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3年来始终坚守在轨道客车转向架焊接岗位,苦练技术、攻克难关,迅速成长为焊接领域的技术专家;他,被李克强总理赞誉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他,多次荣获省级、国家级技能奖项,2005年全国焊工技能大赛中荣获焊接试样外观第一名,2008年荣获全国技术能手,2011年荣获中华技能大奖等奖项;他就是全国劳模——52岁的李万君,凭借精湛的焊接技术和敬业精神,为我国高铁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大国工匠王利平?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大国工匠王利平(大国工匠李万君)

大国工匠王利平

他,33年来始终坚守在轨道客车转向架焊接岗位,苦练技术、攻克难关,迅速成长为焊接领域的技术专家;他,被李克强总理赞誉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他,多次荣获省级、国家级技能奖项,2005年全国焊工技能大赛中荣获焊接试样外观第一名,2008年荣获全国技术能手,2011年荣获中华技能大奖等奖项;他就是全国劳模——52岁的李万君,凭借精湛的焊接技术和敬业精神,为我国高铁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

随着时速350公里中国高铁“复兴号”的成功运营,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世界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国仅用了不到10年时间,就走过了国际上高速铁路40年的发展历程。这些都离不开大国工匠的敬业奉献,用万次攻关不断刷新“中国速度”。

探索创新 31项获得国家专利

“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于是就有了今天人生的精彩。”李万君认为,工匠精神理论上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用智慧加技能,把手中的产品不断升华,最后达到极致,成为工业上的艺术品,让产品走向世界,为国争光。这就是李万君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转向架制造技术,是高速动车组的九大核心技术之一。我国的高速动车组之所以能跑出如此之高的速度,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转向架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李万君就工作在转向架焊接岗位上。他先后参与了我国几十种城铁车、动车组转向架的首件试制焊接工作,总结并制定了30多种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技术攻关150多项,其中31项获得国家专利。

作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主力车型,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长客股份公司试制生产,由于转向架环口要承载重达50吨的车体重量,因此成为高速动车组制造的关键部位,其焊接成型质量要求极高。试制初期,因焊接段数多,焊接接头极易出现不熔合等严重质量问题,一时成为制约转向架生产的瓶颈。关键时刻,李万君凭着一股子钻劲,终于摸索出了“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成型好,质量高,成功突破了批量生产的关键。这项令国外专家十分惊讶的“绝活”,现已经被纳入到生产工艺当中。

凭借精湛的焊接技术,李万君在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以及出口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巴西、泰国、沙特、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列车生产中,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

勤学苦练 铸就创新本领

李万君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的一个个成绩,并非偶然。在31年的长期工作中,他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练就了过硬的焊接本领。他同时拥有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技师)资格证书。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及MAG焊、TIG焊等多种焊接方法,平、立、横、仰和管子等各种焊接形状和位置,他样样精通。

李万君根据异种金属材料焊接特性发明的“新型焊钳”,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并被推广使用。2012年,李万君针对澳大利亚不锈钢双层铁路客车转向架焊接加工的特殊要求总结出的“拽枪式右焊法”等3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8000余万元。

谦卑勤奋 始终要保持学习热情

李万君常说:“要想学好技术,成为拔尖人才。第一,就是在学校时一定要学习好、掌握好专业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第二,在学技能时要动智慧,不光靠苦干,要用智慧来不断的钻研,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作为一个技术工人、一个工匠要与时俱进,跟上国际社会不断发展,新设备、新标准、新工艺、新要求不断诞生。因产品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需要第一时间掌握先进的设备,所以还要不断学习才行。”李万君觉得无论当多大工匠,始终要保持热爱学习,坚持不断学习,永远保持积极的心态。有一个谦卑的心态,从零学起,才能使自己进步,提高技术水平。

为高速动车组生产培养新生力量,是李万君对中国高铁制造的又一大贡献。为确保时速250公里和350公里动车组顺利生产,以及时速380公里超高速动车组的试制,李万君肩负起了为企业培养后备技术工人的重任。在2008年到2009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一边工作,一边编制教材、承担培训任务,创造了400余名新工提前半年全部考取国际焊工资质证书的“培训奇迹”。他精心撰写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平板对接、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工艺等教材通俗易懂,深受员工欢迎。

自2010年李万君牵头组建了公司焊工首席操作师工作室并担任负责人至今,他通过工作室的平台,在长客股份公司内部成立高级焊工班和高级铆工班,对焊工采取“大”“小”穿插、“横”“纵”结合的培训方式,组织集中培训400多次,培训焊工2万多人次,考取各种国际、国内焊工资质证书6000多项,满足了高速动车组、城铁车、出口车等20多种车型的生产需要。

为进一步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传承作用,李万君带领工作室成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承担了吉林省、长春市包括中国一汽在内的各企业焊工技能交流传承活动,形成资源共享,共计培训高技能人才15次,累计达1500多人次。2012年8月,在省、市工会的组织下,他还参加了高技能人才赴新疆进行技术援疆活动,为阿勒泰市、布尔津、哈巴河、吉木乃、富蕴地区400多技术工人捧上了精湛技艺的大餐,让劳模精神在千里之外落地生根。

他从一名普通的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先后获得“长春市特等劳模”“吉林省特等劳模”“吉林省高级专家”“全国五一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15年4月28日,光荣当选为全国劳模,并在人民大会堂代表由亲自颁奖。2016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8年度被评为“大国工匠”,并在2012年2017年当选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他是当代知识型职工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高铁工人的典范。

一把焊枪,一双妙手,他以柔情呵护复兴号的筋骨;千度烈焰,万次攻关,他用坚固为中国梦提速。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姚婉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