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笑问客从何处来)(1)

藕塘湾右转,进入村道,不过百把米,就是一个陡坡,从坡顶下来,转过一个弯,眼睛左看,在一片田地的尽头,杉树林的脚下,一个高台之上,孤零零的,可以看见两幢房屋,左面平房,迎面两层楼房,山间尘土,浸染了墙壁,灰暗,冷落,不是熟悉的人,很难想到,在这样偏僻的山村角落,有一所闻名当地的中学,也就是许多人口中的沙子圫中学。在初中考中专非常热络的年代,沙子圫中学是创造了农村中学的许多记录的,因为如此,远近几十里的地方都有学子来这里求学的,例如恩口、岐山、翻江,外乡外市的都有,借用一句《陋室铭》里的话,“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那个时候,他的名声和他的外表,实在是不大相称的,条件艰苦,就跟没开化一样,记得学校烧煤,从煤矿拖了回来,就只能卸在这个弯角,学校师生再沿着山边小路,用扁担箢箕担到食堂去,1985初中毕业,到1992年把我的教育处子秀献给沙子圫,学校面貌并没有大变,只是通了一条机耕路,虽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总算车子可以一直通到学校了,学校师生不要肩挑手提转运车上的东西,算是十分的幸福。但还是要绕一段路,过了这个鼓型弯,爬一个之字,转过陈家商店,往左,过了一座小石桥,才能进入沙子圫地界。这个时候,矗立在你眼前的,是一个老式布局的红砖平房,已经忘了它的具体样貌,好像是个“L”字型,读书时候,它是不属于学校的,它是沙子圫林场场部所在地,我教书的时候,也曾吃过张场长的蜂蜜,借用过场里的房子养猪,后来学校也用作过食堂的。可是,现在,这一切都变了。从天桥顺坡而下,到达坡底,眼睛左看,在一片田地的尽头,只有树,只有高台,没有了那幢灰暗的两层楼房,没有了我读书时候的七班、教书时候带的第一届27班所在的那栋平房,沙子圫中学的印记,不到二十年,已经湮没殆尽,触目所及,冬茅衰草,断壁残垣,好像这里从没有过教室里的书声琅琅,没有过下课后的追追打打,没有过操场上的哄闹嘈杂。

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笑问客从何处来)(2)

学校的印记,湮灭殆尽

二层楼的背后,是还有一栋平房的,从右边上去,有十几级纷乱的石阶,27班就是这里开始的初一,多少次上上下下啊,再往后面,是茂密、深邃的杉木林,天然的森林公园,也发生过不少或纯真或青涩的故事,现在呢,树木凌乱,杂草丛生,山脊低矮,哪里还能找到当年的半点影子?

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笑问客从何处来)(3)

留下好多青涩回忆的地方

付善财告诉我,学校的那栋厕所还在呢,仔细看,确实,在重重的树木、冲天的杂草中间,还隐约可见灰色的屋顶、白色的粉壁,想走近一点,找寻一下往日的痕迹,哪里能够,遍地衰草,着眼蓬榛,竟然无处安脚。记得那时候我很轻,有一次,李志华背我到这里,把我从这头翻到那头,杂耍一样,可是,这一切都如同一场梦,好像从没有真正发生。

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笑问客从何处来)(4)

白色的,是残存的痕迹

学校左面的那幢房子是后来建的,年头较短,面对着操场,有十几级宽大的水泥台阶,学校开会,节目表演,都是在上面的那个小的平台上,印象中,它高高在上,甚至带点儿庄严神圣,可是,它合不了家用,被买了学校房屋地基的人家拆除净尽,在它上面建了气派的新房,只有那些台阶,还剩了下来,可是,它是那样凋敝,破败,衬着那面孤独的幸存的七班、二十七班的黑板,更加萧索,冷落,让人黯然心伤。

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笑问客从何处来)(5)

哦,我的教室

学校的那口深水井,付善财加盖了一间小屋,旁边栽植的樟树,也已经枝繁叶茂,高大耸峙。井盖依旧,井水鼓涌,那些年岁,这口井是解决了学校师生饮用水的大问题的。虽然沙子圫地处山村,因为地势的关系,根本没有水,学校操场土墈下面的水渠过去,有一口池塘,这头,学校师生洗脸刷牙,那头,牛喝水,群众清洗粪桶,算是被环境活活逼出来的,可也相安无事,各得其所。有了井,井却太深,打水也成了一门技术活,记忆尤新的,是李华东老师搓打水绳子的技术,几根包装带就能在十来分钟里变成一根非常牢固、非常有韧性的绳子,那时候特别羡慕,却再三学不来,真是门门有天赋。

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笑问客从何处来)(6)

水井还在

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笑问客从何处来)(7)

樟树如盖

过了水井,操场墈边上有个路口,总有六七十度的坡度。从水泥厂那边过来,无论从水泥厂后墙过来还是绕人家菜地过来,多半要从这儿进到学校,那时候,我爬上来是比较费劲的,记得有一次,学校正开大会,大概爬这陡坡费了老大的劲儿,上来操场,腿一软,不由自主摔倒了,感觉好没面子的。让我费力费神的这个路口,还在呢!

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笑问客从何处来)(8)

校门口的斜坡

站到这里,可以看到水渠,两块预制板接起的水泥桥,接通机耕路和林场场部的石拱桥,水渠旁边的池塘,还是旧日的模样。

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笑问客从何处来)(9)

水渠

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笑问客从何处来)(10)

四季常涸的水渠

地里劳作的人们,曾家的房屋,对面的机耕路,偶尔经过的车辆,在沙子圫这个台上,竟然听不到一点声响,安静得好像这里是世外桃源,“无论魏晋,乃不知有汉”,而曾经的沙子圫中学就在这种静默里渐渐的走进了故纸堆,橡皮擦一样,就要被时间、世间完全抹去。

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笑问客从何处来)(11)

做过饮用水的池塘,远处的邻居

欣慰的是,曾经的“沙子圫人”,曾经的七班的学子,总把她装在心里,沧海桑田,时移世易,那些青葱岁月,永远不能忘记。2018年正月初八的小聚,算是对沙子圫中学,对那些纯真年代的缅怀,以志纪念!

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笑问客从何处来)(12)

回不去的过往

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笑问客从何处来)(13)

笑问客从何处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