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楼)
在中国古代,青楼又称烟花之地,取名也多是怡红院,春香楼,百花园之类,这些极富诗意的词汇构成了青楼带有一种浪漫的色彩。
自从有了人类,世界上就有了妓女这种职业。最早见于史书的,当推三皇时代的洪崖妓,而夏桀据说更蓄有女乐达3万人。还有后来《诗经》中对妓女的描述,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官妓,妓女的发展曾经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妓女这一词的涵义也从最初的宗教层面逐渐转化为皮肉交易的代名词。
根据研究,世界各文明古国的娼妓都发源于宗教卖淫,宗教卖淫最早流行于古巴比伦,女子为了表示对神的虔诚,就在神庙里贡献自己的贞操,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写的《历史》一书中描述道:
“古巴比伦不同地位的女子,不管尊卑贵贱,都必须在神庙里当一段时间的庙妓,这些庙妓大多是妙龄女郎,她们用绳子串成花冠戴在头上,在庙中一排排坐好,中间空出一条条的路,让那些参拜神灵的人能在中间走过,拜谒者进入庙里后,便可以在庙妓中挑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如果觉得哪个好,只要把一枚银币抛置在那位庙妓膝下的围裙中,那个庙妓就要立刻站起来,随着他走到女神前,那个男子便以米利达女神的名义要求和她做爱,庙妓没有权利反对,这是所有女子应尽的义务,即使是最高贵最富有的女子也只能这样,与男子完事后,那个女子也算完成了庙妓的任务,可以摘除头上的花冠,恢复自由回家去。”
(巫娼)
在中国殷商时期,也有一群类似“宗教卖淫”的女子,名字叫巫娼。 “巫”指的是女巫师,她们掌管着祭祀,并兼职为主人卜筮、治病,她们借着与神灵相通的名义,通过妖艳的外表,能够魅惑男子,但不是每个巫娼都有魅惑男人的本领,后来“巫娼”就逐渐分离开来,善于装神弄鬼的专职当巫婆,娼就指的是皮肉生意。
在古代物质还不发达的时候,青楼的存在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比如说能够增加国家税收和维护社会稳定。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在管仲的操纵之下成立了官妓,不仅吸引了大批人才,而且在战时向敌国首领送妓女,兵不血刃地取得战争的胜利。
(西施)
妓女对国家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掌握国家政治的男人的影响。比如被称为春秋第一女间谍的西施,正是她对夫差的个人影响,间接改变了吴国的历史,而西施本人实际上是越国的一名官妓。还有那个体轻如燕能为掌上舞的西汉皇后赵飞燕起初也是富平侯张放收养的一名歌妓。历史上数不清的爱江山不爱美人的许多经典故事,大多与形形色色的妓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最为老百姓津津乐道如明末名妓陈圆圆,以及后来八国联军侵华,只身救国的“赛金花”,还有那位鼎鼎大名蔡锷将军的情人小凤仙,无一不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至于在史书中所提到青楼花魁,无不因为和当时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之间的暧昧关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形势。
(吴三桂与陈圆圆)
如果没有了妓女,中国的文学水平至少要减半。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最经典的如《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乐府诗》等,每一部都有对妓女的咏叹。至于中国古典文化处于高峰的唐宋时期,这种对妓女的艺术渲染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从留传下来的5万首唐诗看,有关妓女的就有2000多首。宋词对妓女的描写更为细腻,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首推柳永,他一生流连青楼,死后整个东京城的妓女休业为其送葬,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青楼文化也由此登上了顶峰。
元朝因为统治政策的缘故,诗人和妓女的地位如出一辙,这个时候的妓女文学多表现为感伤,愤怒,和放纵。到了明清时期,除了一部《金瓶梅》还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其余多为笔记小说,内容淫亵放荡,青楼文化已经处于衰落状态。
妓女从古至今都有。但青楼文化在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繁荣的过程后,已经消亡了。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存在所谓的青楼文化。妓女作为青楼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其身份也经历了很多次变革。从最初神坛上为“神”服务的女巫,到各种形形色色的官妓,歌妓,私妓,从最初的性给予者,到文化的传播者,再到如今的性交易者,作为一种行业,它一直延续着,但这个行业存在的意义,却发生了质的改变。
