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乃变也,不易不变也。不变即定也,定即戒、亦可发慧也。

易有三易,简易,变易、不易。

易经中的八大智慧(易经不易)(1)

简易:大道至简,宇宙间所有的变化其实就是“气”的变化。关于气,必须了解阴阳与五行。阴阳的核心即“此消彼长、阴极阳生、阳极阴生”。五行之间相生相克,其实就是阴阳二气的转化。古之先贤怕我们不懂,把万事万物归纳为五行,五行之间的转化归纳为阴阳变化,最后于“易”中揭示变化的核心“气”。大道至简,哈哈一个字“气”,“难易相成”,气又看不到、摸不到。最简单的又是最难的。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罢了。

易经中的八大智慧(易经不易)(2)

变易:宇宙间万事万物时刻都在变化中,大到世界高峰,小到分子、原子。看得见或看不见的都在无休止的变化。俗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人之相处可以化敌为友,也可反目成仇;自然规律之春播秋收、寒暑往来。万事万物都逃离不了变化的命运,但是变化又不是无序的,看似杂乱中有其规律,此规律就在易之变易中。

易经中的八大智慧(易经不易)(3)

不易:要了解这两个字,首先对修行要有一定的认知。虽然禅宗有云:“不立文字”,道家有言:“道可道,非常道”,显教教道“不着名相”等,但理不可不明,理不明很难成就。其次要有一定的哲学造诣,“中道”思想贯彻始终,偏执一方即是偏见。

不易即不变,前面提过万事万物都无时无刻在变化中,而变化中有一不变,正因为有了不变才会有千变万化。老子的“有无相生”、“无中生有”,显教的“即空即有”、“非空非有”,儒家的“允执厥中”等千言万语都是在阐述不变的真理及寻找不变真理的方法。不易是什么?不易即本体,即道,即元始。

易经中的八大智慧(易经不易)(4)

那么为什么说不易的人生是智慧的?

一、形而上而言,明白不易的道理不是究竟。就像知道万有引力,没发现其中的逻辑运算无法为人类所用一样,必须经过了解、发现、运算而后利用反作用力飞船才可进入太空。不易也一样,必须是自己亲自证明而后才算真正的开悟,而证明的过程就是智慧不断开发的过程,因为通往顶级智慧之路的方法无外乎“戒、定、慧”三学,三学之中“定”是核心,定的同时自然就是戒,已经定了哪还有戒可犯,定即是慧,定是心定,心定即无所住,无所住即心的不易,最后你会发现通过心的“不易”可以找到道的“不易”。南怀瑾曾说过“真正的修行非绝顶聪明的大丈夫莫属”,这里的大丈夫的广义的,包括女性。所以说追求形而上的一类人绝对是智慧的,发心是智慧的,过程是智慧的,结果也是智慧的。

易经中的八大智慧(易经不易)(5)

二、形而下而言,首先人生在世或多或少会有烦恼、忧愁、喜悦、等感受,究其根本造成心理变化的因素一定不是周遭的事物,而是跟随事物起变化的心,心的变化就像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易经“吉、凶、悔、吝”,不动则已,一动仅有四分之一是吉祥的,四分之三机会就是不吉的。这里并不是鼓励不动,而是先要明白其中道理,明白了后事与愿违也不至于那么悔恨当初了,其次要会运用“慎始善终”,我相信这样的人也一定是智慧的。

其次,老子说过:“器用者空”,形而下同样适用,比如我们的房子、车子、杯子等一起为人所用中间都是空的,不然无法承载。而人想要接纳万物“心”也必须是空的,你心里装着一个姑娘就绝对不会再爱上第二个人,你心里暗示着自己一生就是一位泥瓦匠绝不会成为工程师,当然只是举例,没有贬义。房子是空的,理论上可以住任何人,心是空的,实际上可承载万物。如何做到心空呢?万事万物不断变化,心不为之所动,即是“心”的不易,即空杯心态。这样的人也同样是智慧的。

易经中的八大智慧(易经不易)(6)

最后的最后你会发现智慧的人生都很相似,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中”,上下相通。感恩先贤古典,照见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