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分量 分:1.fēn由“开”引申为:1.离散、散布,化整为零”之义如:分布;分袂;2.部分、局部、层次,分门别类等义,如:辈分;分册;分支;分蘖3.辨别、辩解、隔离、限度(分寸)、界限(分界)2.fèn1.职责、权利的限度,如:安分;本分;身分、分内;分会、分行(hang)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如:成分、福分、名分、情分(情谊)、天分(天资)、分娩“分”字组词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写大数是从高位写起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写大数是从高位写起吗(由分量错为)

写大数是从高位写起吗

正 分量 分:1.fēn。由“开”引申为:1.离散、散布,化整为零”之义。如:分布;分袂;。2.部分、局部、层次,分门别类等义,如:辈分;分册;分支;分蘖。3.辨别、辩解、隔离、限度(分寸)、界限(分界)。2.fèn。1.职责、权利的限度,如:安分;本分;身分、分内;分会、分行(hang)。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如:成分、福分、名分、情分(情谊)、天分(天资)、分娩。“分”字组词略。

误 份量 份:是后造字。1.量词,如:一份报、一份饭。2,划分单元专用,如:省、市、县,年、月后缀语,如:省份、年份、月份。3. 整体的一部分,如:份额、股份,引申为分摊之部分,如:戏份、(礼物)凑(湊)份子、一份子。4.到达之程度、地步,如:闹到这份上。5.成分、地位、职权、阶层和某种人的特征的范围、限度,如:成分、知识分子。6.约定俗成特用,如:成分(亦作“成份”)、身份证。

要说明的是,由于旧时曾经有时“份”通“分”,就出现了异形词,如:“身分”本是正词,由于国家公安部的“身分证”误为“身份证”,后来的汉语工具书只得将错就错,于是,“身份证”“身份”与“身分证”“身分”成了异形词,并且“身份证”“身份”还作为首选词。再有,“成分(1.构成物体的个体物质(组成部分)。2.正式参加工作前的主要经历或职业,,旧时特指出身阶级)”也同“成份”,但“成分”是首选词。

现在容易混淆的词有:“分别”有两个词义:一是“分别(离别)”;二是“分别(辨别)”;

“分辨(辨别)”“分辩(辩白)”是两个词:“分内(本分以内)”与“份内(力所能及的。应该可以必须要完成的。拖下去的任务最后还得自己要完成)”为两个词;“分外(1.超乎寻常。2. 本分以外)”不作“份外(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能相帮就相帮,可以是义务的慈善的,也可以额外得小工钱的)”;“分内分外”不作“份内份外”。分子(1.由组成的原子按照一定的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而结合在一起的整体。一定阶级、阶层、集团或有着某种特性的人)”与“份子(1.整体中的一部分。2.集体合送礼物时每人分摊的钱。3. 做礼物的现金)”是两个词。

还有,《现代汉语词典》等称,“成份”同“成分”,一些专家和专业刊物提出异议。蓝夫照在《阅读与写作》(1998年第8期)载文《“份”与“分”,要区分》,称:“成分的‘份’用作‘分’,缺乏正确的理据。”赵新民《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1年第1期)载文《“分”和“份”的区别》,称“‘成分’一词才是正确用法。在表示构成事物的各种不同物质或因素时,只能是用‘成分’;在表示一个人所处地位时,也应当使用‘成分’。”国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国家语委推荐使用“成分”一词。

举例:①“分”误为“份”:1)误例“份量”:(1)央视误用:央视综合频道(2009年3月2日)的“今日说法”、中文国际频道(2010年2月17日)的“中华医药”和(2009年3月15日)的“海峡两岸”、综合文艺频道(2009年3月9日和2010年2月8日)的“文化访谈录”等栏目,均将“分量”错用为“份量”。(2)电视剧误用:电视剧《绝对控制》(第10集),有台词:“这恩德的份量……”电视剧《公安局长》(第15集),有台词:“加重你的份量”。

2)对“身份证”的异议:(1)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2002)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语文》《辞书研究》等报刊,发表数十篇汉语用词文章,其中有《“身份证”的“份”应该用“分”》。(2)《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李韵(2002年)在其报载文《请“交代”清楚“身份”》,对“身份证”用例提出异议。(3))郝铭鉴在《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2009年第18期)载文《说“分”道“份”》,称:“港为‘身份证’的用字问题,经展开长时间的争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倾向于舍‘份’取‘分’,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一些知名人士还发起了所谓‘护边运动’。1997年12月10日,特区政府临时立法会举行投票表决,结果赞成用‘份’的14票,主张用‘分’的有30票,弃权7票;‘减边派’战胜了‘护边派’。”(4)王波在《咬文嚼字》(1995年第3期)载文《说“分”道“份”》,称:“1991年9月4日香港某报上有条消息,说是香港市民的‘身份证’将改为‘身分证’,这一字之改要花费上亿元港币!专家经广泛查证后,认定‘分’为正字。”(5)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对《现代汉语词典》及《第二批异形词整理表》所说的“身分”与“身份”是异形词提出异议,认为虽然“身分”从字面上理解是对的,但“身份”约定俗成,故只收入“身份”一词。

