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省人民医院过敏诊疗中心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哮喘患病人数超过4500万。同时,在现有的医学水平上,哮喘还无法 “根治”,病情控制不佳会反复发作。看到这里很多哮喘患者该着急了:无法根治,那我的哮喘怎么办?

不用担心,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于哮喘的认识的深入,很多哮喘病友已在规律用药、良好自我管理基础上实现哮喘“良好控制”这一目标;从而正常的工作、学习、运动乃至旅游等,让哮喘疾病在绝大多数日常生活场景中变成“隐身”。但遗憾的是,目前中国哮喘患者中可以达到这一目标的患者比例还很低,有很多哮喘患者一边苦苦寻医问药,一边却因为各种认识上的误区,致病情反复乃至出现急性加重。

在这里,我将列举出一些门诊上经常碰到的,哮喘病人经常会陷入的三个认识误区,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哮喘病友走出误区,以便更好控制哮喘,享受美好人生。

哮喘好了能吃牛奶鸡蛋吗(我得了哮喘就不能吃鸡蛋)(1)

误区1:医生为什么给我开激素?激素会不会有副作用?症状好了激素是不是可以停了?

现已明确,哮喘的形成与慢性气道炎症有关,但这种“炎症”和平时生活中遇到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肺炎”“咽炎”等不同,头孢、青霉素等抗感染药物对此治疗无效。吸入激素则是控制哮喘炎症,实现病情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激素吸入后主要在呼吸道局部发挥作用,仅极少量可能进入血液;相较于因哮喘病情控制不佳、反复急性发作,导致需要大剂量全身使用激素的情况而言,平常规律吸入激素显得更加的安全和有效。因此,规律使用吸入激素控制病情,才是应对哮喘的正确选择。

至于吸入激素能否减量乃至停药,答案是可以的。但建议哮喘患者在激素减量、停药时,一定要同主管医生一起在评估前期病情和用药情况等因素,之后再做出治疗方案调整;如果仅仅凭借患者自身感觉来减药、停药,很可能导致哮喘的急性发作等风险增加,不利于哮喘控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误区2:我得了哮喘就不能吃鸡蛋/牛奶/海鲜了?

答案是否定的。这种错误认识是将对特定类型食物过敏的病人与哮喘病人混为一谈了。实际上,上述食物都是非常优质且常见的蛋白、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供给源,在日常生活中完全避免这些食物可能会造成营养物质补充失衡,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其他健康问题。食物过敏的判断需要十分严肃和审慎,即使是非常有经验的医生,也需要详细了解每个患者哮喘发作情况、与可疑过敏食物的接触情况,再结合过敏原点刺试验、特异性IgE等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仅仅是根据少许个人印象或者别人的所谓经验来判断自己的情况,会适得其反。如经过诊断确认哮喘或其他过敏症状与某特定食物之间有明确相关,那么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避免接触这一类食物,否则不应该自己给自己加设各种限制,影响身体健康。

误区3:得了哮喘是不是不能运动了?

哮喘患者能运动吗?能!

哮喘良好控制就意味着运动能力不受限,但在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方式和运动环境方面应有所考虑。患者要以自身条件来调整运动强度,不宜过度、过激;不宜参加非常考验耐力的运动;同时如果在运动中出现咳嗽、气短症状应该马上停止该运动并记录哮喘日记,下一次就诊评估时告知医生。

另外,哮喘患者应该避免在干冷环境及灰尘、花粉、烟雾多的地方进行运动,避免在过冷的水中游泳。如果该哮喘患者症状控制不佳或者正处于急性发作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达到哮喘控制后再进行适量运动。

就运动方式而言,主要推荐的运动项目有:游泳、太极拳、广播体操、散步和慢跑等;如果对自己身体状况不是非常了解的哮喘患者,不提倡马拉松式的长跑或激烈、对抗性强的运动。

同时要注意的是,有一类特殊的哮喘被称为运动性哮喘。该类哮喘患者的特点是在运动后出现咳嗽、胸闷、气喘和喘鸣症状,此时胸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这类患者的运动计划需要由主管医生判断病情后协助制定,运动强度由弱逐步增加,也需要完善运动前的充分热身。

通过以上三个误区的描述,相信各位哮喘患者朋友已经明白,由于哮喘本身慢性疾病的特点,想要达到哮喘良好控制这一目标非常依赖于患者和医生的相互信任和密切配合。

对于每一位患者来说,都需要与医生保持沟通,通过各类方式加深对哮喘的认识,清晰自己的病情,从而避免恐惧,正确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