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字懿孙,今湖北襄阳人,中唐时期诗人。38岁那年中进士,大历年间,曾担任过军事幕僚,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最高担任检校祠部郎中。据资料记载,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是一位重视气节,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不仅有诗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诗体清迥,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可惜留传下来的不多。不过,仅凭一首《枫桥夜泊》已让他千载留名。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姑苏城外寒山寺)(1)

今天复习张继的《枫桥夜泊》,原文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姑苏城外寒山寺)(2)

这首诗的大意是:半夜时分,月亮已落下,乌鸦发出几声啼鸣,寒气弥漫在整个天空。深秋的红叶树静静地矗立在江岸上,江边夜泊的渔船上灯火忽明忽暗,在这样凄清的夜晚,只能伴着离乡的忧愁而眠。姑苏城外,不远处有个枫桥镇,镇上有座寒山古寺,此时分外寂静。半夜里,寒山寺里敲响了“分夜钟”的钟声,清晰地传到了客船,告诉人们此时夜已经深了。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姑苏城外寒山寺)(3)

据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就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枫桥夜泊》。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姑苏城外寒山寺)(4)

张继这首《枫桥夜泊》是其经历唐朝安史之乱后,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自己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出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凄清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充分表现了他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因此,这首诗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儿童启蒙诗。

总的来看,全诗首要特点是在景物挑选上独具慧眼,动静结合,明暗结合,远近结合,所有景语皆是情语,景物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契合,共同构成了堪称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其次,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意境清远,全诗给人印象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就是“夜半钟声到客船”,也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枫桥夜泊》可以说影响深远,枫桥、寒山寺原本并非规模宏大、声名显赫的名胜古迹,却因《枫桥夜泊》而名声大显,至今名重江南,蜚声海外。而由陈小奇作词、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则是从《枫桥夜泊》演化而来,问世即风靡海内外,成为大陆流行歌曲中的经典作品。歌曲之所以深受大众欢迎,就在于很好地继承了原诗美妙的意境,以及诗中隐约传递的愁情,触发了人们都会有的时光不再、物是人非的感慨,激起了人们对往事的诗意怀想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2021年11月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