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 时拾史事

这就叫谋略(这个智囊有点二)(1)

古装剧《思美人》颠覆了许多人的黑历史,而我认为颠覆的比较彻底的还是王小伟扮演的樗里疾,这个雅号“智囊”(科普一下,啥叫“智囊”,智囊是古人用来形容聪明智慧之士的,另外智囊还是明代冯梦龙的一部杂记)的秦国王室重臣在剧中线条粗犷,大大咧咧,遇事毫无谋略,行动简单粗暴,甚至在军营中遇上敌国探子也毫无警觉,简直是二到家了,如何当得起“力则任鄙,智则樗里”的美誉?

樗里疾,嬴姓,名疾,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名将。樗,即臭椿,与栎一样同为不成材的木种,故用樗栎庸才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里是古代的基层行政单位。樗里合用表示地名,想来是长满樗树的地方,故地在今陕西渭南阴乡,为樗里疾的居所。时人因此尊称其为樗里子。同时,因他的封地在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县严道镇),号严君,故又称严君疾。

之所以有这么多花名,主要是因为先秦传统所致。诸侯之家子嗣众多,为了保证尊卑有别、传承有序,三代以后,除了嫡系继承人外其他子弟必须分家另过,要在原先拥有的姓之下另建新氏(分支),新氏的名称往往源于始祖的封地、官爵、字号等,如屈原的祖先屈瑕就是因为受封地为屈,其后便以屈为氏,从芈姓中分出来;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原名展获,就是因为其先祖字子展而来的。樗里疾的后代中同样也有因其受封严君而以严为氏的。

可见,先秦时期的姓氏是不同的,姓用来别出生(源头),氏用来别贵贱,氏又有代表主流的大宗与旁支的小宗之别,同样是芈姓,大宗的熊氏显然要贵于小宗的屈氏,因为熊氏是楚王的氏。所以,先秦贵族男子称氏不称姓,以此来区别自己的出身高低。

樗里疾是秦孝公与韩女所生,为庶出,与秦惠文王嬴驷是同父异母兄弟。同为秦国王室成员,但因为母亲在秦宫中地位较低,所以樗里疾与王位无缘,但却可以创立王室分支,于是,他成为樗里、严等嬴姓分支(小宗)的祖先。

商鞅变法之后,在奖励军功的秦国,贵为王子也不可以吃闲饭,要想获得更多封地或更大权力,也必须参加到如火如荼的战国纷争中去,用秦国的剑为秦国的犁拓展空间。樗里疾就是在这样一种渴望军功的氛围中登上历史舞台的。

作为王族成员,他还是很有优势的,至少不必托人荐举或毛遂自荐,而是很自然地被王兄惠文王选入朝堂。可是只是站站班,领领钱显然不是樗里疾的平生志愿,他要让那个诸子横行、将星璀璨的时代记住自己,让人们知道自己绝不是一个靠DNA混吃等死的王N代。

或许是秦韩合壁的基因优势,使得樗里疾很早就以聪慧机智见长,长大后极为擅长外交、军事,与另一位兄弟公子华一道,受到惠文王的器重。

秦惠文王八年,樗里疾升任右更,受命率兵攻打魏国的曲沃,夺取了老秦人当年想都不敢想的晋国兴盛之地。十七年后,樗里疾再挂帅印,率军直取赵国,俘虏了赵国大将赵豹,夺取了重镇蔺邑(今山西离石西)。第二年,他又作为魏章副将大败楚将屈匄(丐),夺取了汉中,为秦国彻底控制巴蜀铺平了道路,樗里疾因功受封严道,此后他才被正式称为严君。这一仗正是《思美人》剧中所渲染的那一仗,当然,为了增强故事情节,剧中虚构了屈伯庸、屈由父子的战场悲剧,甚至还让屈大诗人做了宁死不屈的秦囚,其实,历史记录中屈家的兵败殉难者只有屈匄一人。这个套路和后世民间文学中的杨家将一样,杨业诸子中真正死于战阵的只有大郎,其他的儿子或从军,或为官,皆得善终,但小说戏曲中偏不这样写,而是让杨业诸子悲壮地死个精光,只留下后世名头最响亮的杨六郎杨延昭独挑大梁,从而达到所谓的特殊艺术效果。

