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2021微信十周年演讲的一些思考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本来我们只是想给自己一些想象的空间,后来,微信真的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生活方式”
——张小龙
元旦那几天,我无意间刷到了朋友圈的2022微信公开课——入微。接下来的几天,我就接连听了两场微信公开课,对,没错:一场是2021的,一场是今年的;这篇文章重点说2021那一场,笔者将从微信的一些产品理念、视频号迭代过程和视频化来进行个人非专业的一些解读。
一、微信产品的一些理念
连接和简单
“一个产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变成垃圾啊!我要知道我之后做微信,我就不会说这句话了”这是微信之父张小龙的自嘲。微信从一个IM即时通讯类软件变成某种意义上的生活方式。虽然微信的功能在不断地变多和变得复杂,安装包从之前的几十mb变成今天的200多mb,但是这依然不影响微信的两个特点——连接和简单!
先说说连接:微信最开始作为一个IM即时通讯类产品起家,进行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紧接着微信布局了公众号,进行了人与信息的连接;而微信的小程序则布局了人与服务之间的连接。近段时间快速增长的视频号本质上也是人与信息、服务之间的连接深化。这里借用2022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里的一句话:连接产生无限价值。微信用十年布局了连接的立体化网络,也构筑了产品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另一个是简单,你可能会想:微信从刚开始简单的IM即时通讯类软件变成如今的线上生活方式,功能越加越多,体积也变得越来越大;怎么还能说是简单呢?微信的一级功能只有:微信、通讯录、发现、我、搜索、 号菜单栏。页面大体颜色分布就为绿色和灰色,很少有其它颜色。简单——即良好的用户体验、信息有序分明、重点突出、交互便捷,如果仔细研究,微信的功能均符合这些设计特点。
ID价值
“微信一个很大的价值,在于它的身份的价值,它的ID价值”微信一个原始ID是作为熟人社交的ID,即这个ID是一个熟人圈子里的,它的权限也只有在熟人的圈子里。另一套ID可以统称为开放身份体系ID,为什么开通自己的公众号平台、视频号、小程序、红包设计平台都要开通另一套ID身份系统呢?多加这一步难道不会影响用户体验吗?
我曾经认真地想过这个问题,结合张小龙的演讲和自己的认知;我认为像公众号平台、视频号等开放平台,如果使用原始ID(即熟人社交ID)将会带来熟人圈子的打破进而带来隐私及相关的麻烦,而如果独立一套开放的ID身份就并不会影响原有的熟人社交ID,同时这两套ID可以彼此之间产生一定的关联。
以视频号为例,虽说视频号是公开体系,但视频号的高速发展就得益于熟人社交朋友圈的设计。(这在后面也会说到)繁杂的身份体系也会带来用户体验上的损失,微信团队将这点降到最低,用户注册视频号可以进行一键注册,同时,微信团队鼓励用户将视频号与公众号等其他开放平台建立连接形成网格化管理,减少创作者管理成本。
社交的本质
“社交的本质是找到同类”在微信的朋友圈上,你可以发一些展现个性和独立的图文,好友的点赞和评论表达了对你的认可和赞同,QQ的个性标签会展示你想要呈现的一些特点,QQ音乐的一起听、B站的一起看等功能;这些都指向社交的本质——找到同类。
微信的状态,在我看来,是体现找到同类的最好功能之一。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朋友和自己一块做一件事更能找到同类了,微信状态功能与上述相比在用户找到同类的操作路径上显得更短,更直达。微信状态是一打开就能看到不同的类别人群,和自己的朋友通过一个状态进行了连接。
二、视频号迭代过程
视频号最开始的定位其实是视频化的微博,而并不是全屏的。这里有一个命中率和信息内容条数之间的联系。张小龙在微信十周年演讲中也说出了这样的规律所在:一屏里面内容条数是跟一页里面用户感兴趣的命中率呈反比。这个很好理解,正常情况下,当页面中条数越多时,用户喜欢的内容命中率就越低。
举个例子,就像抖音是根据算法推荐给你喜欢的视频内容,而B站是以双列信息流的方式给你呈现,而B站所推荐的视频,你需要进行挑选才能看到你喜欢的视频内容;B站的视频命中率相比抖音就偏低了些。
视频号的开始阶段,视频内容质量较低,无法完成机器推荐,进而无法完成内容循环;而没有用户喜欢看的内容,用户就会离开更别说上传视频内容了。微信视频号是凭借什么离开这个死循环的黑洞呢?凭借社交关系链。
微信视频号引入朋友赞内容,社交推荐在微信视频号内容生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交推荐包含了朋友点赞的内容,出于好奇心和社交的本质,你可能会进入观看,有了用户,就带动了内容产生的链条,进而产生视频内容的生态闭环。
复盘微信视频号,微信还是依托于熟人社交这柄利器将自己的视频号打出来,当自己有了一定的内容沉淀和用户数以及UGC、PGC时,还是要以机器推荐为主导。
为什么是机器推荐为主导?机器推荐符合懒人原则,大多数人都喜欢在舒适区之内的视频内容。而这也是为什么张小龙曾说过在一个好的内容生态里关注:朋友赞:机器推荐=1:2:10的原因,关注的视频是你可能会预见的一些内容;朋友赞你会好奇朋友赞过的内容,但你不一定很感兴趣;而机器推荐适合大多数人。
三、信息内容视频化
“视频化的表达,是下一个10年,内容领域的一个主体。”微信作为人与信息内容的连接者,不能不抓住这个趋势,也必须抓住这个趋势。但微信公众号目前多数呈现的形式是以图文为主要的,且公众号平台并不适合作为视频内容的容器。
视频号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直播也能依托于视频号进行呈现。视频号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的未来机构ID,从官网到公众号再到小程序,再到现在的视频号。视频号下方可以构筑很多服务的导流,结合直播,视频号将是一个非常适合的载体。
总结
微信从一个IM即时通讯类产品到成为今天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有很多值得我们进行学习的地方。这篇文章从微信的一些产品理念、视频号功能迭代的过程、内容的视频化三点来对微信进行描述。微信所蕴含的产品理念和对信息的思考深度极其深厚,对我而言,微信就像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吸引着我不断去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