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方回的瀛奎律髓卷20梅花类中,五言诗六十二首,七言诗多达一百四十八首。《瀛奎律髓》四十九类中,超过200首的,除了释梵类251首,就只有梅花类209首。

其中选录梅花诗最多的,是方回的忘年之交张道洽,他流传下来的诗作大部分都是梅花诗,《瀛奎律髓》选录了36首,其中五言16首,七律20首。

咏梅诗中,常见咏蜡梅的作品,不过,蜡梅其实不是梅花。蜡梅的命名始自苏轼和黄庭坚。

一、和裴廸发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 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方回点评说:

此诗脱去体贴,于不甚对偶之中,写无穷婉曲之意,惟陈后山得其法。

颔联即不甚对偶,此时、送客,不对,后面五字对仗工整。

前4句,写遥忆好友裴廸,后4句由彼到己,裴廸动诗兴,并寄给自己,于是杜甫转而写受到诗作以后自己的反映,即伤岁暮和乱乡愁。尾联写梅,而愈发伤心年光流失,诗人白头。

腊梅和梅花有什么不同(瀛奎律髓61卷20梅花类)(1)

二、山园小梅其一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林逋是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中年后隐居杭州西湖孤山。自谓以梅为妻鹤为子,他写不不少咏梅诗,其中《山园小梅》二首广为流传,而其中的第一首尤其著名。

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这首诗中的景句,方回点评说:

疎影暗香之聨,初以欧阳文忠公极赏之,天下无异辞。王晋卿尝谓,此两句杏与桃李皆可用也,苏东坡云可则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当耳。

予谓彼杏桃李者,影能疎乎?香能暗乎?繁穠之花又与月黄昏、水清浅有何交涉?且横斜浮动四字牢不可移。

欧阳修非常欣赏这两句诗,认为写出了梅花的特色。但是王诜认为这两句说桃杏李也可以呀?好友苏轼开玩笑说,可以倒是可以,只是桃杏李自己不敢当呀。方回又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即颔联确是抓住了梅花的特点,与桃李杏花不相干。

疏影、暗香两句,其实化用自南唐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将竹影、桂香改为了疏影、暗香。

南宋时,南宋词人姜夔用暗香、疏影为题,谱曲填词,献给了范成大。范成大读后击节赞赏, 一时开心就把自己的歌女小红赠给了姜夔。

腊梅和梅花有什么不同(瀛奎律髓61卷20梅花类)(2)

三、黄梅花 王安国

庾岭开时媚雪霜,梁园春色占中央。

未容莺过毛先类,已觉蜂归蜡有香。

弄月似浮金屑水,飘风如舞曲尘场。

何人剩著栽培力,太液池边想菊裳。

王安国字平甫,是王安石的弟弟。这首诗本身,其实并非佳作。不过,关于黄梅和蜡梅的故事,值得我们关注。方回点评说:

熙宁五年壬子,馆中作是。时但题曰“黄梅花”未有“蜡梅”之号,至元祐蘓、黄在朝,始定名曰“蜡梅”,盖王才元园中花也。

熙宁五年(1072年),当时还没有腊梅这个词,因此都叫做黄梅花。这首诗第四句说“蜂归蜡有香”,可见将梅花之色比作蜂蜡。元祐(1086年-1094年)时期,苏轼黄庭坚作诗,才将黄梅花称之为蜡梅。

宋代范成大《梅谱》中写道:

“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

蜜脾即蜂房、蜂巢,蜂蜡是密封修造蜂巢的物质。此花颜色如腊,所以叫作蜡梅,同时这种花又开在腊月,又有人以为是腊月之梅,称之为“腊梅”。

蜡梅和腊梅,一字之差,却是同一种花。但是这个蜡梅(或腊梅)却和普通的梅花不是一种花,蜡梅属于蜡梅科,落叶灌木;梅花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

腊梅和梅花有什么不同(瀛奎律髓61卷20梅花类)(3)

四、张道洽的同一首《梅花》诗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张道洽(1205~1268)字泽民,号实斋,浙江衢州人,南宋后期诗人。入选《瀛奎律髓》的诗作有36首,都出现在这一卷梅花类中。

这个数量在《瀛奎律髓》位列所有诗人的第16位(张道洽、韩偓、宋祁3人并列),甚至超过了唐朝岑参(31)首、李商隐(24首)、刘长卿(21首),宋朝黄庭坚(35首)、杨万里(31首)等著名诗人。

方回与张道洽年纪相差22岁,但二人关系密切,方回评论其咏梅诗云:

他人有竭气尽力而不能为之者,公谈笑而道之,如天生成自然有此对偶,自然有此声调者。至清洁而无埃,至和平而不怨,放翁(陆游)後村(刘克庄)亦当歛衽也。

可惜的是,虽然方回如此推崇这位前辈,然而张道洽对于后代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这可能也和他的作品题材狭隘有关,纪昀评价张道洽的七律《梅花》诗曰:“二十首语多重复,绝少新意。”

或许,他如果象王之涣、张若虚那样,只留下几首诗传世,或许更好一些吧。

腊梅和梅花有什么不同(瀛奎律髓61卷20梅花类)(4)

结束语

咏梅诗,离不开对于梅花与众花不同的描写,诗人往往因此赋予梅花以高尚的人格精神。

结束时,依惯例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七律《咏梅》

东风化雪梅心暖,欲问春先鸭岂知。

竹径乍逢香远近,溪桥回首影参差。

看花更识林和靖,觅句还惭一字师。

折取疏枝无处寄,飞红飘落鬓成丝。

@老街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