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编纂四库全书(清史四书康熙奇局)(1)

作者:向敬之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雍正元年五月,吏部以恩诏题给百官诰命,陈元龙又得了差评。雍正帝说:陈元龙系年老一品大臣,朕念景陵紧要重地,特地派他去守护。他理应欣然赴任,哪知他不高兴,像因罪贬黜似的到处埋怨。“此等之人,虽加恩亦不知感!”

君要臣死,臣子还得感激涕零。陈元龙被指派给重用他的先帝守陵,更得感谢新君的皇恩浩荡。雍正公开谴责陈元龙以怨报德,将应给他的封典、荫生一并取消。

此后七年,陈元龙都是在景陵度过的。一同守陵的,还有雍正帝非常忌讳的大将军王允。为了防止允生事,雍正还派马兰峪总兵范时绎实时监控。如果陈元龙真是弘历的生父的话,雍正帝又怎能容许陈元龙心有不甘地向康熙亡灵和雍正政敌倾诉弘历并无皇家血统的真相?一旦泄密,雍正必然下台!雍正只能杀人灭口,而不是让愤懑的陈元龙与允同病相怜,互吐衷肠。

雍正帝并没有对陈元龙赶尽杀绝,以绝后患。雍正七年正月,雍正颁谕:

“圣祖仁皇帝时所有年久老臣,今在朝者甚少,时深往念。尚书陈元龙、左都御史尹泰历事圣祖多年,屡经任使,虽年近八旬,而精力尚健,著加恩授额外大学士,以示优眷至意。”(《清史列传·陈元龙传》)陈元龙被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雍正十一年七月,陈元龙申请退休获批,加太子太傅。雍正帝强调他是康熙的重臣,“老成练达,学问优长,奉职多年,宣劳中外”(《清史列传·陈元龙传》),令其子编修陈邦直(与“陈邦国”一字之差)回家侍养。陈元龙死于乾隆元年。

4

陈世倌和陈元龙,谁都没有可能成为乾隆帝的生父!

一、弘历出生时,陈世倌在山东主考,而陈元龙正巡抚广西。他们都不在京城。

二、当时胤礽为复立后的皇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为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朕已经奏报给了皇太后,现在要将胤礽拘执看守。”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将废储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胤禛虽觊觎储位,但还是胤礽的支持者。

三、康熙朝的宫廷争斗和兄弟恩仇,给乾隆出身疑案加了历史烟云,更给康熙制造了“不但看儿子辈,还看孙子辈”的猜测。在胤礽令康熙失望时,其生于康熙三十三年七月的嫡长子弘晳,却为皇祖所钟爱。胤礽二度被废后,人们曾因“皇长孙颇贤”,认为胤礽有可能再次被复立。康熙帝第一次见到弘历,则在康熙六十年。康熙帝在雍王府初见已十岁的弘历,惊异而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这有乾隆帝后来自许天命而夸饰的可能,但他并没有将双龙会或三龙会提前。

四、康熙一生花费时间最多的是修史,强调清政权入主中原的正统。康熙五十六年,他颁布一份长篇面谕,认为“自古得天下之正莫若我朝”,“若有遗诏,无非此言”,强调大清王朝得天下最正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这份面谕,后来被雍正帝修改、粉饰为康熙遗诏,并在亲自编写的《大义觉迷录》中说:“本朝之得天下,较之成汤之放桀、周武之伐纣,更为名正而言顺。”雍正将康熙的正统论推向了新高潮。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承继大统的铁腕皇帝,又怎会在有几个儿子的情势下,将一个不能延续自己血脉的汉人孩子,于即位之初就立为储君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