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辉6月9日-13日,2022(春季)齐鲁国际车展暨第四十五届齐鲁国际汽车展览交易会将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倍耐力作为世界著名的轮胎品牌,再次成为齐鲁国际车展的合作伙伴说起倍耐力,其实和山东还是颇有渊源的,倍耐力亚洲最大的工厂和最先进的研发中心就设在山东兖州那么,这家有着150年历史的轮胎制造企业,到底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倍耐力有几个型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倍耐力有几个型号
记者 马辉
6月9日-13日,2022(春季)齐鲁国际车展暨第四十五届齐鲁国际汽车展览交易会将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倍耐力作为世界著名的轮胎品牌,再次成为齐鲁国际车展的合作伙伴。说起倍耐力,其实和山东还是颇有渊源的,倍耐力亚洲最大的工厂和最先进的研发中心就设在山东兖州。那么,这家有着150年历史的轮胎制造企业,到底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
一个工业故事的起源:乔万尼·巴蒂斯塔·倍耐力的公司
乔万尼·巴蒂斯塔·倍耐力(Giovanni Battista Pirelli)1848年12月27日出生在科摩湖畔的瓦伦纳。在高等技术研究所(米兰理工大学的前身)获得工程学位后,22岁的他在奖学金的资助下前往瑞士、德国、比利时和法国。他参观了纺织、机械、铁路和冶金行业的工厂,而橡胶加工引起了他的注意。当他返回意大利后,在24个合伙人的支持下,他在1872年1月28日在米兰创立了意大利第一家生产橡胶制品的公司 “G.B. Pirelli & C”公司。
早期经营:从橡胶相关的技术产品到电缆
首家工厂于1873年投入生产,在米兰塞维索桥大街,现法比奥菲尔齐大街,在法国人艾美·格拉特(Aimé Goulard)的技术指导下,开始制造关于工业工具和机器,以及轮船和铁路的一系列产品,如传动带、阀门和绝缘体。在商业方面,公司制作了第一则广告并在米兰市中心的蒙特拿破仑大街开了一家商店。弗朗索瓦·卡萨萨(François Casassa)成为倍耐力的管理合伙人并取代格拉特成为技术总监。在他的指导下,公司的生产扩大到玩具、运动球、雨衣和服饰用品等消费品。首个十年结束时,生产进一步扩大。在诸多新兴行业中,1879年推出的电缆使倍耐力成为欧洲大陆领先的公司,而在此之前,该行业一直由英国人主导。用于电力传输的电缆——多亏了埃曼努尔·乔纳(Emanuele Jona)、莱奥波尔多·伊曼纽里(Leopoldo Emanueli)及其子路吉(Luigi)带来的创新,倍耐力赢得海底电缆网络以及铁路的电气化的政府合同,首次成功的连接了大陆和岛屿以及火车的电气化。此外,倍耐力还获得了尼亚加拉瀑布、尼罗河、西班牙、阿根廷、美国和法国的能源电缆合同。1883年1月1日,在歌剧季的开幕式上,点亮了斯卡拉歌剧院的2880个白炽灯也是由倍耐力电缆供电。1886年,倍耐力在海滨小镇拉斯佩齐亚建造了一座海底电缆工厂,并在第二年建造了放缆船“Città di Milano(米兰城)”。
20世纪的倍耐力:首款轮胎和北京-巴黎的胜利
20世纪初,汽车产业不断扩张。倍耐力起初开始生产自行车轮胎(1890年),随后是汽车轮胎(1901年),并推出了“Ercole”轮胎。倍耐力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也得益于一场赛事的胜利。当时西皮欧内·伯吉斯(Scipione Borghese)亲王和记者Luigi Barzini驾驶一辆装配了倍耐力轮胎的Itala赛车, 参与全程1.7万公里,途径充满泥土和未经铺设的道路的比赛,并领先第二名车队20天到达终点。因此,在20世纪初,倍耐力的生产涵盖三个领域——电缆、轮胎和其他的各种商品,它们都拥有一个诞生于1908年的独特标志。长P仍是现今公司标志的特点,其灵感来自于创始人的签名,以一个细长的P为特征。同时,米兰工厂达到饱和,在20世纪的的第一个十年里,倍耐力收购了米兰中心以北的一个被称为比可卡的地区,并于1909年开始投入生产。工厂十分关注个人福利:1877年,倍耐力成立了员工互助基金以帮助生病的员工;1902年,公司和员工团体之间的一项协议被批准,这是倍耐力改善工人条件的第一份合同。
国际舞台中的倍耐力:打造跨国分支和上市