此役之后,但凡秦楚交兵,楚军多败,可以说将这个昔日霸主的脾气打没了。《思》剧将此役的功劳全都记在了张仪的名下,不免让人唏嘘。张仪对此战最大的功劳是他利用楚怀王贪利成功瓦解了齐楚联盟,让楚国陷入“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的兵家大忌之中,最终被魏樗组合击破。至于秦将魏章在剧中表现更惨,醉酒误事,草包一个,到是和剧中同样在帅帐滥饮醉倒酣睡的樗里疾大有一拼。

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太子嬴荡即位,更迷信武力的嬴荡赶跑了善于耍弄连横阴谋的张仪,任命叔叔樗里疾为丞相。此时的樗里疾出将入相,风光无两。不久,樗里疾就率领百辆战车进抵周都。那一刻,秦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即便是一向多智的樗里疾看到昔日高高在上的周天子,对自己低声下气,也难免有些飘飘然。比他飘得更高的是那位自以为武力值爆棚的秦武王,在一帮大力士的簇拥下有点儿找不到北,非要试着举举象征天下的九鼎,然后就挂了,史称“绝膑而死”。

乐极生悲的秦武王是个短命鬼,可他的弟弟昭襄王嬴稷却是个老寿星,在位五十六年,熬死了大儿子,熬干了二儿子。已历三朝的老狐狸樗里疾也熬不过这位大侄子。幸好,嬴稷的母亲芈八子(宣太后)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对樗里疾这位在秦国王族和臣民中拥有巨大影响的老家伙还是比较敬重的。

可是樗里疾毕竟老了。他在带兵伐卫的过程中,就被人忽悠了,结果只好空手而归。能够忽悠智囊一把,那位胡衍先生也足以名彪史册了。战国时期有许多这样的士人,偶尔露一下峥嵘,却令那些不可一世的王侯将相也不得不纾尊降贵,俯允其请。

此后的日子里,樗里疾在与新兴的秦国外戚魏冉等人的政治角逐中智慧减退、光芒难再。前300年,老病交加的樗里疾去世了,葬于渭水南边章台之东。

樗里疾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不是他的外交军事天才,而是他出色的预言能力。如他在临终前预言,一百年之后,会有天子的宫殿夹住自己的坟茔。果然,西汉建立后,由萧何督造的长乐宫就建在坟墓的东边,未央宫在坟墓的西边,汉军武库则正对他的坟墓,正如樗里疾所预言的那样。于是后世的风水先生(学名堪舆家)皆奉樗里疾为相地术正宗,尊其为神。在《古今图书集成》堪舆部名流列传中,樗里疾赫然在列,甚至清朝马泰清在《地理辨惑》中,认定樗里疾有作品《青鸟经》传世。

由上文我们不难看出,《思》剧中的樗里疾与史书中的本尊相去甚远,到是宋佳伦出演的樗里疾更具真实性,虽然庄重了些,到底老成谋国不负智者之誉。《思》剧之所以这样,除了主创人员有意或无意颠覆历史博取眼球外,恐怕就是为了给扮酷的张仪小哥留下更大的发挥空间,好用吸星大法将樗里疾庙算无遗、出将入相的功力全都吸走集于一身,用智囊樗里疾的二反衬自己不二罢了。这也是戏说剧的常用套路,不足为训,也无须嗔怪的,只是希望感兴趣的朋友们在看了戏说后不妨再披览一下正史,最不济找度娘切磋一下,莫要跟着《思》剧里的樗里疾二下去就行了。

更多靠谱内容关注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读者群号 535858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