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冠群 新中国资深外交官;1950年调入外交部,1951-1954年派往朝鲜,在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工作;历任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随员、国际关系学院和外交学院讲师、外交部美大司副处长、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领事、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一秘、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参赞、常驻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常务副代表等职。

在20多年的阿富汗内战中,中国驻喀布尔使馆屡遭战火波及,墙塌楼毁,损失严重。1993年2月,阿富汗形势进一步恶化,为确保安全,我使馆人员全部撤离阿富汗首都。时隔9年,塔利班倒台。

2001年2月,一个由临时代办张敏率领的工作组重返喀布尔。他的任务,除与卡尔扎伊新政府接触外,就是“对使馆设施进行视察”以便“对馆舍的修整工作提出初步建议”。字里行间,不难体会到我政府对馆舍破坏程度的担忧。从喀布尔发回的中外记者报道,也证实了战火的无情摧残。一个说法是:1992年到1996年间共有500枚火箭和一颗炸弹落入了中国使馆的建筑群中。这个“估算”未免言过其实,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使馆受创之重。

使馆界与使馆区区别(使馆选址的教训)(1)

原阿富汗国防部的大院,它同中国大使馆近在咫尺。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炮火对中国大使馆情有独钟?回答很简单:使馆同王宫(后来的总统府)仅有一墙之隔。擒贼擒王,反叛的一方为了搞掉当政的国家元首和夺取这个国家象征意义的总统府,便把炮弹、火箭、炸弹等“误”送进中国使馆院内,但问题是:中国怎么会把使馆设在这里?说来话长。

// 孤芳自赏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阿富汗就承认了我国。但由于种种原因,迟至1955年1月两国才达成建交协议。5月初,我外交部派出了一个四人的先遣组到达喀布尔,进行建馆的准备。先遣组由临时代办陈让山率队,我作为翻译和礼宾官随行。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寻找馆舍。原来,国民党政权在阿设有“公使馆”。阿政府承认新中国后,国民党的“临时代办”起义,“公使馆”的不动产为阿政府封存,后来转交我国。馆舍则为阿方收回。因此,我们没有旧的房产可以继承。再者,历史曾记载中阿之间有许多人员交往,但我们到达时,阿富汗2000多万人口中却没有一个华人的踪迹。要找房子吗?请自己动手。

阿富汗政府根据好客的传统,招待我们四人——新中国的首批外交人员,在政府宾馆里免费食宿10天。

宾馆前是一条笔直、宽广的林荫道,长数公里,尽头有一座小丘,矗立着一座在当时看来是喀布尔最雄伟的建筑物——旧国会大厦。这座大厦是前国王阿门努拉为推行君主立宪而盖起的。可惜,这个进步的统治者为部族领袖们所不容,在叛乱中流亡国外,这座大厦也就成为后人凭吊的遗迹了。

使馆界与使馆区区别(使馆选址的教训)(2)

使馆最初选定的馆舍。它原先是喀布尔市郊的一座私人花园别墅,在阿富汗内战中,该骄人的殷富地段已遭受严重破坏。

由于旧国会大厦的“风水”,富贵人家在大道两旁建有不少漂亮的住宅。据说,原来这里也有不少使馆。我们四人晚饭后无事,便沿街溜达,无意中来到路旁一座花园洋房。出于寻找馆舍的愿望,我们便入内“参观”,发现花园较大,繁花绿树,碧草如茵,中间一座两层的楼房,蓝墙红瓦,精巧雅致,不禁为之心动。

次日,我们约见了房东——一位年轻的商人,由他带领我们看了楼房的内部,大扇的窗户、大理石的地面、粗大的门柱给人明亮、宽敞、富丽的感觉。事不宜迟,先遣组便将情况电报国内,经同意后便同房东签了租约。

使馆界与使馆区区别(使馆选址的教训)(3)

