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甲、冲锋、穿刺……这种源自冷兵器时代的骑兵战术,即使在今天依然是各国陆军装甲部队的主要作战样式。只不过如今的陆军用坚甲利炮的坦克,替换了原先的重甲骑兵,不过,哪种坦克集团冲锋的画面,依然代表着属于男性阳刚的浪漫。不过,可能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在坦克集群身后,有着同样一群身披重甲,但行动灵活、以搭载步兵为主的"步兵战车"时刻紧随坦克集群,并为坦克提供两翼掩护,以确保装甲集群能够发挥最大的作战效能。

中东战场反坦克导弹(能防核辐射的BMP-1步战车)(1)

(铁甲冲锋,男人的浪漫)

步兵战车,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一种全新的陆战武器,这种战车在火力上具备和主战坦克对抗的能力,但是装甲却又比主战坦克薄,并且以搭载和运送步兵为主要作战任务,但是其火力又要高于一般的装甲运兵车。是一种介于坦克和装甲车之间的独特战斗车辆。而以"钢铁洪流"著称的苏联红军所研制的BMP-1型步兵战车,正是"步兵战车"这个大家族的鼻祖。

中东战场反坦克导弹(能防核辐射的BMP-1步战车)(2)

(冷战时期庞大的苏联装甲部队始终是西方国家挥之不去的噩梦)

作为全球坦克保有量最大的一支陆军,俄罗斯军队自苏联时代开始,就非常重视坦克部队的建设。但是坦克的发展和运用中始终存在一些客观的问题:比如,坦克作为装甲车辆,其内部视野相对狭小,这就让步兵有机会绕道坦克两侧或背后,使用各种武器将其摧毁。为了有效掩护坦克作战,在各国的陆军战术中,坦克都应该和步兵配合作战,这样,步兵可以掩护坦克相对脆弱的两翼和后方,而坦克一方面可以为步兵提供主炮火力掩护,还能够为步兵提供必要的装甲防护,从而大大减少步兵的伤亡。从二战时期的战术中就可以看到:坦克在前方开路,身后伴随一定数量的步兵,二者相互掩护。包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和美军交手,也经常是放过敌人的坦克,专打坦克身后的步兵。可见步坦协同很早就成了陆军装甲部队的标准战术。

中东战场反坦克导弹(能防核辐射的BMP-1步战车)(3)

(步坦协同,是当前各国陆军重点演习的作战方式,我国也一样)

步坦协同的战术虽然同时解决的坦克的侧翼掩护,并且减少了步兵的伤亡,但是其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坦克即使在越野状态下,其时速也通常超过40千米/小时,而步兵伴随作战,完全靠两条腿,正常也就5~7千米/小时,而在遭遇敌方猛烈抵抗的情况下,前进速度还会更慢,这就导致了坦克和步兵协同是难免会出现脱节的现象。苏军最初解决步坦协同的办法,是让步兵直接乘坐坦克,在接近敌方战线时,把步兵放下,以掩护坦克进攻。但是这种战术虽然解决步兵跟不上坦克的问题,却因为步兵本身缺乏不要的防护,而遭到严重的伤亡,因此有必要研制专门搭载步兵的战斗车辆,和坦克一起配合作战。

中东战场反坦克导弹(能防核辐射的BMP-1步战车)(4)

(坦克直接搭载步兵,简单粗暴,但是步兵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伤亡很大)

早在二战时期,美军就开发了著名的M2半履带式装甲车。这种装甲车没有天棚,仅在车辆四周设置有简单的防弹钢板,这样可以防御普通的步枪弹和炮弹破片,为士兵们提供最基本的防御措施,同时M2半履带式装甲车车顶上装备1挺勃朗宁M2重机枪,可以为车载步兵提供一定的火力支援,而该车采用半履带设计,前轮为轮胎式,车厢后部则装有履带式行走装置,因此其越野能力要明显优于轮式车辆,但是其造价又不会太贵。不过M2半履带式装甲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它无法为步兵提供一个完整的装甲保护空间,一旦对方有迫击炮袭击,一发炮弹即可自上而下摧毁一辆M2装甲车,以及其全部的车载成员。除了美军外,苏军在1950年代末期也研制了一款专用搭载步兵的装甲车辆——BTR-60型轮式装甲车,该车采用8×8的轮式车辆底盘,车顶上装备1挺14.5毫米重机枪,兼顾近距离防空和平射火力压制。在当时算是比较优秀的装甲车,但是同样存在轮式车辆越野能力较差、车载火力不足,等问题。

