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都市里人们对于户外大自然的向往越发迫切,但真正抵达山海又要花费太多时间和舟车劳顿。城市里的露营体验逐渐成为一种替代。一些驻扎于核心城区甚至社区的露营体验店,实现了人们短暂放松的愿望,也弥补了向往的“远方”的遗憾。

它们看上去有点相似:搭着帐篷,铺着草坪,摆放着低矮的桌椅,展示各种花样的露营用品,一切看上去都很有“露营味”。

但也不禁惹人好奇,这些都只是做做样子吗?

“营造”露营,模拟自然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露营作为一种回归自然的消遣,核心要义就是环境,在“非自然”空间里感受露营,需要“营造”和“重现”,颇有古人建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味,也是不小的挑战。

做工程出身的姜斌在上海呆了20多年,在“四十不惑”的年纪创业,在家对面的马路上开了咖啡馆CAMP781。每当他在院子里搭帐篷,就有路过的人说想要进来看看,2年前的某天一场午后的太阳雨,很多路人措手不及,他好心让大家进屋,结果人们宁愿站在屋檐下看雨。这使他察觉到了咖友对户外的热情,也促成了咖啡馆的一次升级改造。

享受露营的户外生活(城市里的露营体验)(1)

CAMP781内景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他和设计团队大胆提议,以“房子没有天花板”的理念来规划,从“五感”维度让人都感受到在户外。于是,室内地面铺上了小石子,组成了一条21米长的蜿蜒步道,并把内部分割成数个片区,每一片都铺上了真草,搭配上了各式风格的露营桌椅,从悉悉簌簌的石子路再踏上软绵的草地,脚感和声响的变化让人一下子就放松下来。室内的绿植,除了几株特大型的是摆设之外,都是鲜活的草本。

享受露营的户外生活(城市里的露营体验)(2)

CAMP781内景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如今被当成“打卡地”的咖啡馆院子,耗费团队最多的心力。重中之重仍是草坪,为了应对潮湿、梅雨天等不稳定情况,地面土壤高度被垫高了足足25公分,加入了大量河沙,碎石、泥土、辅沙,再垫上种植土,真正种上了一块天然草坪。由于大量的客流踩踏,这块草坪一直在逐步生长,有斑驳有参差不齐,“它不是完美的,因为它是真实的,就是我们在露天环境看到的草坪”,姜斌说。

享受露营的户外生活(城市里的露营体验)(3)

CAMP781院子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享受露营的户外生活(城市里的露营体验)(4)

垫高而生的草地,外面围上了防护木板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草坪角落里的小花草就是从地里种出来,有点路边野花的感觉,墙壁上的插画是设计师根据团队的露营体验绘制而成,讲述了小店团队的成长故事。院子深处还装配了一个酒精燃烧壁炉,供天冷取暖之用。

享受露营的户外生活(城市里的露营体验)(5)

充满了咖啡店故事的墙画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室外的大草坪和室内外所有的花草都由团队自行养护。而室内的草坪碍于温度、阳光、通风等局限,无法长期自然生长,但为了保持感官舒适,姜斌特地在南汇找到一家苗圃合作方,每周来店铺更换草坪。

享受露营的户外生活(城市里的露营体验)(6)

石子路、草地和绿植,真材实料营造自然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随着小店名声四起,有不少露营品牌商想来赞助,但都未果,老板坚持自己的选品,不愿被任何品牌“裹挟”,但耗材本身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随着不同天气,团队会更换不同的帐篷,搭配相应的桌椅。客人有意无意对这些产品造成了破坏,店主也只能默默承担。“一次雨天,我们特地拿了一个几万块的帐篷,因为它足够大,够暖,容纳很多人,但收工那天发现帐篷边上被割破了,我挺心疼的!”姜斌感慨。

一些更细碎的设计细节,比如室内各个小片区的地下都植入了排烟口,空调出风口的位置以及墙幕投影,背景音乐等,都是为了还原人们在露天烧烤、吹风休闲的感觉,不显眼,但费心思。

享受露营的户外生活(城市里的露营体验)(7)

院子深处的酒精燃烧壁炉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露营热,也带动了很多咖啡馆的改造,有不少同行前来“学习”,好几次还有人直接带着卷尺来量尺寸,姜斌感觉气愤的同时也有些哭笑不得,“抄样子不难,可要营造自然,真是一门大学问”。

再贵的露营用品,再野的露营玩法,都要好好“学会”