3)有关专家认为下边用例不妥。(1)央视误例:综合频道“今日说法”(2009年3月22日),打出字幕:“两物的成份不符。”中文国际频道“中华医药”(2009年9月2日),打出字幕:“增加营养成份。” 经济频道“生活”(2009年4月28日),打出字幕:“提高食品营养成份。”(2)许忠华《文字的反差》一书中列举的“成分”误为“成份” 的事例有3条,如(第51页)载:“电视剧《惊天铁案》(第3、6集)有台词:‘这个成份的产地……’;‘还有试探的成份’。”又说(第70页):“《特警飞龙》(第26集)有台词:‘有侮辱人的成份’。”

4)误例“辈份”:(1)为给2015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选拔参赛队员,西安市初选时第一关12名选手大多数人听写错误,有的人写成“辈份”。(2)《校对之友》杂志(2008年第11期,第5页),载文曰:“有媒体称:‘小姐把辈份搞乱了’。再有,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李世民百谜》,原稿有6处误用‘辈份’,如:164页第4行写道‘李唐皇族婚姻就不论辈份’。”

5)误例“本份”:(1)在电影《孔子》里,把“本分”用为“本份”。(2)《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2009年10月16日颁布),把“辈份”当作“辈分”的误用。

6)误例“福份”:(1)河南电视台梨园频道(2015年1月15日)播出黄梅戏《童养媳》,剧中人黄会元母亲唱曰:“我儿哪有这等福份”。(2)凤凰在《烟台日报(2007年11月5日第13版)“百味副刊•城事”,载文《把握已有的福份》。

7)误例“过份”:朱子政在《中学语文》1999年第6期载文《“分”与“份”》,称:“请看这样两个句子。1.你的东西份量不足。2.这样事你做得太过份了。上面两句中的‘份’都应该改为‘分’。”《黑龙江史志》(1997年第1期)载文《“分”与“份”应分清》,写道:“人们常拿不准该用“分”还是“份”,报刊也时有乱用,究其原因,都是‘成份’‘身份证’不应成为异形词。”

8)误例“情份”:(1)央视政法频道(2009年5月16日),打出字幕:“你看在夫妻的份儿上……”2)电视剧的误例:A.《叶挺将军》(第17、21集),分别有台词:“请你看在老交情的份上”;“我看在袍泽的情份上”。B.《征服》(第10集),有台词:“讲义气,重情份”。C.《沧海》(第8、25、30、37集)都有将“情分上”误用为“情份上”的情况。

9)误例“名份”:1)央视经济频道“马斌读报”(2008年10月9日),荧屏显示:“农民们希望十七届三中全会能给‘土银行’一个名份。”2)电视剧《孝庄秘史》(第11集),有台词:“反要皇太极给海兰珠一个名份。”

10)误例“水份”:(1)许忠华《文字的反差》关于“水分”错为“水份”之例子至少有好几条,如(第50页)载:“电视剧《黑柬》(第3集),有台词:‘他的话有多大的水份’。”(2)央视体育频道(2013年6月28日)打出一则“水份露”的广告。

11)误例“天份”:(1)央视综文艺合频道“梦想剧场”(2009年1月6日),打出字幕:“你对音乐这么有天份。”(2)《光明日报》(2001年4月11日)载文《观者有效》称:“一些少儿很有表演天份。”

12)误例“安份守己”:郝铭鉴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8年第8期)载文《 “分”与“份”》,称“‘安份守己’的‘份’,应使用‘分’。”

13)误例“恰如其份”(1)罗维明在《咬文嚼字》杂志载文(2004年第11期)载文《日本鬼子怎能壮烈成仁》,写道:“电视剧《风声鹤唳》(第21集),有台词:‘中国女兵与日本人一起壮烈成仁。’称中国女兵‘壮烈成仁’恰如其份,但对日本鬼子怎能称‘壮烈成仁’?”(2)杂志两例:A.小羊在《当代体育》杂志(1999年16期)载文《巴西新概念》,写道:“巴西<环球日报>恰如其份的表达了人们对新派巴西风格的推崇”。B.黄翠英在《湖北教育》(2002年5期)载文《置疑要恰如其份注意时机》。

