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

乔斯坦·贾德

如何写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苏菲的世界)(1)

  这本书的大名自然不用我多做介绍,早就入选了中学生必读书目了。很早之前也看过,但着实记不清讲的是什么内容了,只记得是讲哲学史的书。最近闲来无事,找出来重温了一遍,确实很有意思。而且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这本书我可以说是一口气读完的,前后也就是花了几天时间。特别佩服作者能用小说的笔法介绍出这些历史人物。本来如果说是哲学史,单纯地介绍历史上的人与他们的理论,应该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正巧手头上还有一本《哲学简史》,那本书就相对枯燥许多,没有看下去)但作者巧妙地构思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叫苏菲的小女孩的解密过程。让我们始终带着疑问看下去。真是挖得一手好坑。我始终想要知道苏菲的身世有什么秘密?艾伯特是谁?席德又是谁?这是一个奇幻故事还是一个基于现实的故事?各种问题激励着我一直看下去。还好我已经基本忘记了本书的内容,不然如果知道了结局,可能也就没法读得这么投入了。

  下面说说哲学,没错,这个精巧的故事背后其实是整个西方哲学史的科普。我们往往说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而哲学是一切学科之母。由此可见,哲学在西方学科中的地位。就我看来,与其说哲学是一门学科,不如说它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好奇心、是人类看待与认知一起的方法。大到宇宙从哪儿来,人类从哪儿来,小到怎么待人接物。一切都有一种哲学的思想,哲学最大的作用并不是给予我们具体的操作手段,而是培养了我们的一种思考方式,一种对待未知的态度。

  还有一点我倒是也想谈谈,虽然本书谈论不多,我们中国当然也是出国很多哲学家的,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老子、庄子、墨子显然对于哲学都有很深的见地,后期的王阳明、曾国藩肯定也都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我们的哲学与西方哲学最大的不同反倒是研究对象的差异。我们更加偏向于治人,而西方更加偏向于格物。我们都知道牛顿、莱布尼茨、笛卡尔、伽利略都是大科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但他们同样也是哲学家。这一点倒是东西方倒是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当然,近现代这种趋势也正在发生改变,毕竟西方也有马克思、恩格斯这样的大师,而现今的中国,科技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大有赶超之势。相信未来必然也是殊途同归的。

推荐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