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高考在全国各个省市陆续实施,更多家长对于“3 3”或“3 1 2”的高考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新高考改革的着眼点不仅仅是选科上的变化,更是以高中课标改革、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和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多样化作为更直接的出口和升学途径。所以我们经常提到的“强基计划”、“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各类特色拔尖班等升学途径,就是各位在新高考形势下的新机会。为孩子把握住这样的机会,是有相当几率实现低分上名校的理想的,尽可能让孩子考的每一分,做出的每一份努力都不会白费,而这,可能只需要您花上2分钟时间,把今天文章认真阅读。

从大背景上分析,无论是“强基计划”、“综评录取”还是各类特色拔尖班,总体来说都是说:高校不再用分数作为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开始兼顾学生的综合素质,考察孩子的全面能力来考量是否适合其申请的专业或者学校。而这其实是对家长的要求有所提高的,家长不仅要摒弃原有只看孩子成绩的想法来看待孩子升学,更需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孩子的特点发掘孩子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让孩子在选择专业和学校的时候更有针对性。有研究表明:研究性学习及创新成果是各大名校尤其是理工类专业名校最为看重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研究性学习方法和技巧(收藏你知道什么样的研究性学习才真正适合高中生)(1)

高考升学途径

所以,有选择的参与正规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对于部分对强基计划和综评录取感兴趣的高一、高二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性学习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主题明确的研究,分析不同场景的不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到拓展和结论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研究性学习培养的是一种科研素养

研究性学习之所以被高校所看重更多的是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完整的应用一次科研思维,而这种科研思维正是高校未来的研究和学习中最基本的门槛和起点。尤其是“强基计划”的学校和专业,对于这种科研思维的需求则更加强烈和迫切。所以,研究性学习我们不仅一定要让学生做,更要切实地做好,培养出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逻辑思维。

怎样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

拒绝做单纯的搬运工,家长切记不要让孩子走入把网络上的内容进行东拼西凑,成为一篇研究报告,敷衍了事,这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而且对未来孩子整个个人学业档案来说并不是光彩的。

拒绝全班共享一个研究主题,同写一篇报道。这样研究出的内容虽然也有参与,但成就感并不明显,后期如果孩子在参与高校其他渠道录取进行面试的时候,并不能够清晰地说出自己参与的研学项目究竟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明确的观点,这样的研学感觉是参与了,但回头看看好像又没学到什么。

研究性学习方法和技巧(收藏你知道什么样的研究性学习才真正适合高中生)(2)

综合素质评价

高考志愿网建议您:

参与正规的研究性学习,在名师的指点下,真正获得研究性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