1902年,随着位于巴塞罗那附近Villaneuva y Geltrù的西班牙工厂投入运营,倍耐力开始向海外扩张。1913年,英国南安普顿工厂紧随其后,1917年在阿根廷,1916年在意大利韦尔库拉戈(莱科)开设工厂。1920年,由海外分支机构组成倍耐力国际公司(Compagnie Internationale Pirelli),成立于布鲁塞尔。为了意大利本土的业务,倍耐力意大利公司(Società Italiana Pirelli)诞生了。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军事合同促进了生产。和平回归后,倍耐力在电缆方面的技术优势获得了世界各地的许可,同时轮胎行业盛行。因此,建立了新的轮胎工厂,包括西班牙的曼雷萨工厂(1924年),英国的伯顿特伦特工厂(1928年)和巴西的首家工厂(1929年)。随着橡胶产业的发展,倍耐力工业博物馆(Museo della Gomma delle Industrie Pirelli)于1922年在倍耐力产业区比可卡阿尔钦博第落成。与此同时,轮胎行业发生了一场技术革命,推出了创新产品,如倍耐力Cord轮胎(1921年)、Superflex Cord轮胎(1924年)和Stella Bianca轮胎(1927年),这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最流行的产品。这也是摩托车比赛蓬勃发展的年代:配备了倍耐力轮胎的古兹、吉雷拉和比安奇都创造了新的速度纪录。与此同时,继1922年在米兰证券交易所上市后,倍耐力于1929年在华尔街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意大利公司。
从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权力的交接
1932年,创始人乔万尼·巴蒂斯塔去世。他的儿子皮耶罗(Piero)和阿尔贝托(Alberto)已在公司稳住了根基,分别担任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在这个时候倍耐力尝试用天然橡胶、高阻人造丝和人造钢丝取代合成橡胶的可能性,并用以帘布作为骨架材料。这个时期充斥着各种想法,就像朱塞佩·维戈雷利(Giuseppe Vigorelli)的那样。这位倍耐力伦巴第大区的销售总监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自行车手,1935年,他在米兰领导创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室内赛车场。
随着二战的到来,轮胎生产转向了军事用途,尤其是重型车辆。1943年,倍耐力米兰工厂轰炸中遭到破坏。1946年战争结束后,皮耶罗和阿尔贝托开始重建。这个时期以实用型和经济型车辆为主导,如多功能车和滑板车。1940年代末,倍耐力Stelvio不仅是民用菲亚特Topolino的原配轮胎,并在赛车运动中也地位显著,阿尔贝托·阿斯卡里(Alberto Ascari)占据绝对优势,装配该款轮胎的赛车赢得了42场大奖赛和世界锦标赛。
繁荣年代:最前沿的工业文化
倍耐力的文化交互和创新交流形式在战后得以蓬勃发展。1947年在位于米兰的倍耐力文化中心开业,同时皮耶罗·倍耐力和他的侄子乔万尼,即阿尔贝托之子,从意大利米兰Piccolo剧院诞生伊始就是有效成员。1948年,公司创办了“倍耐力杂志(Rivista Pirelli)”,这是公司面向大众发行的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杂志之一,旨在将人文和科技文化融合在一起。该杂志的撰稿人包括迪诺·布扎蒂(Dino Buzzati)、卡米拉·切德尔纳(Camilla Cederna)、吉洛·多福斯(Gillo Dorfles)、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卡洛·埃米利奥·加达(Carlo Emilio Gadda)、埃乌杰尼奥·蒙塔莱(Eugenio Montale)、翁贝托·萨巴(Umberto Saba)、列昂纳多·夏夏(Leonardo Sciascia)、萨瓦多尔·夸西莫多(Salvatore Quasimodo)、朱塞培·翁加雷蒂(Giuseppe Ungaretti)和翁贝托·维罗纳斯(Umberto Veronesi)。艺术家如雷纳多·古图索(Renato Guttuso)、乌戈·穆拉斯(Ugo Mulas)、恩佐·塞莱里奥(Enzo Sellerio)、富尔维奥.罗伊特尔(Fulvio Roiter)、曼齐(Manzi)、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ni)和理查德·曼齐(Riccardo Manzi)则贡献了照片和插图。创立伊始,倍耐力就以前沿著称,其项目将成为广告和传播历史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于1964年推出的倍耐力年历,饱受喜爱,如今已打造了第48版;而在是1994年推出的“动力控制 收发自如”的广告,至今仍然能够诠释公司的标语。
