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农历,很多人有一种误解,以为农历就是跟公历、西历、阳历相对应的一种土著历法,或者干脆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不然,农历是一种很高级的历法,大家不要被它的“农”字欺骗了。

农历历法日历(农历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1)


先说说农历的起源。


历史上并没有明确地记载说农历是谁发明的,现行的学说一般认为,农历是史前时期各民族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认识总结出来的共同成果,而非一人所创


我国最早的历法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名为“干支历”,又称“星辰历”“甲子历”,是以十天干、十二地支为基本运算单位的历法,由于时间跨度过于古老,又融合了大量宇宙星象密码等神秘元素,所以愈加显得高深莫测。但干支历至今仍在沿用,且在除历法外的诸多领域,如中医、命理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黄帝纪年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对于中华文化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皇极历、唐大衍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却在养生、医学、思想艺术、天文、数学等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土壤。 现今使用的农历名叫“紫金历”。

农历历法日历(农历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2)


为什么说农历不是阴历呢?因为从传统意义上来讲,阴历其实指的是太阴历,或者叫“月亮历”,阳历指的是太阳历。而农历是二者兼有,既有太阳历,也有太阴历。准确的说,农历是在阴历的基础上,融合了阳历成分的一种阴阳合历


丨太阳历

早期的先民们在日常的劳作中就观察到,太阳的运行是有规律可循的,它总会在某一天的正午达到天空中的的最高位置,此时地上的树木影子最短。古人通过计算发现,大概每隔365-366天(约365.24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就会循环一次,于是把这样的一个周期称作“一年”。


丨太阴历

既然它又叫月亮历,说明它是参照月相变化的规律衍生出来的历法。设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那么一个“朔望月”即一个月相盈亏的周期,大概为29-30天(约29.53天),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就是为什么十五的月亮不一定是最圆的,有时十六圆,有时甚至十四、十七圆。

农历历法日历(农历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3)


通过算出可以发现,1年约等于12.37个月,但大自然中并不存在小数,怎么办呢?于是便引入了置闰的概念,即每19年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称作“闰年”,有十三个月。这样一来,就能在动态平衡中兼顾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使得年和月不再冲突。


然后在此基础上,古人又加入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以符合四季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并引入天干地支的概念用于纪年,如此就构成了一套完备的历法系统。所以,中国的农历实际上是阴阳干支三合历


遵循自然、阴阳和谐、动态平衡、天人合一、实用主义,农历完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这正是它相比其他历法独特宝贵之处,也是为什么我说农历其实是一种很高级的历法。不知道你是过农历生日,还是过公历生日呢?或者是每年过两次?


农历历法日历(农历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4)

其实除了阳历阴历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比较另类的历法,比如以北斗七星旋转为参照的北斗历;玛雅文明所采用的金星历,1年等于584天;苏美尔文明甚至还以传说中的“尼比鲁星”运行周期为单位发明了一种神秘历法,一年相当于3600个地球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无论古今中外,总能让人体会到自然之道与人类智慧交相辉映折射出的妙不可言。


最后放一张玛雅历圆盘图片供大家欣赏,据说玛雅人是数万年前从东亚经白令海峡来到美洲的,他们的历法保留了上古华夏历法的许多痕迹,不知道有没有行家能看出来?

农历历法日历(农历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