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或正在学“价值规律”的朋友,相信作者或老师为了帮助你们正确理解价值规律的“运动规律”,都会配合以下类似图表加以说明。

价值规律案例分析ppt(运动图表完整版)(1)

价值规律案例分析ppt(运动图表完整版)(2)

价值规律案例分析ppt(运动图表完整版)(3)

价值规律案例分析ppt(运动图表完整版)(4)

上面这些图表,不论是价值规律的创作者画的还是后来的解说者画的,相信绝大多数接触的人,对图表中“价值“的线性描述认知,应该都是一样的——一条水平直线。

这条水平直线告诉我,商品的价值在图表所示的一定时段内是恒定不变的,不停变动的价格围绕恒定不变的价值做上下不规则波动。当然,视力不好或心理不平衡的杠精请直接划走。但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价值真如图所示,是一条恒定不变的水平直线吗?

价值规律的创作者认为,社会劳动形成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也就是这条恒定不变的水平直线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恒定不变的吗?我们来看择录百度百科的权威解释: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于某一时期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当期该种使用价值总产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量纲是时间单位/使用价值数量单位。这意味着,社会产品是不断发展的物质的社会存在。”

从上面这段定义中,我们理解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和使用价值总产量。而“时间量“与“总产量“都是不固定的变量,两个变量的比值如何恰巧产生出一个恒量,“时间单位/使用价值数量单位”的比值在“某一时期”会恒定不变的吗?更何况不同区域间呢?而且还是一条恒定不变的水平直线?这是人为猜想的,还是有专职人员对某一时期某一商品的使用价值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和使用价值总产量统计计算出的结果?

反过来说,就是如果没有人帮我们统计计算该使用价值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和总产量,商品交易者只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但不知道该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到底是多少,是不是就会导致商品销售者不知道如何定价该商品的价格,没有价格的商品如何交易?

那么,有人会说,国家物价局不是专管这事的吗。我们且不追究“物价”这个概念不清的错误经济学名词,它的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只针对国家重点要掌控的具有战略物资意义的商品的“商价”,这些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也不受市场供需矛盾调节。物价局没有专职人员对某一区域某一时期某一商品的使用价值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和使用价值总产量统计计算,不给所有商品定价,物价局可以让部分商品的价格在某一区域某一段时期恒定成一条水平直线,但不能使商品的价值恒定成一条水平直线(如电价,但其价值不断上涨)。

既然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法将价值恒定成一条水平直线,那么一商品在一段时期内的价值走向就是曲线形式,最普遍的应该是条上下无规律波动的曲线,另外最常见的还有两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越来越低或越来越高,其他少数及个例走势就不再一一列举。价值的曲线走势给价格提供高低起伏的动力,价格曲线围绕价值曲线做上下有规律不规则的曲线运动。

至此,价值规律的完整版定义是:普遍商品中的某一种单位商品,在某一区域某一时段内,其价格围绕着不规则上下起伏运动的价值曲线,做滞后关联敏感的放大起伏的不规则有规律的曲线波动。

1,普遍商品。指社会交易平台中大多数具有这一类似规律属性的商品,少量或特例商品因其他原因没有这一规律属性。如电脑、大米、牛羊等等。

2,单位商品。特指某一种类便于计算或描述商品价值的限定单位量的商品。如一台电脑、一袋五十斤装大米等等。

3,某一区域某一时段。指某一种商品在特定区域内的特定时段,区域和时段可互换顺序。限定区域和时段,是因为不同区域或不同时段某一商品的价值量不同。

4,价值。古典经济学概念指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使用价值。如何准确量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谁来做这项工作?怎么决定价值量,古典经济学并没有说明。笔者认为,同一商品,在不同区域与不同时段针对不同的商品需求者,其使用价值量各不相同(例如电脑的使用价值量在城市市场远大于农村市场),这里的价值只能取个概率价值,准确说这里特指商品的需求价值(有关“需求价值“一词另作详细解释)

5,价值曲线。某一商品在某一区域,受某一群交易者追求需求价值的强烈程度影响,单位需求价值在某一时段内连续变化的运动轨迹线。它的一般表现规律是不规则上下起伏运动,

6,价格.指某一商品在某一区域某一时段受某一群市场交易者需求量影响,在交易平台对应的单位需求价值交换数量的度量衡表示值。如如一台特定名称型号电脑兑换五十袋五十斤特定名称质量大米。当然,实际生活常见的则是4999元/1台特定名称型号电脑、100元/1袋五十斤特定名称质量大米,这种表述叫商品单位价格,单价的商标格式简写4999元/台与100元/袋,“元/台“与“元/袋“就是商品的交换度量衡单价单位。其中,这单位“元“是什么交换商品呢?其实大家都知道,它不是商品,主要功能是便于促成接近等价交换的价值媒介,它另一重要功能是储蓄商品价值(另文详解)。它的价值载体是“币“,它的价格表现形式是具有通用度量衡单位价值量,如100元人民币。

7,价格曲线。商品价格受价值曲线运动牵制而上下波动的连续变化的运动轨迹线。它的一般运动规律是做滞后关联敏感的放大起伏的不规则有规律的曲线波动。

8,两者关系。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的所有者产生交换需求并公布于交易平台,产品变商品,所有者变出售者;寻求此类商品的购买者的市场需求意向赋予该商品的需求价值,需求价值量的大小与使用价值量大小无关。购买者的需求意向和出售者的交换情绪产生供需矛盾,供需矛盾产生了同类商品的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决定了商品的需求价值。需求价值显示出商品的预售价格,同时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价值平衡原则则产生成交价格,以此价格完成交易才算商品交换成功。商品交换原则不是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而是遵循“平衡需求价值”原则。商品的预售价是主动需求方根据价值规律而提出决定的,商品的成交价是被动需求方根据价值规律而认可决定的。

总之,价值规律就是通过揭示某一类商品的需求价值与价格的运动变化过程来体现商品经济供需生产力的社会关系。

限于篇幅及作者能力,省略用数据或案例对所提出的命题做出检验,有兴趣的研究者可自行检验。商品的价值量到底是不是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格到底是谁说了算?欢迎朋友一起来转发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