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听一个故事,学会一则成语。

庖丁解牛的成语(今日成语庖丁解牛)(1)

图解

庖丁解牛的成语(今日成语庖丁解牛)(2)

注音


故事简介

从前,有一个叫庖丁的厨师,特别善于宰牛。文惠君知道后,便请他来为自己宰牛剔肉。

有一次,文惠君在一旁观看庖丁宰杀一头牛,只见庖丁宰牛的动作,优美得如同舞步;用刀时候发出来的响声,都合着乐曲的节拍。

文惠君不禁拍手称赞说:“啊,太好了!太好了!你这技术怎么能达到如此神奇的地步呢!”

庖丁谦虚地说:“这是因为我知道宰牛的规律了,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不知从什么地方才可以进刀。

经过三年的积累,我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我眼中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一头完整的牛了,还可以看透牛的身体,它的经络和骨头我都知道在哪个位置了,所以刀绝对不会碰到牛身上坚硬的地方,使用多年还完好如初,没有一点磨损。”

说道这里,庖丁看见文惠君疑惑不解的样子,又接着说道:“听说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去硬割筋肉;

技术比较差的厨师,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了,因为他用刀硬砍骨头,刀子没多久就不能用了。

而我现在所用的刀已经十九年了,从来没有换过,因为我总是用特别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游刃有余,刀也看起来像新的一样。”

文惠君看完庖丁宰牛的过程,又听了庖丁的一番话,心中便有所领悟,对庖丁说道:“太妙了!我听了您这一番话,我从中悟出了养生的大道理呢!

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用对了方法,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释义

[出处]《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释义] 庖丁为文惠君杀牛,并借机讲述道家养生的道理。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近义成语] 得心应手、如臂使指、熟能生巧

[反义成语] 一筹莫展、捉襟见肘


启示

小朋友们,我们在学习上也是这个道理哦,只要我们掌握好学习规律,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你们一定会有收获的。


造句

1、庖丁解牛蕴含了很深的人生哲理。

2、庖丁解牛的神技,说穿了,也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3、我们这位老教授一走上讲台,便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小朋友们,今天的成语学会了吗?你们知道和“牛”字有关的成语有哪些吗?!赶紧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留言区,别忘了给成语哥点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