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爱丽丝》(für Elise)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作为纪念的作品。

该作品在1867年被后人所发现,后收录在《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补遗部分第59号。

郎朗爱丽丝弹钢琴(郎朗弹奏世界经典名曲致爱丽丝)(1)

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钢琴曲《致爱丽丝》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但乐谱发现于1867年,因此贝多芬生前并未发表。

郎朗爱丽丝弹钢琴(郎朗弹奏世界经典名曲致爱丽丝)(2)

贝多芬创作这个作品的灵感,是来自于一位名叫爱丽丝的女孩。她为了帮助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实现看见森林和大海的愿望,而四处求助别人。贝多芬为此非常感动,特地在圣诞夜为老人演奏了一段美妙的音乐,听着听着,音乐让老人看见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于是老人满意地合上了双眼,不再有孤独和悲怜。之后,贝多芬便将这个曲子献给善良的姑娘爱丽丝。

郎朗爱丽丝弹钢琴(郎朗弹奏世界经典名曲致爱丽丝)(3)

贝多芬也有他柔情的一面。像他创作的《献给爱丽丝》,就是在他恋爱时写成的。高音与低音的结合,长音与短音的结合,吹奏、拉弦和弹奏的乐器融合在一起,织出了如此优美的旋律。又如《第九交响曲》的《欢乐颂》,就是由钢琴演奏,提琴、小号、笛子、单簧管、双簧管伴奏的金曲。他以平凡的曲调,加上席勒的诗歌,创作出了动人的旋律。也许音乐的美妙就在此处,最普通的音符能创作出最动听的歌曲。能够创作出这种几乎是天籁之音的乐曲的人,总是那些拥有博大胸怀的、感激上帝赐予他生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