行早路的感受。

【注释】虞:忧虑。

20.晓登迎春阁/刘驾《32》《162》《227》

未栉凭栏眺锦城,烟笼万井二江明。

香风满阁花满树,树树树梢啼晓莺。

【主题】写成都城早晨所见所闻。

【注释】栉:梳头。二江:都江堰把岷江分为两条江流入成都。

21.云/来鹄《34》《50》《5》《111》《162》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作者简介】来鹄(?-883),江西南昌人。屡试落第。

【主题】讥讽高高在上者不考虑民间疾苦。

【注释】竟:毕竟。映水句:映照水中,遮掩山峦。

22.除夜/来鹄《214》《228》《441》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主题】写除夕之夜的满腹愁绪。

【注释】休戚:喜欢与忧愁。

23.不第后赋菊/黄巢《34》《5》《111》《162》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简介】黄巢(?-884),山东菏泽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在长安建大齐国。

【主题】表示革命到底和必胜的信念。

【注释】阵透:弥漫。

24.题菊花/黄巢《5》《42》《111》《162》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主题】抒发力图主宰社会的豪迈思想。

【注释】飒飒:指风声。青帝:司春之神。报:告知、命令。

25.自题像/黄巢《89》《229》《441》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主题】回忆过去,英雄迟暮。

【注释】草上飞:形容跑得快。僧衣:传说黄巢战败后削发为僧。《34》作者为元稹,其实这是伪作。但《全唐诗》有之。元稹《智度师》《46》《26》《369》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其中】智度为梵语,指大智慧到彼岸。思明为史思明的简写。

唐诗三百首送别解读(三千年后知谁在唐诗60首解读)(1)

26.柳絮/雍裕之《4》《111》《32》《186》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作者简介】雍裕之,813前后诗人,重庆人。

【主题】咏吟柳絮的诗,抒发人生感喟。

【注释】渠:它。

27.芦花/雍裕之《46》《102》《32》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主题】从芦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姿态及盛开之状描绘出芦花之美。

28.三月晦日送客/雍裕之《32》《46》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主题】写送别之情之景。

【注释】晦日:每月最后一天。巡:遍。用于给全座的人斟酒。《4》《111》作者崔橹。

29.农家望晴/雍裕之《4》《46》《42》《111》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主题】通过打场一景,表达对农民生活的同情。

【注释】西风雨句:刮西风则下雨。早晚:何时。

30.书边事/张乔《81》《42》《84》《111》《117》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作者简介】张乔,安徽池州进士,隐居九华山以终。

【主题】写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抒发美好的愿望。

【注释】调角:吹角。断:占尽。白日:灿烂的阳光。兵阻:无军人防守。长句:情愿归附像水流一样。边疆和平景象。

31.河湟旧卒/张乔《37》《4》《46》《111》《162》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主题】写年老的戍卒返乡的凄凉情景。

【注释】时清:指天下安定。零落:草木凋零,喻死多生少。

32.题河中鹳雀楼/张乔《18》

高楼怀古动悲歌,鹳雀今无野燕过。

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

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十载重来值摇落,天涯归计欲如何。

【主题】登楼所见所感。

33.乞巧/林杰《32》《156》《317》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作者简介】林杰(831-847),福建闽侯人,六岁参加童子考试。

【主题】描写乞巧风俗。

34.王仙坛/林杰《192》《235》

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炉草木尽凋残。不知千载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

【主题】幼年所写,表示对王霸成仙的怀疑。

【注释】王仙坛:唐代道士王霸的道坛。

35.苦辛吟/于濆《146》《162》《81》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作者简介】于濆(fén),官至泗州判官。

【主题】通过推理对比,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

【注释】嫫母:黄帝的妃子,丑妇。肥:富裕。

36.春送僧/贯休《123》《230》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作者简介】贯休(832-912),浙江兰溪人。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