在经济繁荣的年代,随着定制车型的出现,倍耐力打造了子午线轮胎,并在1951年为Cinturato申请了专利。1954年,倍耐力的另一项发明创造了历史,赢得了Compasso d`Oro 设计奖,即玩具猴子Zizì。这是一款由布鲁诺·莫那(Bruno Munari)设计的强化泡沫橡胶玩具。布鲁诺是倍耐力玩具部门的负责人。
1956年,皮耶罗·倍耐力去世,他的兄弟阿尔贝托取代了他的位置,而阿尔贝托的儿子莱奥波尔多成为副主席。
1960年,倍耐力位于米兰的新总部——由建筑师吉奥·庞蒂(Gio Ponti)设计的倍耐力摩天大楼,举行了落成仪式。在行业方面,轮胎活动的国际扩张继续:1960年,土耳其的伊兹米特工厂、希腊的佩特雷工厂,以及位于阿根廷和英国的其他工厂逐步设立。1963年,倍耐力收购了德国的Veith Gummiwerke,成为Veith Pirelli AG。
20世纪60年代,倍耐力在意大利都灵的Settimo Torinese工厂, 维拉弗兰卡蒂雷纳工厂和英国卡莱尔工厂展了活动,并在佐拉蒂奇诺(Vizzola Ticino)打造了测试赛道,目前仍在使用。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架构重组与再入国际市场
1965年,阿尔贝托·倍耐力将执行主席一职移交给了他的儿子莱奥波尔多,后者在之后的25年中担任公司领导者。20世纪70年代初,受经济衰萧条的影响,倍耐力遭受了两次严重损失:1971年10月19日,阿尔贝托·倍耐力去世,1973年4月3日,乔万尼·倍耐力在一次车祸中丧生,他的兄弟莱奥波尔多也在此次车祸中受伤。
70年代后期,P7问世,这是第一款低扁平比且高性能的轮胎。20世纪80年代,倍耐力在与邓禄普的合并尝试失败后,继续朝着创新和国际化的道路前进。在此期间,它收购了德国公司Metzeler(象牌,摩托车轮胎)和英国公司Standard Telephone Cable(地面通信电缆),同时开发了MP7子午线摩托车轮胎和低滚动阻力的P8子午线汽车轮胎。1985年,倍耐力带来高性能P Zero轮胎。同年重返F1世界锦标赛的赛场。在缺席25年后,倍耐力为英国托尔蒙车队装配了P7轮胎。倍耐力与布拉汉姆、路特斯和贝纳通等车队合作直至1991年。
1980年代后半期,倍耐力摩天大楼于1978年出售给伦巴第大区政府后,委托建筑师维托里奥·格雷高蒂(Vittorio Gregotti)启动了比可卡项目,将一个生产区改造成一个服务区。十年末,倍耐力收购了美国公司阿姆斯特朗轮胎公司,轮胎业务的所有股权归倍耐力轮胎控股公司所有。与此同时,1990年,倍耐力委内瑞拉工厂成立。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倍耐力公司经历了架构和金融重组,这是因市场衰退和收购大陆集团未果,这一行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风险。莱奥波尔多随后辞职。自1987年起担任管理合伙人的马可·特隆凯蒂·普罗维拉在1992年接替他担任运营管理职务,并通过新产品、摒弃非战略性活动和重新开启国际化进程来实现公司的转型。
新世纪:生产创新和多样化
新世纪伊始见证了轮胎生产的另一场革新:倍耐力自主研发了轮胎模块化集成自动生产系统(MIRS™)并获得了专利,该系统应用于自动化生产高性能轮胎。2001年,首条使用MIRS生产的轮胎下线,以及缺气保用技术。在短时间内,倍耐力在德国、英国和美国打造了MIRS™ 小型工厂。为了开发新技术,倍耐力创建了倍耐力实验室,活跃于光子学、光纤和材料科学领域。作为业务多元化的一部分,倍耐力凭借其通过电缆业务在电信领域的经验,于2001年成为意大利电信的主要股东,随后于2007年退出。直到2001年,由于房地产行业十年来的增长,倍耐力成立了Pirelli RE,并于2002年上市。同年,该集团推出了倍耐力Pzero,为提升品牌影响力打造的服装生产线,如今仍通过倍耐力设计延续该目的。2004年,该集团在宽带和光子领域(Pirelli Broadband Solutions)以及可再生能源和环境领域(Pirelli Ambiente)成立了公司。这也是倍耐力成为Hangar Bicocca创始成员的一年。倍耐力Hangar Bicocca是欧洲最大的当代艺术空间之一,如今完全由倍耐力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同样在2004年,倍耐力最终成为超级摩托车锦标赛的唯一供应商:该协议有效期至2023年,是国际汽车运动史上最持久的协议。
重新聚焦轮胎产业并走向国际化