14)误例“缘份”:(1)许忠华《文字的反差》一书中列举误例数十条,如(第46页)说:“电视剧《情感阴谋》(第8集),有台词曰:‘他认识林总是缘份’。”再如(第262页)载:“某报(2000年4月2日QSNH版)报纸清样有一文错写为‘缘份’,被总编办主任纠正为‘缘分’”。(2)电视剧《蛇年警官》(4集),有台词:“兄弟一场的缘份”。

15)“有缘无份”:(1)伍小平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2001年第16期)载文《镌刻在物的心情》,写道:“有缘无份的湘夫人……”(2)《中国电视报》(2011年9月1日第34期第B22版)载文《45年后解密的一封信》,写道:“咱们俩有缘无份。”

16)“一分子”误为“一份子”:(1)央视“一分子”误用为“一份子”:一是综合文艺频道“激情广场”(2009年3月12日),打出字幕:“聚一份春光,得一份幸福”。二是中文国际频道“流通无限”(2015年2月8日),字幕显示:“送去一份温暖,都特别高兴。”(2)报刊“有一份热 发一份光”误例:一是谷俊德在《张家界日报》(2015年1月23日第2版)电子版载文《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老科协会员的奉献故事》。二是沈策在《黄埔》杂志 (1997年第6期)载文《有一份热 发一份光》。(3)报刊“一份辛劳,一份收获”误例:一是林志鸿在《学周刊》杂志(2011年第30期)载文《播种一种习惯 收获一份成功——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二是顾红等在《网球俱乐部》杂志(2012年第1期)载文《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16)“分厅抗礼”的误解误用:(1)《人民日报》(2011年4月25日)载文说:“运动员出身的李宁已将门店开到美国洛杉矶,和耐克、阿迪达斯等世界名牌巨头分庭抗礼。”此例既有“多方”对抗之误,也将“庭”错写成“厅”。(2)《扬子晚报》(2011年2月10日)载文说:“本赛季,可以和湖人分庭抗礼的球队达到了5支。”此例犯了好多人习惯性的“多方”对抗的错误。

②“份”误为“分”:1)误例“省分”:《陕西书画报》(1997年5月30日)介绍画家浩然时,称其“他深入生活,倾情自然,先后道二十多个省分。”

2)误例“凑分子•筹份子”:(1)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复赛第1场,成人听写团20%的人听写错误,其中一些人写成“凑分子”或“揍份子”。(2)陆雪琼在《生活日报》(2014年12月29日)列举误例云,有报载文《用好众筹份子钱,这玩法新鲜》。

3)误例“年分”:(1)《新闻三味》杂志(2001年第3期)载文《“年份”与“年分”》,说:“有人事干部称,不少个人档案的制式表格里,将参加工作或入团、入党的‘年份’,写成了‘年分’。”(2)《鹏鸣诗歌选•是不是》(中国盲文出版社,1990年版,第97页),道:“在那些撒谎为豪言的年分……”

4)误例“省分”:(1)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对《现代汉语词典》及《第二批异形词整理表》所说的“身分”与“身份”是异形词提出异议,认为虽然“身分”从字面上理解是对的,但“身份”约定俗成,故只收入“身份”一词。(2)《陕西书画报》(1997年5月30日)介绍画家浩然时,称其“他深入生活,倾情自然,先后道二十多个省分。”

5)误例“戏分”:(1)《人民日报》(2017年3月21日 第14版)载文《鸡毛飞上天》,写道:“戏分不那么重的人物刻画,这部戏也并不松懈。”(2)电视剧《李小龙传奇》(第42集),有台词:“加大李小龙的戏分。”

(3)倪自放在《齐鲁晚报》(2011年3月24日)载文《《<建党伟业>保留汤唯戏分》,称:“饰演的毛泽东初恋情人陶毅的戏分,被全部删除。(4)劳志敏在《刊物》杂志(2008年第6期)载文《“戏分”与“戏份”》,写道:“看报纸,看电视,经常发现有人把“戏份”写作“戏分”……这样来写不够规范。”

6)误例“分额”:于淮仁在《秘书之友》(2000年11期)载文《“分”“份”古今异同辨》,写道:“常见书报刊和影视字幕以及商品广告上有将‘分’‘份’错用的情况,比如:将‘分量’写作‘份量’‘过分’写作‘过份’‘份额’写作‘分额’等等。”

7)“一份子”误用为“一分子”:(1)央视综合文艺频道《朋友》栏目(2002年6月16日)作南斯拉夫人保罗专题,他说:“自己已融入中国社会,成了北京的一分子。”(2)《西安晚报》(2013年9月9日)转引《华西都市报》曰:“黄黄(宠物狗)已经成了这里的一分子,我再等等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