【主题】写潇潇春雨赠别友人的景情。

【注释】蜀魄句:杜鹃鸟啼声不断。关关:鸟叫声。冲:冒。

37.献钱尚父/贯休《81》《162》《230》《384》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主题】一首干谒诗。给钱镠(liú)写诗赞颂其功业,以求仕。

【注释】钱要他把“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贯休断然回答:“州既难添,诗亦难改。”写下“不羡荣华不惧威,添州改字总难依。闲云野鹤无常住,何处江天不可飞?”,飘然入蜀。龙骧凤翥:龙腾凤舞,形容奋发有为。揭天:震天。嘉气:瑞气。金天:黄色的天,古时以为祥瑞。

38.陈情献蜀皇帝/贯休《81》《123》《230》

河北河南处处灾,唯闻全蜀少尘埃。

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万山得得来。

秦苑幽栖多胜景,巴歈陈贡愧非才。

自惭林薮龙钟者,亦得亲登郭隗台。

【主题】入蜀后的第一首诗,表达渴望被重用的心态。

【注释】陈情:陈述钟情。蜀皇帝:前蜀王王建。河北河南:黄泛指全国各地。尘埃:战尘。垂垂:渐渐。得得:马蹄声。因此而得名“得得和尚”。秦苑、汉廷:前蜀宫廷。巴歈:指巴渝歌舞。陈贡:奉献。非才:没才能。林薮:隐居山林。龙钟:老态,时年69岁。《123》河南作山东,少作勿。秦作奈:指奈园,指寺院。《230》认为皆可。

39.雪/罗隐《37》《34》《94》《186》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作者简介】罗隐(833-909),浙江富阳人,十上不第,官至给事中。

【主题】讥讽贫富悬殊的阶级矛盾。

40.梅/罗隐《32》《228》《441》

天赐胭脂一抹腮,盘中磊落笛中哀。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

【主题】以梅自喻,品格高洁,然后结成果实命运各不相同:盛在盘中,待客佳品,磊落大方,酸甜适宜;谱曲吹笛,落梅兴叹,难免忧伤悲哀;若作和羹,自然可以调理的酸咸适中;再不济,也可以成为曹操激励人们意志的佳物。

【注释】磊落:指形态圆转明亮,错落分明。笛:指《梅花落》。和羹:出自《尚书》武丁“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指梅子没有得到成为国家栋梁的机会。便:机会。将军:指曹操望梅止渴典故。

41.柳/罗隐《4》《111》《120》《162》《441》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主题】以柳咏歌妓。讽刺歌妓自身心不专一,怎能留住他人。

【注释】争解:怎么知道。

42.蜂/罗隐《4》《34》《46》《111》《111》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主题】由蜜蜂而发讴歌劳动人民。

43.鹦鹉/罗隐《4》《46》《111》《186》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主题】比兴手法,劝人难得糊涂。

【注释】分明语:学人说话说得很清楚。

44.西施/罗隐《58》《46》《42》《111》《126》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主题】对女人是祸水的不平则鸣。

【注释】解:明白,知道。

45.帝幸蜀/罗隐《89》《125》《126》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主题】写于唐僖宗逃亡四川之际。表达对红颜误国的反驳。

【注释】依依:茂盛。《137》说阿蛮是唐玄宗的小名。比较合理。《酉阳杂俎•忠志》:玄宗,禁中自称阿瞒。以讹传讹为蛮。一说阿蛮是杨贵妃的小名。《125》认为是杨贵妃的侍女谢阿蛮。《162》说作者为狄归昌,山色翠作烟柳正,又作重。

46.书《淮阴侯传》/罗隐《34》《441》《32》《203》

寒灯挑尽见遗尘,试沥椒浆合有神。

莫恨高皇不终始,灭秦谋项是何人。

【主题】批评韩信功高震主必然结局。

【注释】寒灯句:阅读史籍所载韩信的遗事很久,倒酒洒祭,认为韩信的神灵应显现的奇思异类想。椒浆:以椒浸制的酒浆。

47.自遣/罗隐《37》《4》《46》《111》《34》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主题】抒发政治失意后的颓废情绪。