随着2005年将电缆部门出售给高盛(Goldman Sachs),倍耐力重新专注于核心轮胎业务,随之退出房地产活动(2010年)和宽带解决方案领域。2005年,倍耐力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工厂,并在罗马尼亚开设了两家工厂。快速扩张之后,倍耐力在2011年至2013年间,于俄罗斯的基洛夫和沃罗涅日开设了两家工厂。2012年,印度尼西亚成立了一家生产摩托车轮胎的合资企业,并在墨西哥成立了一家工厂,为北美市场服务。墨西哥工厂在2016扩大,2021的阿根廷工厂也是如此。
随着公司不断向前迈进,巩固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2007年1月23日,公司名誉董事长莱奥波尔多·倍耐力在波托菲诺去世,享年82岁。次年,为了保护和加强公司的传统,传播其创业文化,该集团成立了倍耐力基金会。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倍耐力重新开始了与F1的合作(2010),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合同。该合同随后被续签,目前有效期至2024年。并在倍耐力技术最先进的工厂之一塞蒂莫托里内塞启动了新工业中心的运营。这是塞蒂莫一座历史悠久的工厂改造的产物。该中心的中心建筑“Spina”——基于最先进的可持续环境和社会标准——提供服务,由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设计。
倍耐力:高价值、服务、新的移动出行方式
2015年,Camfin、中国化工集团和Lti通过马可波罗实业控股公司(Marco Polo Industrial)对倍耐力进行了公开收购,旨在将倍耐力从交易所摘牌并重组。在剥离了工业轮胎业务后,倍耐力于2017年10月4日重返证券交易所,转型为一家“专注于消费轮胎公司”,专注于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的轮胎,尤其是具有高度技术含量的“高价值”细分市场。倍耐力致力于技术与环境影响、性能和安全控制的结合。在重返证券交易所后,倍耐力很快在世界顶级可持续性指数上取得领先地位,并在ESG领域获得了多项奖项。
在位于12个国家的18家工厂中,倍耐力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的预测能力,这得益于大数据、自动化生产流程和组织架构,进而实现了工厂4.0。这也是大师萨尔瓦托雷·阿卡多(Salvatore Accardo)2017年在Settimo Torinese工业中心举办的《工厂之歌(Il canto della fabbrica)》音乐会的灵感来源。倍耐力持续将技术创新与人文主义文化相结合,甚至其十多年的年报也因与来自艺术和文学界的国际人士的合作而变得丰富多彩:从汉尼夫·库雷什(Hanif Kureishi ) 到哈维尔·马里亚斯(Javier Marias),从埃米利亚诺·庞齐(Emiliano Ponzi )到丽莎·唐纳利(Liza Donnelly),从穆赫辛·哈米德(Mohsin Hamid)到艾曼纽·卡瑞(Emmanuel Carrère)。
倍耐力同时签署了新的体育伙伴关系:在冬季运动领域赞助与世界滑雪锦标赛和冰球比赛,在帆船领域与倍耐力普拉达Luna Rossa帆船队一起赢得普拉达杯,并在2021年美洲杯帆船赛中参与决赛的角逐。自1995年起与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的合作伙伴关系发生了转变,倍耐力成为了该队的全球轮胎合作伙伴。之前,倍耐力担任该队的球衣赞助商。
2020年,全球都在承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倍耐力却成功地保证了活动的持续性,并发起诸多举措支持本土工厂的生产运作。除受疫情影响外,倍耐力年历曾在1967年以及1975到1983年间有过中断。2022年倍耐力年历项目回归,由布莱恩·亚当斯(Bryan Adams)掌镜,以“在路上(On the Road)”为主题,灵感来自巡演路上的生活。随着疫情的好转,在2021,倍耐力提出了新的工业计划,其特征是以高价值为中心,推动服务的升级、推进新的移动出行方式。在电动汽车领域,倍耐力打造了电动车轮胎技术ELECT;在自行车领域,倍耐力启动了博拉泰工厂的改造;在专业技术领域,倍耐力聚焦了传感器和CYBER轮胎系统;在高端及声望级领域,专注于超过19英寸的轮胎。倍耐力对于轮胎尺寸的调整也延伸至了F1世界锦标赛:自2022年起采用新的18英寸轮胎。倍耐力于公司成立150周年之际进行了一场精简但意义重大的革新,这家公司凭借其3万多名员工以及激情、创新和技术构成的基因,日复一日地自我革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