最初的妓女之所以被称为性给予者,是因为那个时候基本不存在交易的条件,所谓的妓女毫无人身自由可言,生杀予夺都操纵在别人手里,本身就是别人的私有财产,所以无所谓交易的说法。
而作为文化传播者的特性,则应该从官妓诞生以后说起。先秦唐宋时期的妓院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现在新闻媒介的作用。政策往往是统治阶级在馆阁之中,听着丝竹靡靡之音制定下来的。至于李白,杜甫,孟浩然那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绝大部分都是在青楼红馆中创作出来的。
白居易的《琵琶行》更是对一个歌妓的经典描写。在那个时代,如果要想以最快的速度让全天下人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让青楼的妓女背熟,如果这些妓女喜欢,那么不愁推广不了。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当时传播那么广,和其整日游荡青楼不无关系。那个时期的妓女,大多会一些简单的诗词歌赋,也会吹拉弹唱,用现在的话说是多才多艺。
虽然她们的多才多艺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但不能就此否认她们客观上对整个中国文学所产生过的深远影响。如果没有她们,试问,我们今天能读到那么多的唐诗宋词吗?更何况她们也不仅仅只是个传播者,其中有相当多的人物就是文化的创造者,古诗十九首中的很多名作据说就是出自一些妓女之手。
自从屈原作《离骚》之后,骚人就成了诗人的代名词。但除了这个意思外,骚的其余涵义全是贬义,比如骂某女为骚货,骚娘们儿,又骚又浪等等等等,这里的骚都带有不要脸的意思。那么堂堂的诗人称谓怎么和性扯上关系的呢?正是因为骚人多在青楼苦吟骚体,慢慢的,与骚人为伍的妓女就成了骚货了。而且,诗人作诗时的忸怩之态,或风流,或婉转,与妓女勾引嫖客时的状态颇为相象,两者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代没有复词,风骚指的是风和骚,“风”指的是《诗经 国风》,跟“骚”是一个意思。
古代的“妓”的身份是不同的,她们也有着高低贵贱之分。
宫妓
宫妓,多指能歌善舞、服务皇帝的宫女,宫妓不属于皇帝配偶,但只要皇帝愿意,随便一个宫妓都有可能被他临幸。
(明-唐寅 宫妓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统,他在关中建离宫三百所,这些离宫内,“皆有钟磬、帷帐,妇人倡优”,共计“数巨万”人,这些妙龄女子,不但每天要为秦始皇歌舞弹唱,还要随时供他淫乐。
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美女18000人,其中宫妓占了很大比例。武帝之后的元帝、成帝、桓帝,个个都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
南北朝时期,宫妓的数量相当庞大。后赵皇帝石虎,宫中宫妓十万,北齐、北周、梁、陈各朝继之。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将其中乐工、歌伎释放掉,可是隋炀帝继位后,又重新征集宫妓,让老爹的努力化为泡影。
(唐 梨园弟子图)
唐朝沿隋制,玄宗喜好音乐、舞蹈,成立了一个名叫“梨园”的乐舞机构,成员都是从歌伎中挑选出来的佼佼者,梨园规模很大,不仅长安宫中,禁苑、洛阳及东都大内、上阳宫等处也有不少梨园弟子。
五代十国之后,宫妓逐渐减少,其实只是名字换了而已,深宫中的那些女性,本质上都是宫妓,都是皇帝随时可以临幸的宫妓。
官妓
官妓是侍奉官员的妓女,官方对她们有着专门设置的机构。唐朝先属“太常”,后属“教坊”,由“乐营”管辖。官妓不能与官员之外的人交往,没有人身自由,她们最初来自奴隶之后,管仲开设“女闾”,里面的就有出身奴隶的。汉唐以后,官妓的来源一种是罪人的家属,一种是通过人口买卖,还有一种是那些被逼良为娼、误入风尘的女子,《北里志》所谓“误陷其中,则无以自脱”,就是这一类。
(唐代官妓)
唐朝官员狎妓之风盛行,据《中国娼妓史》载:
“唐代吏狎妓,上自宰相节度使,下至幕僚牧守,几无人不从事于此。并且任意而行,奇怪现象百出。”
官妓是有编制的,所有权归政府,任何人不得随意占为已有。史载成都将军李晟在任期间,与一个名叫高洪的官妓打得火热,后来李晟离职回师时,竟想把高洪也带走,当地官员劝阻时还差点被打,结果西川节度使张延赏大怒,派军把高洪抢回,李晟从此成为官员的笑柄。
(宋代官妓)
宋代理学兴起,对官员狎妓有所限制,“嘉祐以前,提刑点狱不得赴妓乐。熙宁以后监司率禁,至属官亦同,惟圣节一日许赴州郡大排宴,于便寝别设留娼,徒用以乐号呼达旦”。官员虽可以招官妓歌舞陪酒,但不可以留其侍寝,不能发生关系,违者要受到处分。
元代全国的官妓实行统一注籍、分级管理,官妓必须在教坊司记录在籍,京师由教坊司派宦官进行管理,地方则委派地方官吏管理,官妓一律由教坊司审核办证,以便清查。这种制度保证了官妓的稳定性,增加财政收入,也限制了任意逼良为娼。
(官员狎妓)
京师官妓有买卖制度和义务制度两种方式,经官府“应官身”后官府安排工作,比如进宫表演文艺歌舞或参加大型的歌舞庆典活动,或者陪服外国使节。官妓也只能歌舞佐酒,不准卖身。虽然实际上官妓被迫侍寝的情况比比皆是,但表面上还是制定了保护她们的制度。
《国初事迹》载:“明太祖设富乐院于乾道桥”, 富乐院就是政府给官员建设的娱乐休闲场所,但实施一段时间后,朱元璋发现弊大于利,于是下令禁止官吏嫖娼, “罪亚杀人一等,虽遇赦,终身弗叙”。官妓 “只容商贾出入院内”。
