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刘奇,自2011年起从事蝙蝠野外调查、蝙蝠分类学、行为学和遗传学的研究工作。在本节小课中,刘奇老师将为我们揭秘:蝙蝠身上到底携带了多少病毒、为何蝙蝠携带病毒却不发病、人们应该如何科学地与蝙蝠相处等热门问题。

蝙蝠的小技巧(干货下次遇到蝙蝠)(1)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刘奇,上一节,我们讲解了蝙蝠和病毒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这一节,我将为大家讲一讲人类该如何科学地看待蝙蝠及其携带的病毒,以及如何与蝙蝠相处。

通过前面几节的讲解我们知道:

首先,蝙蝠在自然界中经历了数千万年的演化,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未来,蝙蝠在生态系统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近20年来发生过的几次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都和蝙蝠有关,确实说明蝙蝠携带的病毒是人类健康的一个潜在隐患,但这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部分,人类干预不了。而且蝙蝠携带的病毒并不是近几年才有的,自然界中携带冠状病毒的动物也不只蝙蝠一种,所以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蝙蝠,客观上讲蝙蝠不是人类的祸,反倒是人类的不合理行为闯下的祸。而人类,总想把发展放在第一位,这也可以理解,我想关键是得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蝙蝠的小技巧(干货下次遇到蝙蝠)(2)

▲ 蝙蝠

其次,蝙蝠是生态系统中一个庞大的动物类群,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比如食虫蝙蝠依靠高超的回声定位技能每晚可捕食大量的甲虫、蚊子、飞蛾等昆虫,这对控制农林害虫数量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食果蝙蝠则依靠灵敏的嗅觉和视觉,在热带森林里觅食水果和花蜜,无形中充当了夜间开花植物的花粉和种子的传播者。甚至有些植物的种子需要经过蝙蝠消化道的处理才能更好地萌发。这对生态系统平衡以及农林生产是极好的。

蝙蝠的小技巧(干货下次遇到蝙蝠)(3)

▲ 蝙蝠

如何保护蝙蝠?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以科学的视角出发,蝙蝠对人类其实是特别友好的,我们做蝙蝠研究的人员经常接触蝙蝠,但从来也没发生过病毒感染的事情,除了我们有科学的防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蝙蝠本身很安全。其次,蝙蝠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都是有益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具体做法最重要的两点,一是国家层面上的法律法规。即减少人为破坏蝙蝠生存空间,比如森林、山洞。二是提高全民对蝙蝠的保护意识。目前在蝙蝠保护方面,国内很多地方做得很不好,而国外像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的自然教育做得就比较到位,大众都有很好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比如,他们除了保护蝙蝠原有的栖息地,还会设置很多人造的蝙蝠巢箱,专门为蝙蝠栖息之用。

蝙蝠的小技巧(干货下次遇到蝙蝠)(4)

▲ 蝙蝠

我在澳门见过一次蝙蝠巢箱,这些蝙蝠巢箱是澳门明政总署下面的园林绿化部装在龙环葡韵公园中的,安装在树上专门给一些居住在城市中的蝙蝠,我们曾实地考察过一个只有电脑屏幕大的巢箱,里面住着20只左右的蝙蝠,6月份的时候里面还有幼崽,这样他们就有了稳定的居住环境,也不会再跑到居民的屋里去了。这么一个小小的措施就能让蝙蝠远离人类,各自安好。

另外,在澳大利亚,蝙蝠对当地的森林生态也非常重要,所以在这里有专门的蝙蝠救护结构,对受伤的蝙蝠或者遗弃的幼仔提供救护,然后放回自然。反观我们,没出事之前蝙蝠鲜有人关注,出了事就妖魔化蝙蝠,指责蝙蝠,谈蝠色变。甚至有则报道说上海的一处居民家中发现蝙蝠,打电话报警,来的人全副武装,最后在天花板中找到了蝙蝠,大冷天的直接扔到了外边,没有庇护的蝙蝠最终的命运可想而知——活生生被冻死。我作为一个对蝙蝠了解比较多人,每每看到此类新闻都感到无可奈何,很多人对蝙蝠的认识还存在恐惧的印象之中,在科研本职工作之外我也尽可能地做了蝙蝠科普,奈何鲜有问津。

如何利用蝙蝠进行科学研究?

那么说到了蝙蝠研究,我们对蝙蝠的科学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能让我们正确认识蝙蝠,保护蝙蝠,更有利于我们利用蝙蝠的特殊技能来造福人类。我从事蝙蝠研究工作也有8年多的时间,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你研究蝙蝠有什么用?每次遇到这个问题我自觉非常尴尬,不知道如何回答,从大方向说太宽泛,往小了说我目前的工作成果还不足以转化为技术应用到人类身上。不过,有两个例子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蝙蝠的小技巧(干货下次遇到蝙蝠)(5)

▲ 蝙蝠和回声定位技术

第一,蝙蝠虽然长有眼睛,但是有些种类视觉退化,而且晚上活动时视觉不起作用,蝙蝠可以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盲人,但是却能依靠回声定位这个技能灵活地躲避前面的障碍物,所以基于对蝙蝠超声波回声定位原理的研究,人们制造出导盲杖,应用于盲人导航。

第二,蝙蝠也是一个飞行高手,人们对蝙蝠飞行动力学的研究,仿生出了蝙蝠飞行器,再加上它的回声定位技能,在某些特殊环境或许可以派上用场。

蝙蝠的小技巧(干货下次遇到蝙蝠)(6)

▲ 蝙蝠

以上这两个新科技的创造,都得益于人类对蝙蝠的深入科学研究。总结来说,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用科学认识自然,用技术保护和造福人类,这正是我们做科研、科普工作的意义所在,普及科学的知识和技术,妥善管理保护蝙蝠生存环境,让其更好的发挥生态系统功能,同时用科学的预防治疗手段守护着人类的生命。

偶遇蝙蝠,该怎么办?

最后,回答几个网友经常关心的问题:

第一,平时居住在我们房子里面的蝙蝠,会不会传染新冠病毒,对人有没有威胁?

我的回答是不会,几乎不会有威胁。这类蝙蝠我们经常会在房前屋后、小区里见到,它们捕食蚊子、蛾子,一直都生活在人类的活动区域中,和人是一种半生关系,目前没有发现这类蝙蝠与感染人类疾病有关,所以如果数量不多不影响你的正常生活,那就不要管它了。

第二,如果你或者家里的宠物不慎接触到蝙蝠,比如被蝙蝠咬到、碰到,不必恐慌,先把蝙蝠放了再说。如果被咬到,为了以防万一和心里安慰,还是要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因为蝙蝠也是狂犬病毒的携带者之一,尽管蝙蝠携带狂犬病毒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一到万分之几,那么其实具体到咬你的那只刚好携带病毒的概率就微乎其微了。其他的比如在房间里飞,没有直接碰到的情况就请大可放心,打开窗户让它飞走即可。我本人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接触蝙蝠,偶尔失手被咬,每次也会打疫苗。所以也提醒大家平时出门游玩尽量不要接触蝙蝠,保护好自己最重要。

到此,本节课的讲解就结束了。如果大家对课程有所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有关蝙蝠的故事,可以在本节课的书单推荐中一睹为快。谢谢大家,我是刘奇。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欢迎随手保存下方海报

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蝙蝠的小技巧(干货下次遇到蝙蝠)(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