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叫伯牙的年轻人,他从小就十分喜欢弹琴,跟随当时的古琴大师成连先生学习,在付出了三年的艰苦努力之后,弹琴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却怎么也把握不住琴曲中的韵味。

伯牙感到十分奇怪,就去问他的老师。成连先生听了他的疑问,沉思很久后说:“弹琴的技术上,我已经全部教给你了,至于琴曲的韵味,我教不了你。”

伯牙子期鸡黍之交(高山流水伯牙与子期)(1)

伯牙闻言大惊:“先生,这可怎么办呀?”先生说:“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带你去找一个最好的老师,他一定有办法。”伯牙听了很开心,连连点头。

当楚国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成连先生带着伯牙前往美丽的蓬莱山。蓬莱山位于东海,是传说中的仙山。成连先生说:“只要在山上找到仙人,就可以对伯牙的智慧进行点化,让他理解琴曲的神韵。”

年轻的伯牙咬紧了牙齿,眼中射出热烈的光芒。一番舟车劳顿后,师徒二人登上了蓬莱山。他们走啊,走啊,从早晨走到中午,见到了山中的各种景色,却没有看到传说中的仙人,伯牙有些沮丧:“仙人恐怕不是我能见到的。”

先生笑了笑,指着一条山涧小路说:“你先别着急,坐在这里休息一下,我去前边找找,休息好了你就往那个方向找我。”伯牙等了很久,还没见到先生回来,又沿着小路寻找,在翻过一个山头之后,发现云雾缭绕间竟然有一条瀑布,河水从瀑布顶端落下,水花飞溅,如同清亮的珍珠,水声激荡,如同天然的音乐。

伯牙子期鸡黍之交(高山流水伯牙与子期)(2)

伯牙不由得呆住了。他盯着瀑布站了很久,突然拿下背上的琴,坐在地上专心弹了起来。不知道过了多久,天色都开始变暗,伯牙从一种奇妙的境界中惊醒。只见先生笑眯眯地站在面前。

先生说:“你还记得刚才弹的曲子吗?你觉得其中包含了怎样的韵味?伯牙回忆起刚才的境界,他先是想起了山势的巍峨沉稳,山中的美丽景色,又想到了河水的汹涌澎湃,瀑布如蛟龙怒吼。他这才明白,原来最好的老师就是壮美神奇的大自然,只有将自己的心融入自然当中,才能表达出琴曲的敬畏。”

“我要请老师为曲子命名。”先生想了想,这首曲子形象鲜明,形景交融,既有山的雄伟庄严,又有水的舒畅流丽,不如就叫高山流水吧。

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伯牙成为了晋国的上大夫,他在弹琴方面的造诣更是惊人。

曾经有一次,他在屋里弹琴,连马厩里正在埋头吃草的马儿听到了,也不由得抬起头来静静地聆听,连面前水嫩多汁的青草都忘了。人们听说了这件事,纷纷说:“伯牙的琴弹得真是好呀。”

伯牙子期鸡黍之交(高山流水伯牙与子期)(3)

可是伯牙并不开心,来听他弹琴的人都只能听到曲子的表面,除了自己的师傅成连先生,再也没有人能听懂瀑布前的那种境界。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乘船来到汉阳江口的时候,遇到了风浪,就停泊在一座小山下。风浪渐渐平息。一轮圆月从云雾中悄悄露出身形。伯牙看着天上明月和江中波涛,不由得琴性大发。

他坐在船头,轻轻地弹着琴,再一次进入了当年瀑布前的奇妙境界。正当他沉浸在琴声中,突然看见岸边一个人影,一惊之下,手中的琴曲戛然而止。

那人带着道歉说:“请先生原谅我,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过这里听到美妙的琴声,就停下来仔细听了一会儿。”伯雅感到十分惊奇,一个樵夫竟然懂得听琴,就请他上船,问他:“你能听曲子?那你认识我弹的琴吗?”樵夫看了看伯牙手中的琴,将瑶琴的历史娓娓道来。

伯牙子期鸡黍之交(高山流水伯牙与子期)(4)

伯牙越来越觉得惊讶,便又调弦抚琴,将自身所学琴曲一一弹奏。当弹到高山流水的时候,樵夫不禁随着曲子而感叹,我仿佛看到了雄伟的高山,看到奔放的流水。

伯牙震惊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多年来没有人能听懂。一个山中的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他赶紧请教樵夫的姓名,得知樵夫名叫钟子期,也让随从点燃香烛,与钟子期结为兄弟,相约来年中秋再在此地相会。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汉阳江口,却得知子期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让家人将坟墓修在江边,好听到八月十五伯牙的琴声。

伯牙子期鸡黍之交(高山流水伯牙与子期)(5)

在钟子期的墓前,伯牙流着泪弹了最后一次高山流水。弹完了琴曲,伯牙仰天长叹:“我唯一的知己钟子期已经不在了,我还能弹琴给谁听呢?”他用刀挑断琴弦,将心爱的瑶琴在祭台上摔得粉碎,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弹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