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埋深。

基础按埋置深度大小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基础埋深不超过 5m 时称为浅基础。若浅层土质不良,需将基础加大理深,此时需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手段和相应的基础形式,如桩基、沉箱、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这样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基础埋深的大小关系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及造价的高低。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确定基础埋置深度重要因素(基础的埋置深度与影响因素)(1)

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基础形式及荷载

当建筑物设置地下室、设备基础或地下设施时,基础埋深应满足其使用要求;高层建筑基础埋深随建筑高度增加适当增大,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荷载大小和性质也影响基础埋深,一般荷载较大时应加大埋深;受上拔力的基础,应有较大埋深以满足抗拔力的要求。

2.工程地质条件

基础应建造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依地基土层分布不同,基础埋深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的前提下,基础尽量浅埋,但通常不浅于 0.5m。

②地基软弱土层在~2㎡以内,干卧层为低压缩性的土,此时应将基础埋在下卧层上。

③软弱土层厚在 2~5m,低层轻型建筑争取将基础埋于表层软弱土层内,可加宽基础,必要时也可用换土、压实等方法进行地基处理。

④软弱土层大于 5m,低层轻型建筑应尽量浅埋于软弱土层内,必要时可加强上部结构或进行地基处理。

⑤地基土由多层土组成,且均属于软弱土层或上部荷载很大时,常采用深基础方案,如桩基等。

按地基条件选择埋深时,还要求从减少不均匀沉降的角度来考虑,当土层分布明显不均匀或各部分荷载差别很大时,同一建筑物可采用不同的埋深来调整不均匀沉降量。

3.水文地质条件

寒冷地区基础的埋深要考虑土层冻胀的影响。基础底面如设置在冻结土范围内,冬季土层冻胀会将房屋拱起,春季解冻后房屋又会下沉,逐年冻融交替,建筑物就可能出现裂缝,影响到其安全使用。因此,基础底面要尽量设置在冰冻线之下。如北京地区冻土深 0.8~1.0m;东北地区冻土深 2.0m。

地下水对地基强度和土层冻胀都有很大影响,若水中含有酸、碱性杂质,对基础还有腐蚀作用,因此一般房屋应该尽量避免将基础底面设置在地下水中。地下水有常年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一般应考虑将基础埋于常年最高水位以上不小于 200mm 处。当地下水位较高,基础不能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宜将基础埋置在常年最低水位以下不少于 200mm。

其他还有相邻建筑物、基础类型等,都会对基础埋深产生相应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