清朝废除乐籍制度,从此官妓消失在历史之中。
营妓
营妓是服务军人的妓女,多由罪犯妻女、女俘等来充当。
营妓制度始于越王勾践,《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输有过寡妇于山上,使士之尤思者游之,以娱其意。”《越绝书》也说:“独妇山者,勾践将伐吴,徒寡妇致独山上,以为死士,未得专一也。去县四十里,后说之者,盖勾践所以游军士也。”最初的营妓是由寡妇组成,目的是为了鼓舞和娱乐军士。
(营妓始祖勾践)
到了汉代,汉武帝连年征战,很多将士还没结婚就被派往前线,故设置营妓提高士气。据《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载:
“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
说明这时候营妓在部队已经大量出现。
三国时夏侯淳征讨孙权有功,曹操赏赐给他的是“妓乐名娼”,以便军中享用,南梁时章昭达奉命出征,“每饮食,必盛女伎杂乐,备羌胡之声,音律姿容,并一时之妙,虽临敌而弗之废也”。
(营妓)
唐朝诗人岑参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对营妓的生活有深刻的描写:“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近代营妓——慰安妇)
营妓不独中国专有,外国军队里也有,比如129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率军进城时,有八百多营妓随行,1567年,西班牙远征荷兰时,曾有四百个骑马的营妓随行;二战期间的日本慰安妇,也可算是一种营妓。
家妓
家妓是富商大贾蓄养的,是主人的私有财产。《史记·吕不韦传》记载:“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其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赵姬与吕不韦)
秦始皇的生母赵姬,本身就是吕不韦家的家妓,这一点已被史学家们证实。
家妓没有人身自由,主人掌握着她们的生杀大权。西晋王恺,有一次请王敦到家里做客,让一帮家妓经行艺术表演助兴,其中一个家妓吹笛出了点错误,王恺觉得很丢面子,就让人把她拖出去打死了。还有敬酒给客人,客人不喝而被杀死的家妓。这都说明这些女人的生死完全掌握在主人手里。
家妓和妾是有区别的。妾是主人的侧室,家妓只是为主人提供娱乐服务的奴才。
古代某些社交场合,家妓的作用非常重要,其数量、素质、技艺是主人经济实力、地位尊严和高雅素质的体现,家妓是主人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
(南唐宋熙载府中家妓)
魏晋直到隋,是家妓的高峰期。隋宇文述家有家妓上百,杨素的家妓虽然数量比宇文家的少,但有一个与李靖私奔的红拂,让杨家的家妓名声大振。
唐代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蓄养一部女乐(10人左右),五品以上的女乐不超过3人,但实际上蓄养几十甚至上百个家妓,是普遍现象。如一个名叫邹凤炽的四品官员,其家妓“尤艳丽者至数百人”。白居易的家妓著名的就有樊素、小蛮、春草等等,不知名的更不知道有多少。
(家妓表演歌舞)
宋代官僚士大夫蓄养家妓的风气越来越盛,杨褒有“家姬数人”,欧阳修有歌妓“八九姝”,韩侂胄有“爱妓十四人”,连满口仁义道德的朱熹也养了两个尼姑出身的家妓。
《宋书.杜骥传》:“家累千金,女妓数十人,丝竹昼夜不绝。”《宋书.范晔传》:“家乐器服玩,并皆珍丽,妓妾亦盛饰。”
家妓消失的具体时间,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元末至明中期,是家妓的消亡时期。很多学者认为,是朱元璋的限制官员高收入和高消费,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民妓
民妓也称为私妓,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活跃于民间,服务于社会普通人的。她们是这个古老行业的主力军,从出现以来,只有隐蔽过,没有消失过。
她们从事这个行业的原因各不相同,有被逼的,也有贪图享乐的,我们应该正视她们的存在,不能假装看不见,应该为她们找到更好的出路。更深的东西就不方便说了。
(民国民妓)
男女之间的特殊交易从“妓”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了,只不过在漫长的历史中,这种交易并不是唯一的特性。当前从事这一特殊职业者,绝大多数是自身造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只希望她们能为她们的选择负责。
青楼,是男权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研究古代历史中一个绕不去的点。青楼和青楼女子、青楼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研究古代女性问题,不能站在上帝的视角,而要以时代为背景,来研究古代女性,才能正确看待青楼的功与罪。
青楼是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与男性逐渐平等,代表男权的青楼的没落,是一种必然。从产生那天起,它就注定了这个没落和覆灭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