48.感弄猴人赐朱绂/罗隐《37》《46》《85》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主题】讥讽唐僖宗宁可重用耍猴人也不要人才的现象。

【注释】就:应考。五湖烟月:家乡。违:无缘欣赏。著绯:穿上官服(四五品的官服为绯红色)《34》《111》作学取孙供奉。

49.赠妓云英/罗隐《37》《46》《111》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主题】以云英着手,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注释】《4》《211》卿作君。

50.京中正月七日立春/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涯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主题】迎春的急切心情。【注释】根据2021诗词大会第十场定稿。《34》《228》《392》《441》认为芽、涯皆可。51.杏花/罗隐《32》《228》《441》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

【主题】以花喻人,光阴似箭。

【注释】半开句:一半(杏花)树上绽开,一半凋落。

52.牡丹花/罗隐《81》《228》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主题】对牡丹高洁赞誉和遭人嫉妒的惋惜。【注释】别有因:别有原因。绛罗高卷:绛色丝绸色花瓣高高绽放。可怜句:虽艳冠群芳,其美却遭到了韩弘等权奸的摧残。韩弘时为中书令,邪恶当权者排挤别人。53.牡丹/罗隐《150》《228》

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

【主题】咏牡丹的名作。

【注释】抹:片。檀:浅绛色。朝:早晨。当庭:庭院当中。太真:唐杨贵妃号。

54.夏州胡常侍/罗隐《81》《228》《441》

百尺高台勃勃州,大刀长戟汉诸侯。

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塞草秋。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

仍闻陇蜀由多事,深喜将军未白头。

【主题】选用雄浑壮阔的边塞意象,讴歌将士忠贞报国的品格,激荡诗人积极乐观的爱国热忱。【注释】勃勃州:指夏州,在陕西靖边。大刀长戟:显胡常侍之英武。颔联写秋景,雁过天阔,马闲草长,一派安宁和平景象,表明胡常侍戍边有功。55.筹笔驿/罗隐《34》《81》《91》《162》《441》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馀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主题】通过对诸葛亮功业的概括,表达对蜀国灭亡的慨叹。【注释】筹笔驿:在四川广元县,诸葛曾驻军筹划于此。抛掷:投,指别离。北征:指攻打曹操。东讨:指攻打孙权。其实诸葛亮没有东讨,而是南伐,为避免与上句的重复。自由:自己能够作主。孺子:指蜀后主刘禅。冠剑:指文臣、武将。《34》解释为谯周为贰臣。解:懂得。《34》年年作千年。56.魏城逢故人/罗隐《51》《39》《125》《228》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主题】抒写离愁别恨的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锦城:又称锦里、锦官城。值:适逢。东风:指春天。《4》将作牵,较好。《58》《55》《162》锦城作锦江。《58》《81》肠作心。心安能断?

57.黄河/罗隐《4》《81》《91》《111》《162》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主题】借事寓意,讽刺科举制度。

【注释】《淮南子》: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一浊。应须曲:双关语,既说黄河弯曲上通天河,也说逢迎拍马不走正道才能取高位。汉代民谣有“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高祖句:刘邦只与功臣誓词分功,才发誓“使河如带,泰山若厉”。仙人占斗:意指权贵把持朝政。倘若寒士出头,除非乘槎升天。占斗:指严君平观测星象。

58.哥舒歌/西鄙人《5》《50》《10》《145》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主题】对哥舒翰安国定邦能力的赞颂。【注释】窥:伺机。牧马:侵扰活动。59.居遁/龙牙禅师朝见花开满树红,暮观落叶又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作者简介】龙牙禅师(835-923),唐末禅师,住长沙龙牙山。

【主题】感叹时光易逝。

60.拨棹歌/德诚禅师《28》《123》《233》《384》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作者简介】德诚禅师,四川遂宁人,唐朝南宗禅师,人称船子和尚。

【主题】有心求之不可得,无意遇之盈满船,一切随缘也。

【注释】《178》作《颂钓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