想拥有一套自己的露营装备是每个爱好者质朴的心愿,但如何玩,去哪里玩,该怎么玩也是摆在热情面前的一道道难题。

资深户外探险者、前《中国国家地理》科考媒体领队杨天祥告诉记者,“中国的户外体验有‘出道即巅峰’之感,但中国人的户外意识却没有同步跟上”。

享受露营的户外生活(城市里的露营体验)(8)

山野主义入口展示区,有露营置景和影像展览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所谓“出道即巅峰”指的就是大众消费者刚接触露营时就看到了国际顶级的露营品牌和产品,以及海外相对成熟的露营文化。但大家的户外体验和户外活动的基本常识普遍缺乏积累。如何在都市里满足更多人对户外的渴望,让更多人科学认知户外活动,在“不抵达”远方的情况下感受远方,成了他和好友朱炜强共同创立“山野主义”的原因。

享受露营的户外生活(城市里的露营体验)(9)

山野主义创始人杨天祥(左)与朱炜强(右)山野主义 图

他们在闵行区金汇路找到一片理想之地,构建了真实的户外生活场景,结合不同场地形态,创造不同的户外体验,并不断输出专业指导。

享受露营的户外生活(城市里的露营体验)(10)

山野主义城市营地露天场景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享受露营的户外生活(城市里的露营体验)(11)

山野主义结合不同场地形态,创造不同体验,后方室内为餐吧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享受露营的户外生活(城市里的露营体验)(12)

山野主义城市营地的移动洗手间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自从“山野主义”9月开幕以来,团队的公众号上每月都会定期公布公益活动表,“户外安全课”是其中最频繁也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享受露营的户外生活(城市里的露营体验)(13)

山野主义月度公益课程表 山野主义 图

得益于两位主创十余年的户外经验,尤其是朱炜强,作为第一个参加且成功走出贝尔·格里尔斯生存挑战的亚洲人,他太明白“安全”的重要。他们结合亲身经验撰写了独家培训教材,总结了登山、徒步、骑行、极地探险、山地穿越、漂流、自驾等各类户外活动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和要点,普及大众,践行主理团队倡导的“玩得快乐,也要安全回家”的理念。

“野外如何生火”也单独被列为课程,教会大人和孩子如何利用镁棒打火石摩擦出的火花来生火,既使得多人这一基础且必备的技能,也让大家从中体验生火的乐趣与神奇。

享受露营的户外生活(城市里的露营体验)(14)

在“火尽薪传”课程上,孩子们在教官的带领下学习如何在野外生火 山野主义 图

在露营零售环节,也有人在为爱好者们构建安全意识体系。活跃于上海、杭州等地的户外生活方式平台Outland,除了源源不断地将日本、丹麦、瑞典等海外户外品牌带入中国,也建立了一套“安全服务系统”。

享受露营的户外生活(城市里的露营体验)(15)

Outland上海店内景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Outland创始人琉璃告诉记者,“事实上,在露营或其他户外活动时,经常受伤的反而是男性,一些是初学者缺乏经验,还有一些出于盲目大意。因此我们在零售环节,就为消费者提供科学使用讲解和后续使用指导服务。露营并不是拿着大品牌、好看的装备拍照的事,产品服务于人,为人们带来更好的户外体验,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来做好这一环的工作”。

享受露营的户外生活(城市里的露营体验)(16)

Outland提供科学使用讲解和后续使用指导服务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除了科学和安全,还有很多精彩的探索让户外从业人痴迷,也迫切地分享给更多人。经年累月的野外考察中,杨天祥看到了遍及中国各地的丰富民艺和风俗特色,这些流散在民间的珍宝也被一一列入了公益体验课。

享受露营的户外生活(城市里的露营体验)(17)

公益课程中有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甲马版画体验 山野主义 图

他解释说:“我们中国山水真的太美了,很多在地文化和民俗活动都值得被大家了解与参与。当我们眼前出现这些美景时,有的人会去感叹这跟哪里好像,这是什么‘小瑞士’、‘中国版的摩洛哥’,其实我们是有自己的文化在,并且值得我们骄傲。”

享受露营的户外生活(城市里的露营体验)(18)

山野主义城市营地外景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正如“山野主义”的宣言中所讲,“倾力挖掘不同地域的风物文化,真诚连接和积极维系,用实际行动彰显民族的自信力”,他们相信,不论古今,中国人对天地的解读和探索,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和非凡,当代人的户外体验也必然有精彩的中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