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文学名著,大抵给人的印象都是经过漫长时代积淀和无数人阅读,写尽人情世故、人世百态,读之有益但太多,太厚,没时间读,或者有兴趣读但读之顿觉枯燥乏味和头疼。确实,一部《战争与和平》一百一十万字,《安娜卡列尼娜》六十万字,《呼啸山庄》三十二万字……如此冗长的字数,对习惯了读几十个字组成的诗、几百个字的组成古文、几千字组成的散文的中国人来说,确实令人望而生畏。也许有人要反驳,现在的网络小说,尤其是玄幻小说动辄几百万字,为什么人们不会觉得累?

仇人的仇是哪个仇(远不止真正意义上的仇人)(1)

我想问,成高本的《红楼梦》也不过百万字,但是拜读过的人有多少?能怀着欣赏的目光去读的人又有多少?而一本《斗破苍穹》,五百多万字,可是读者有多少?天蚕土豆能凭这本书年收入过亿,而传统的文学作者,曹雪芹放在今天能靠《红楼梦》成就上亿身家吗?扯得有些远。总之,在读名著时,很多人是确实存有望而生畏的感觉的。我从大一到而今工作,五年多来也就零零散散读了十来本而已。这个量,确实不高,有些学霸级人物一年都不止读十本书。

仇人的仇是哪个仇(远不止真正意义上的仇人)(2)

言归正传,《红与黑》是我今年看的第二本文学名著,第一本是《呼啸山庄》,前者八百多页,后者一千二百多页。前者是过年时无聊在宿舍看的,后者是上班后利用业余时间看的。两本书确实都很厚,我读了也都有很多想法,早就想一篇读后感了,只是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写,但最近这种写点东西的冲动却是越发强烈了,只到今天终于决定记述一下自己浅薄的心得。在我看来,《呼啸山庄》,这本书的主题是复仇,故事也是围绕希斯克利夫先后对恩人儿子、女儿及其丈夫和后代的复仇行为展开的。

仇人的仇是哪个仇(远不止真正意义上的仇人)(3)

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奇怪的人,他似乎是从地狱而来的魔鬼,他生存的意义似乎便是复仇。与基督山伯爵的复仇不同,基督山复仇是找仇人,而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范围则广泛得多,远不止真正意义上的仇人,更包含了一干预他并无仇的人。

仇人的仇是哪个仇(远不止真正意义上的仇人)(4)

他对任何人都采取冷漠、敌视的态度,无缘无故地将身边人列为仇敌,这着实可怕。故事的最后,看到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后辈们时,他终于觉悟了,那一天,天阴沉沉的,他的生命也戛然而止了。一个一生中充满嫉妒、愤怒和仇恨的灵魂在生命最后时刻幡然醒悟,但他造成的破坏却是不可弥补的,显然,这是一出结局略为圆满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