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紧急通知!

福建人近期千万别碰这东西!

福建这片海域的海兔

有人食用后住院!


利织母”学名为“海兔”

属浅海生活的贝类

壳已退化为肉壳

背面有透明的薄薄的壳皮

壳皮一般呈白色

东山多个村民食用利织母(海兔)

入院治疗


日前

记者从东山县海洋与渔业局获悉

近日东山县有村民由于食用海兔

而出现食源性疾病的现象

深海海鲜禁捕(福建这片海域的海兔千万别吃)(1)


福建东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发布通告!

值此岁末年初之际,为大家过一个平安、健康、祥和的节日,东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发布关于禁止捕捞海兔的紧急通知,明确提出禁捕、慎食有安全风险的海兔、河鲀、织纹螺等水产品。


深海海鲜禁捕(福建这片海域的海兔千万别吃)(2)

深海海鲜禁捕(福建这片海域的海兔千万别吃)(3)

除了海兔

通知中还明确提出禁捕

慎食有安全风险的

海兔、河鲀、织纹螺等水产品

关于海鲜其实此前福建疾控也曾发布提醒!

当心这些贝类海鲜

我省常见发生麻痹性贝毒中毒的贝类有织纹螺、贻贝和牡蛎。


深海海鲜禁捕(福建这片海域的海兔千万别吃)(4)

牡蛎


深海海鲜禁捕(福建这片海域的海兔千万别吃)(5)

织纹螺


【麻痹性贝毒】

据检测,有的贝类体内不仅含麻痹性贝毒,还含有河豚毒素。麻痹性贝毒和河豚毒素中毒症状相似,均产生麻痹中毒现象。

麻痹性贝毒毒素中毒的最初症状为唇、口和舌感觉异常和麻木,继而这些感觉波及到靠近脸和脖子的部分,指尖和脚趾常有针刺般痛的感觉,并伴有轻微的头痛和头晕。有时在早期阶段出现恶心和呕吐。中毒稍微严重,出现胳膊和腿麻痹,随意运动障碍,经常有眩晕感。中毒严重时,则会出现呼吸困难,咽喉紧张;随着肌肉麻痹不断扩展加重,最终导致死亡。中毒致死的突出特点是患者临终前意识始终清晰。危险期为12~14h,度过此期者,可望恢复。

麻痹性贝毒中毒抢救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只能靠催吐、止泻等方法对症治疗。

麻痹性贝毒耐高温,通常烹调方式无法去毒。因此,不能寄希望于通过加热降低毒性。

我省作为食用贝类致麻痹性贝毒中毒高发省份,建议居民需要保持警惕,密切关注新闻报道,不自行采集高发贝类品种食用,不在非正规超市及集市外摊点购买贝类,发现中毒立即前往医院就诊抢救。


来源:东南网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