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释义,一是指通晓音律,二是指知己,三是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小新总结一下,就是两个字:懂你

古今称得上知音是哪几个人(高山流水遇知音)(1)

既然要求这么高,恐怕不什么人谁随随便便就能成为别人的知音了。同理,去找一个知音也不是那么容易。想成为知音,首先你要“走心”。出自《战国策·齐策三》里的一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到今天都是人们的口头禅。人与人之间相处,至少是在某一方面双方有共同的认知和价值观,能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才会惺惺相惜,理解、附和,如影随行。

俞伯牙与钟子期

“知音”这个词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在《列子·汤问》中,俞伯牙非常善于弹琴,有着十分高深的琴艺造诣。俞伯牙弹琴时,借一曲一调以抒胸意。

古今称得上知音是哪几个人(高山流水遇知音)(2)

▲俞伯牙和钟子期

当时有个叫钟子期的人十分懂音律,他经常听俞伯牙弹琴,当伯牙所弹曲调高远旷然时,钟子期会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当曲调如流水般温婉时,钟子期会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显然,子期能够听懂伯牙在琴音中的真情流露,是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十分悲痛,把曾经挚爱的琴摔破,从此再不弹琴,因为他再要找不到像钟子期这样真正的知音了!

李白有一首诗叫做《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最后两句是:“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引用的就是这个典故。任你有多高的造诣,没有遇到像钟子期这样的知音,恐怕在世人的眼中只不过是空谈一场吧。可见,千金易得,知音难遇。但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如有遇到,真是人生莫大的幸运。在历史长河中,不乏这样的知音佳话。

陆羽与皎然

在唐代,有一位叫陆羽的人,他虽身世坎坷,为人却十分诚恳、勤奋,腹有才华。他曾潜心研究茶道,著有《茶经》一书。《新唐书隐逸传》对这本著赞曰:“天下益知饮茶矣”。就是说,有了这茶经,天下人就知道该怎么喝茶了,可见评价之高。

古今称得上知音是哪几个人(高山流水遇知音)(3)

▲唐 茶圣 陆羽

陆羽在著此书的过程中得到了朋友的帮助,其中一位就是皎然。皎然比陆羽大,对茶道有很高的造诣,他十分理解陆羽研究茶道的心境,也很欣赏其才能。他曾将陆羽引见给江南名士,带他实地考察各地茶叶,给予其极大的帮助。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能取得如此之成就与皎然这位知音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

你说,遇到这样的知音是不是人生一大幸事?

苏轼与黄庭坚

古今称得上知音是哪几个人(高山流水遇知音)(4)

▲宋 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

大词人苏轼,想必小朋友们并不陌生。此人多才多艺,不仅词写的好,画不错,书法造诣也很深。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其中,苏轼和黄庭坚交情很深,可以说互为知音。苏轼曾写过一首诗,叫做《送杨孟容》,他幽默地自称是仿效黄庭坚。

古今称得上知音是哪几个人(高山流水遇知音)(5)

▲宋 书法家 黄庭坚

黄庭坚呢,就依照苏诗的韵律也作了一首诗,并且在诗末尾开玩笑说自己的才华不如苏轼,将来如果自己的小儿子能到苏家当女婿,实乃幸事。他们虽为知音,却是非分明,能欣赏其优点也能直言其缺点。

古今称得上知音是哪几个人(高山流水遇知音)(6)

▲宋 苏轼作《寒食帖》

作为书法家,黄庭坚经常批判苏轼写的字,但苏轼从未记恨过,他知道黄庭坚的直言虽没有那么动听,却对自己艺术造诣的提升有很大帮助。苏轼作《寒食帖》(后来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后,黄庭坚眼前一亮,一改往日批判的态度,为其题跋中写道:“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意思是,他的诗高于李白,笔法兼有颜真卿和杨凝式的长处。这可算的上是最高级别的评价了吧。也是受了苏轼此帖的影响,黄庭坚的此跋写得神采飞扬,成为书法中的精品。

关汉卿与万氏

古今称得上知音是哪几个人(高山流水遇知音)(7)

▲元 戏曲家 关汉卿

元代著名的戏曲家关汉卿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曲,比如《窦娥冤》。这位关汉卿与他的妻子万氏恩爱有佳。他有一个习惯,每每创作完成一部作品,总是让妻子当第一位读者。因为他觉得妻子最能理解他的心境,而妻子也确实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他的创作大有裨益。比如关汉卿开始创作的《窦娥冤》时,曾设计的结局是大团圆式的。但妻子觉得,虽然大团圆的结局是人们内心所希望的,但是这样做也容易落入俗套,不够新颖和触动人心。

古今称得上知音是哪几个人(高山流水遇知音)(8)

▲关汉卿作《窦娥冤》1982年版连环画封面

实际上在当时的社会,这种可怜的弱女子如果真的遇到冤案,结局也好不到哪去。所以她建议改成悲剧,成就了最后的“六月飞雪”。可见,关汉卿和他的著作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与其妻万氏这位“知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古今称得上知音是哪几个人(高山流水遇知音)(9)

▲明 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冯梦龙

明代名人冯梦龙说过:“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人与人若是惺惺相惜,永远都不会感到厌烦,连说起话来都感觉甚是投机呢。真正的知音,一定是能够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共鸣,一定是能够坦诚相见,是非分明,更能赋予对方以成长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