中东战场反坦克导弹(能防核辐射的BMP-1步战车)(5)

(BTR-60的主要问题是,装甲薄、火力弱而且越野机动能力也不太好)

在综合美军M2半履带装甲车和自家BTR-60装甲车的经验后,苏军最终研制成功世界第一款专用步兵战车——BMP-1型步兵战车。该车由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研制生产(今天叫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笔者注),采用了全履带式结构,发动机前置、乘员舱后置的车内布置方式,这样以发动机的厚度充当装甲防护,以有效保护车内步兵的安全,这个设计思路被后世的步兵战车广泛使用,甚至被以色列用在了"梅卡瓦"主战坦克的设计上。发动机前置的方案可以在减轻常规装甲的情况下,依然获得相对比较令人满意的防护效果,只不过这样做的代价是发动机在实战中很容易被打坏,所以使用成本要高很多。

中东战场反坦克导弹(能防核辐射的BMP-1步战车)(6)

(尽管其貌不扬,但是BMP-1正是世界"步兵战车"的鼻祖)

BMP-1步兵战车外形低矮,车体采用了焊接钢板结构,该车车体正面得到适当加强,可以有效防御12.7毫米重机枪子弹和穿甲燃烧弹的打击,车体两侧和后部可以有效防御7.62毫米及以下的机枪、步枪子弹的打击,也能有效防御炮弹破片的打击。发动机位于车体前部右侧,而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发动机可以有效遮挡后部的乘员舱,但是驾驶员的防护相对就弱了一些。驾驶员配有3个ТНПО-170型昼间潜望镜,中间1个可换成ТНПО-350Б型高潜望镜,以便于驾驶同在车辆浮渡竖起防浪板时向前观察。夜间驾驶时中间1个换成TBHO-2红外夜间驾驶仪。全车共有19个ТНПО-170型昼间潜望镜,均有电加热除霜功能。

中东战场反坦克导弹(能防核辐射的BMP-1步战车)(7)

(由于BMP-1步兵战车性能卓越,因此被出口到世界很多国家,至今依然有部分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服役)

BMP-1步兵战车的炮塔采用和BMD-1伞兵战车相同的单人炮塔,在炮手面前有1个1ПН22М1潜望式单目昼夜瞄准镜,昼间的放大倍率为6×,视场为15°;夜间部分采用微光夜视仪,放大倍率为6.7×,视场6°,夜间最大视距为400~900米。在炮塔右侧有白光或红外探照灯。这样的光学系统设计在今天看来早已落后时代,但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可以说是相当的完善和先进。

中东战场反坦克导弹(能防核辐射的BMP-1步战车)(8)

(俄式"拿来主义",BMP-3步兵战车直接"拿来"了BMD-1伞兵战车的炮塔,连配置都一样)

BMP-1步兵战车的火力系统也充分体现了苏联"暴力美学"的特点,其炮塔主炮为一门2A28型73毫米短管榴弹炮,由于是低压短管火炮,所以该炮主要使用火箭助推式炮弹以确保射程和为例。而其炮弹外形和当时的RPG-7型火箭弹颇为相似。该炮全重只有115千克,并且附带自动装弹机,最大射速可达8发/分,堪称火力猛烈。而且在使用СПГ-9重型反坦克火箭增程弹时最大飞行速度可达665m/s,最大射程1300米,可以击穿250毫米厚的匀质钢装甲,这个水平足以击穿当时西方所有主战坦克。而BMP-1型步兵战车也成为世界第一款足以和主战坦克正面较量的步兵战车,同时这一强火力传统一直被延续至今。

中东战场反坦克导弹(能防核辐射的BMP-1步战车)(9)

(曾经在中东大显神威的AT-3反坦克导弹,我国也曾经引进,著名的红箭-73就是AT-3的国产版本,并且至今依然在解放军中服役)

