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魏婧 李松林

距春节还有一个多星期,团圆的意义,被更加坚定地凸显。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一张车票,承载无尽牵挂。包裹行李,装下浓浓心意。匆匆脚步,目光笑容,是盼望,是期待,是平凡质朴、真实幸福的人间烟火。

回家团圆是最大的幸福(回家团圆步履匆匆)(1)

“村里熟悉的老人,都要去见见唠唠”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北京西站全体员工祝您阖家团圆、万事如意……”下午3点,北京西站的广播中反复播放着对旅客的出行安全提示,以及新春祝福。受洋溢的节日氛围感染,人们脚步都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进站口外不远处,61岁的李留芳身背双肩包,守着拉杆箱,查看着车票、证件。他的目的地是河南驻马店,儿子给买的K157次列车,第二天早上5点多到。再换公交车,就可以回到老家平舆县的村里。

“候车厅太热,我们在外面跑惯了,透透风,快到时间再进去。”此时距李留芳出发还有两个多小时,而他早已展望起进家门后的一系列安排,眼角皱纹仿佛都写满了期待。“院里得赶紧收拾,肯定长得都是草。再把房子打扫干净,弄些装饰,喜庆一些……过几天孩子们就回来了!”

李留芳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老伴都已去世,女儿在福建打工,儿子住在亦庄。几年前,他到北京帮忙照看孙女,在大兴南大红门附近租房。每天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来回跑,得空还会做些装修、搬运的零活儿。

我们老家有祭祖的习惯,年三十那天要早起,先去坟上烧纸,到破五再烧纸,但我已经两年没有祭祖了。”李留芳回忆,上次回老家是半年前,70多岁的哥哥病重,他和儿子去看望并送老人最后一程。因为疫情防控措施,儿子又有工作,办完事便急匆匆回来了。“跟乡亲邻居都没怎么见,也不敢随便出门,跟女儿更是快三年没见了。”

今年,儿女们提出,一定要一起过个团圆年。李留芳非常高兴,归心似箭。“人老了,有点恋家,回去感觉舒服自在。村里不少熟悉的老人,都要去见见、唠唠,让乡情亲情都热乎起来!

“儿媳妇昨天生了,东西带多少也不够”

一个背包、两个拎包、三个拉杆箱,诸多旅客中,李小东和妻子毛女士携带的大包小包很是惹眼。

回家团圆是最大的幸福(回家团圆步履匆匆)(2)

早上8点多就从秦皇岛的家中出门,坐火车到北京站,又从北京站坐地铁到北京西站,还要再等4个多小时,才能坐上去往银川的车……带着这么多行李,折腾了快一天,这对年过半百的夫妻俩却不见倦色,互相交谈间,眼睛不时笑成月牙儿。

“我儿媳妇昨天生了!“记者刚一上前询问,毛女士便止不住分享喜悦。“我们是去亲家那边,在宁夏吴忠市,明天早上到了银川再倒车。迫不及待呀,一点都不累!”她指指几个箱子,“有两个箱子都是给儿媳妇,给孩子的东西,时间太仓促了,这都觉得带得不够呢。”

一旁的李小东接过话头介绍,夫妻俩有一个独子,在沧州经营着一家健身房。疫情期间生意不好,儿媳妇怀孕一段时间后,小两口便一起回了儿媳妇的娘家吴忠市待产。

原本儿媳妇预产期是1月底,李小东也买好了春节期间的票,打算和亲家一起过年,等着孩子出生。没想到孩子突然“发动”,提前半个多月报到。“接电话说要生了,一点准备没有呀!放下工作赶紧收拾东西、买票,好在我老伴最近已经开始陆续装箱,就是临走前想再带点家乡的海货,实在来不及去买。”

这次去亲家那边,夫妻俩打算根据孩子的状况,多待一段时间。实际上,别看秦皇岛和沧州属于同一省份,转眼间,夫妻俩和儿子儿媳也快三年未见了。“两边无论有没有疫情,管得都很严格。以后就好了,我们可以时常走动,希望健身房的生意也能慢慢好起来。”

“孩子想见我们,我们更想孩子”

下午4点,北京站广场,行李箱滑轮响亮。尽管离晚上开往锦州的火车还有6个多小时,但何伦全和妻子已在车站等候。“要回家了,早点来嘛。”

回家团圆是最大的幸福(回家团圆步履匆匆)(3)

想到即将返乡,何伦全止不住地笑,抬头纹随着笑容上下跳动。前几年,他和妻子担心返乡过年要“两头隔离”,或者只得留在北京。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夫妻俩第一时间就做出决定:今年必须回家过年!

两个半米多高的行李箱、两个纸箱、一个背包、一个挎包,承载了他们返乡的全部家当。每当需要起身转移,夫妻俩便会各自分工,默契地将行李分摊带走。“箱子里主要就是衣服、生活用品。特产买得不多,专门带了一箱水果给孩子。”何伦全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已开始工作,小女儿刚读初一。“孩子爱吃水果,所以我们买了些芒果、木瓜、桔子,大概十多斤吧,就这么拎回去,到了锦州再给孩子买点学习用品。”

47岁的何伦全,在北京从事建筑业的破墙砖工作。长期劳作,让他的双手有些粗糙、皲裂,面容也充满沧桑。但只要一谈起回家过年,他的脸上就会立即焕发兴奋的神采。“我爸妈已经过世,老家几乎没有亲人,今年我们是到孩子姥姥姥爷家过年的。孩子想见我们,说实话,我们更想孩子。”

过去一年,何伦全坦言自己没存下几个钱,但在他心里,钱并不算最重要的因素。“过年过节讲究团圆,该回家看老人孩子的,还是要回啊。”这一次,他准备过完正月十五再回北京打工。“要努力让女儿学习好,让家人过更好的日子。”

“北京品牌的特色产品,买给亲友尝一尝”

“宝宝,看镜头,爸爸给拍照啦!”不远处,莫女士招呼着身边的两个孩子,打算为他们留下北京站的影像。“看镜头哦!”担任摄影师的宋先生,也不断呼唤着。不过,两个孩子的目光,更多停留在手中新买的玩具上,最后才勉强配合了一下爸爸妈妈,引得旁观旅客笑出声来。

回家团圆是最大的幸福(回家团圆步履匆匆)(4)

宋先生夫妻二人,十多年前就到北京打拼,从事服装生意。今年,准备带着一个3岁、一个5岁的孩子去呼伦贝尔的姥姥家过年。“孩子们第一次在北京站坐车,所以想拍照留念。”宋先生笑言,中午吃饭时,孩子们在商场看上了一辆近半米长的玩具车,他二话不说就买了下来。“一年到头了,高兴嘛,孩子喜欢什么就买什么!”

相比何伦全夫妇,宋先生一家携带的东西并不算多。一个小书包,一个手提袋,再就是那辆硕大的玩具车。“还带了些北京品牌的特色产品,买给亲友尝一尝。”宋先生称,自己已经提前快递了一些衣服回去,给行李减负。其他北京的特产,平时会常给老人邮寄,大家吃过很多次了,今年也不需要再特意买了拎回去。

从北京到呼伦贝尔,宋先生一家选择的T字头列车全程需要15个小时,但对他们来说并不算漫长。“能回家就是最高兴的!之前都是坐飞机,这次我们专门买了卧铺票,累了就躺着,路上还可以看风景。呼伦贝尔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这个季节孩子们肯定会喜欢的。终于可以踏实、安心过个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