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影视圈给人感觉没那么多讲究了,很多电影电视剧都被那些流量艺人搞乱套了。“主角不主,配角不配”如今的艺人个个都是牛气的不行,但一翻开他的履历又没作品压箱底,所以这类艺人都不能服众,也得不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以前的老一辈艺人就很讲资历,明星之间相互也很尊重,一切都是以市场数据来说话。

李连杰和刘德华合作的电影片酬(三核主角同工却不同酬)(1)

现在的粉丝经常为了番位排名争得不可开交,这是很幼稚的行为,以前的电影双核多核心主角的作品多去了,那时候怎么没见人家粉丝吵?当年的《投名状》还三核心男主角,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他们合作就很愉快,当时粉丝之间也很和睦。该片很是经典,至今都还被影迷们津津乐道,可惜当年的票房低于预期,不然就更完美了。

李连杰和刘德华合作的电影片酬(三核主角同工却不同酬)(2)

《投名状》之前陈可辛是一名文艺片导演,当时很多人都担心他驾驭不了这样级别的大片,但成片效果出来后非常棒。不过小编觉得有些地方不足,比如战争场面过于写实,但又给人感觉不够震撼,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影片在欧美市场票房扑街。想当初《英雄》的大场面多震撼,该片要是有一半效果的视觉震撼力票房就差不了。

李连杰和刘德华合作的电影片酬(三核主角同工却不同酬)(3)

三位男主角当年都处于生涯巅峰状态,刘德华多年来一直都是人气王,虽然他的电影不是最顶级水平,但也是成就很高的。金城武那时也是红得发紫,《如果·爱》《十面埋伏》《伤城》等作品叫好又叫座。李连杰就更厉害了,他在好莱坞站稳脚跟,片酬身价千万美元以上,陈可辛能请到他可没少花力气。

李连杰和刘德华合作的电影片酬(三核主角同工却不同酬)(4)

《投名状》是一部好片,但却不是一部合格的商业大片,该片亚洲票房很成功,但在欧美市场失水准了。陈可辛到底还是文艺片出身,对商业大片的认知不够全面。张艺谋为什么能文艺商业都兼顾?就是他的格局场面够大,而且很注重画面效果,而陈导陷入了文艺片导演普遍存在的极端,一味过度探讨人性思考以及战争的残酷性。

李连杰和刘德华合作的电影片酬(三核主角同工却不同酬)(5)

陈可辛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导演,他也完全有能力驾驭投资几千万美元的大制作,但前提是要从商业的角度出发。《投名状》投资4000万美元,全球票房仅收到4800万美元,片商亏惨了,这里面就是因为失掉了欧美市场才导致票房亏本。不过这里面有一人是大赢家,他就是功夫皇帝,李连杰狂收了1亿片酬赚翻,在第27届金像奖上又击败刘德华等竞争者夺得最佳男主角。

李连杰和刘德华合作的电影片酬(三核主角同工却不同酬)(6)

这是一部三核心主角的电影,但同工却不同酬,其实这个也很理解和解释,李连杰是混好莱坞的回国拍戏是按那边的身价接片。而且从功夫皇帝当年的票房战绩看,他是属于华人演员中的“独一档”,从《英雄》到《霍元甲》以及他的西片成绩都是赚到手软的。《投名状》外媒报道他收1300万美元片酬,按当时的汇率折算过来也接近1亿人民币了。

李连杰和刘德华合作的电影片酬(三核主角同工却不同酬)(7)

刘德华当年的片酬其实也不低了,他当时的市场身价1500以上,这属于顶级水平了,金城武的片酬也破千万。他们跟李连杰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打入好莱坞,这是有区别的,因为有李连杰片商才敢加大投资。虽然这部电影票房失败了,但李连杰的片子始终是赚多亏少,这就是硬实力体现,所以说同工不同酬也是没有什么争议,这是市场决定的。

李连杰和刘德华合作的电影片酬(三核主角同工却不同酬)(8)

拍文艺片导演的作品确实容易拿奖,李连杰就是最典型例子,他拍电影几十年一直都是与奖项无缘,但《投名状》为他带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影帝头衔。在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李连杰击败了郭富城《C 侦探》,刘德华《投名状》,刘青云《神探》,任达华《跟踪》,这些对手可不弱,李连杰获奖也说明他的演技这么多年来一直被低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