除了2A28型主炮外,BMP-1步兵战车还装备有1挺7.62毫米的PKTM型同轴机枪,用于压制步兵战车周边的无装甲软目标。不仅如此,在2A28主炮上方,还装有一具AT-3导弹发射架,可以用于发射AT-3反坦克导弹。AT-3反坦克导弹,西方绰号"萨格儿",是苏联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曾经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大显神威,当时埃及第二步兵师依靠AT-3反坦克导弹和RPG-7型反坦克火箭筒,在半个小时内就全歼了以色列"王牌军"190装甲旅,该旅85辆坦克全部被击毁。AT-3反坦克导弹的有效射程超过3000米,从而让BMP-1可以在敌方主战坦克的主炮射程之外,就对其进行打击。这种速射炮 同轴机枪 反坦克导弹的配置,充分体现了BMP-1步兵战车追求强火力的设计特点。

中东战场反坦克导弹(能防核辐射的BMP-1步战车)(10)

(叙利亚政府军的BMP-1步兵战车)

除自身火力外,BMP-1步兵战车的步兵乘员舱采用步兵背对背乘坐的方式,每一个步兵面前都有一个向外的射击孔,在车内就可以使用携带AK-47冲锋枪对车外进行扫射和压制,这样步兵不需要下车,就可以有效实现支援坦克作战的能力。同时,由于全车遍布射击孔,甚至连尾舱门上也有一个射击孔,所以BMP-1也如同刺猬一般,让敌方难以靠近和攻击,这也在客观上增强了BMP-1的生存能力。不仅如此,按照苏军的标准配置,每辆BMP-1步兵战车上还要装备2套SA-7型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以便对抗敌方的空中目标,特别是武装直升机,可以说BMP-1的防护即使在现代看来,也已经接近于完美,这也是多年来该车一直在苏俄军队中服役,尽管接受了多轮升级改进,但始终没有被淘汰的重要原因。

中东战场反坦克导弹(能防核辐射的BMP-1步战车)(11)

(满身射击孔是BMP-1的特点,就连尾舱门上也有一个(红圈内),这样可以确保敌人根本无法接近BMP-1)

作为一款专门为核大战研制的步兵战车,"三防"才是BMP-1最重要的系统。所谓"三防"就是防核武器、防生物武器、防化学武器,合称"三防"。为了实现"三防",BMP-1步兵战车的车体和炮塔装甲都采用了带铅的内衬,以有效隔绝核辐射。同时车体内部还装备了超压系统,BMP-1步兵战车超压系统由三防滤清装置、带尘土分离器的增压风机组成,后者位于车长位置后方顶部。风机与T-62坦克、БТР-60ПБ和БТР-50ПК装甲人员输送车上的相似。当所有的舱盖关闭时,污染空气通过炮塔后面的进气管进入超压系统,经过炮塔座圈周围的导管导入增压风机,通过导轮的旋转作用,将尘土与空气分离,从而确保车内空气的清洁,并隔绝污染。超压装置会保证车体内部的气压略大于车体外部,从而确保整个车体的气密性。同时车内还有一定数量的清洁饮水和食品储备,可以确保车组人员在核污染区域一段时间内的战斗需要。这样的设计,让BMP-1步兵战车具备快速通过核爆地区,并持续进攻的能力,这对于冷战时期苏军制定的攻取西欧的计划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东战场反坦克导弹(能防核辐射的BMP-1步战车)(12)

(BMP家族至今依然繁荣,最新款的BMP-3型已经升级了100毫米主炮,同轴机枪也换成了30毫米机关炮)

以今天的眼光看,BMP-1步兵战车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其装甲只有6~25毫米厚,对驾驶员的保护略有不足。采用低压火炮导致炮弹初速低,在有横风影响的情况下,几乎无法命中1000米以外的目标。不过,作为一款1960年早期出现的步兵战车,把它放在当时的环境中去对比,可以说西方当时完全没有任何一款装甲车或者步兵运输车能够与之相提并论。BMP-1是全球第一款步兵战车,而且从问世开始,就定下了步兵战车的基调——足够和敌方坦克正面对抗。而后世的所有步兵战车几乎都遵循了这一原则,由此可见BMP-1的开创性意义,尽管BMP-1如今早已落后于时代,但是其开创的步兵战车发展之路不应该被人们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