作者夫妇合影于使馆旧址的花园中,这个花园见证了我们的恋爱与婚姻。

6月,丁国钰大使和使馆大队人马到达。在此前后,使馆的铜牌已经挂出,国徽也已挂在主楼的大门上方。院子里还立了一根6米高的旗杆,第一面五星红旗便在喀布尔的蓝空中高高飘扬。我们总算在异国有了一块自己的地方。大使来后,便积极筹备国庆事宜。也正是在这四季宜人、花果飘香的花园里,使馆隆重地举行了第一次国庆招待会。为了适应工作开展的需要,又把隔壁的一座小楼租了下来,作商务处和文化处办公之用。

使馆界与使馆区区别(使馆选址的教训)(4)

别墅里,树木繁茂,花草迷人。使馆在院中立了一根6米高的旗杆。喀布尔上空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

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越来越感觉使馆的择址有些问题。首先,使馆地处城外,环境虽好,交通不便。我们进城办事,或外国来客拜访,都要车马劳顿。对外交使团来说问题不大,因为都是“有车阶级”,但阿富汗的一般官员、商人和百姓来馆,就往往视为畏途。加上喀布尔公共交通十分落后,行路更是难上加难。尤其突出的问题是:政治影响难以发挥。众所周知,国旗、国徽和使馆铜牌是国家的象征,它们的存在便是无形的影响,但在喀布尔,中国使馆却离群索居,这一情况,连当时的苏、捷、波等“兄弟使馆”都感到不解。

于是,迁馆的共识逐步形成。陈让山因择址考虑欠周,受到一些压力。我参与其事,也有一份责任。

// 迈出新步

一天,我到阿富汗外交部办事。事毕,出了大门,见到街边有一张告示。出于好奇,便下车观看,发现原来是一个招租启示。因心中惦念着迁馆的事,便按图索骥找到地方。车进大门,一位矮个的阿富汗将军迎将上来,见我是中国使馆的,更是满心欢喜,表示愿意出租。我简单地看了一下院子和楼房,回去后即向大使汇报。接着,使馆的主要领导都去看房,普遍感到满意:

● 它在市区,紧临喀布尔的一条主要大街,影响直接;

● 它在使馆区,环境优美,离阿外交部和首相府很近,工作方便;

●院子很大,树木葱郁,住用适宜,将来改扩建,潜力也大;

●主楼稍显陈旧,但大小房间较多,会客、办公、住人均便;

●背靠王宫,比较安全,至少小偷小摸不敢造次。

考虑了这些有利条件,使馆党委下了决心:搬家!

使馆界与使馆区区别(使馆选址的教训)(5)

一年后,在城里另找了新址,这是使馆新办公楼雪后的景致。

搬迁到新址之后,我们举行了1956年的第二个国庆招待会。此后三个半月,周总理和贺老总来阿富汗访问,使馆又赶建了一个多功能厅,丁大使为周总理举行的招待会就是在那里举行的。

使馆界与使馆区区别(使馆选址的教训)(6)

第二年的国庆招待会在新址举行,沿着喀布尔主要大街的馆墙上刷上了“庆祝国庆”的字样。

其间,使馆又把院子里的一片果林买了下来,扩大了活动空间。这样,夏有杏子,秋有栗子,使馆的同志们吃都吃不完。此外,又修了篮球场等,给年轻人提供了活动场所。使馆的篮球队居然还在庆祝阿富汗独立日(国庆)的联赛中夺得冠军,扩大了影响。及至我1958年初离馆时,新馆已初具规模。大家都感到在喀布尔有了一个便利、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 城门失火

使馆界与使馆区区别(使馆选址的教训)(7)

同王宫(后来的总统府)仅有一墙之隔的中国大使馆,在阿富汗的内战中屡屡遭殃。这是使馆房舍被无数的“流弹”击中后留下的残垣断壁。(2002年摄)

万万没想到,与王宫为邻本是迁馆时作为有利条件考虑的因素,若干年后却变成了使馆的灾难。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王查希尔执政,奉行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同各大国和邻国保持友好关系。国内政局比较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建馆之初,我们从未有什么不安全感,但天有不测风云。1973年,首相达乌德发动政变,推翻了国王,打开了阿富汗内战的序幕。炮弹不长眼,作为王宫和总统府的紧邻,中国使馆当然没有“太平”日子可过。

— END —

图文 |《潮头戏水三十年》(书籍出版于2006年)

作者 | 杨冠群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