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离职央视后,沉寂许久的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携个人视频新作《穹顶之下》宣告归来,并在短时间内引起广泛关注。这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时下热点的雾霾问题。她首度透露当时辞职的原因是由于女儿在其怀孕期间就被诊断患有良性肿瘤,自己才辞职专程陪伴女儿。她表示,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她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3月1日《新闻晨报》)

平地一声雷,柴静回来了!在2015年2月份的最后一天,柴静带回了一部属于她的叙述方式的制作精良、堪称完美的,既有强大数据支撑,又大尺度曝光了官员言行,既有精彩绝伦的舞台语言,又有切肤之痛和情怀担当的新闻记录片——《穹顶之下》。

虽然她的腔调仍然是那么的文艺,虽然视频的套路还有央视《新闻调查》的影子,但可以肯定的是,柴静出品的《穹顶之下》已经突破了之前她在体制之内所作节目的所有尺度,已经是当下我国最制作最精良、立场和态度更独立的调查纪录片。如果我国也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新闻奖,《穹顶之下》应该是不二之选——它代表了以我国最有良心的媒体人或是自媒体人的职业素养与责任承担,它以更专业、更权威、更犀利的视角和态度表达了对当下社会问题的不满。

雾霾的话题,已经被媒体和公众讨论到了熟烂。一遇到雾霾的话题,许多人会选择放弃讨论,因为,在一个无比坚挺的现实面前,过多的讨论如果换不来些许的改变,则会让人更加失望甚至是绝望。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老掉牙的话题,在柴静解读为“她和雾霾的私人恩怨”之后,却做出了一部震撼人心的大片。

有了尺度,才会有对老话题的新鲜感。这是传播行业,人人共知的道理。柴静出品的《穹顶之下》,最受观众欢迎的地方,就在于一些尺度上取得了突破。在此之前,柴静等人的立场已经在其之前从事过的媒体单位得到了证明,但是,如果没有辞职,柴静似乎也能只能做《新闻调查》。而辞职之后,柴静创作的空间与尺度都大大增大了。有了大尺度,才会有真情怀;在尺度上瞻前顾后、扭扭捏捏,即便能表达出所谓的情怀,也是被阉割后的太监情怀。

《穹顶之下》在尺度上的突破,至少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数据之大之新,让人惊掉下巴,一些数据小到某个城市某个时刻数值,大到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的量的分析,都让人耳目一新;二是,权威学者及专家之多,也增加了说服力,这里的专家学者,也拥有着和柴静一样的态度和立场,这是让人更加折服的地方;三是,对官员的讽刺,让人感觉到这部片子的伟大,相较之下,绝大部分主流媒体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四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尺度,无论是能源体制改革,还是依法治国,还是从个人做起,柴静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所有的批评也都归到了建设层面之上,这让整个片子看起来更加的合理和完整。

没有尺度上的突破,所有自认为有的情怀,都只是伪情怀。柴静的辞职与辞职后的努力,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证明了这一点。那些被嘲笑和讽刺的官员,那些被曝光的不法商人,那些糟糕的钢铁企业施工现场,那些顶风上项目的地方政府……在柴静和她的团队的努力之下,丑态毕露。而之前那些质疑柴静矫情、虚伪的人,也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立场与情怀问题了。

相关事件

对建设一个世界的深邃思考(有批评有建设的真情怀)(1)

柴静拍雾霾纪录片自离职央视后,沉寂许久的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昨日携个人视频新作 《穹顶之下》宣告归来,并在短时间内引起广泛关注。此次聚焦雾霾的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便是其离职后,首个个人调研下的产物。柴静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并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