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记住学过的知识(为什么学了那么知识依旧用不好)(1)

当今老师的任务,是在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问。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000字,深度阅读需6分钟,受益终生|

如何记住学过的知识(为什么学了那么知识依旧用不好)(2)

当今社会资讯爆炸,网络上无奇不有,很多杂乱的资讯、知识让人不知所措。

如果学了半天都是没有用的,不仅非常浪费时间,而且容易让人失去学习的兴趣。

如何合理的选择、明辨,将有限的时间做合理高效的应用,让我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是现在社会大众的当务之急。

今天我们分享以下3个方面,给大家作参考。

1

要心怀诚敬,慎选所学

《易经》蒙卦说,蒙以养正,圣功也。

我们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因为没有能力判断,只有暂时接受。

但是由于现在的网络资讯过于泛滥,让人根本学不完,也不知从何学起。

所以,在初学的时候,最好要有老师的指导。

在以往的观念中,老师是教给我们知识、学问的人,然后我们要重视师承,要把老师说的话谨记在心,终身不忘,一辈子按照老师说的去做。

但是现在看来,好像也不完全是这样。

当今老师的任务,是在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问。

因为老师阅历比较广,看得比较深,了解得比较多,面对不断出现的资讯,他有选择判断的能力。

所以我们自己要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

所谓适合,就是自己从心里面认同老师,而且老师的那一套自己比较容易模仿学习。

然后再让老师替我们选择合适的教材,并且安排好次序。

《易经》乾卦说:“潜龙勿用。”

这就告诉,在初学阶段,由于经验不足、选择能力不够、判断力不强,所以要从比较固定的常识道理开始,然后循序渐进地去增加弹性,不能急于有成就。

这样持之以恒,就能逐渐分辨出,哪些根本就是乱讲,哪些是似是而非,哪些是有成见的,哪些太固执。

也就是,要通过模仿老师,慎选所学,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渐增长自己的接受和领悟能力。

2

要思虑比对,持经达变

《论语》中说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就是告诉我们,学一定要跟思摆在一起。

有些事情只要一想,就知道这个是不对的,可是不想呢?那就认为是真的了。

所以学了之后,还要发挥思的功能,要思虑、怀疑,也就是深入去想一想到底有没有道理。

同时,在遇到事情或者新鲜事物的时候,还要看合不合乎自然的道理。

如果合乎自然,就可以初步相信,然后在安全的范围内,去找一些资料,反复地测试比对,最后还是有疑问,再去请教老师。

如果它根本不合乎自然的道理,那连听都不要听,也不必去测试,这样一般不会受害。

之所以在比对判断的时候,用是否合乎自然作为标准,是因为自然规律经久不衰,是检验事物的最好标准。

《易经》屯卦说: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在三国演义中,孔明安排马谡守街亭,反复叮嘱马谡要当道下寨。

但是当马谡到了街亭之后,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没有遵从孔明的安排,也不听王平的劝阻,自以为是地选择了下寨方式,结果导致了惨败。

结合上面的经文和案例,可以知道,在实际应用当中,当碰到自己的想法与老师的教导不同的时候,要先遵守老师的规矩。

如果觉得需要改善调整,一定要先经过了解、适应的过程,再向老师请教验证,得到了老师的许可之后,再进行改善。

这样经常思虑比对,不断重复“了解、适应、改善”这三个过程。

那么,就能在学习中,逐渐修正自己的缺失,提升自己持经达变的本事,同时也让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导我们。

3

要融汇贯通,化繁为简

今天的人很重视专业,其实就是不能贯通。

当然这并不是说专业不重要,而是一开始不得已要先从专业入门。

但是要知道,专业只是一个局部的系统,是有局限性的,所以不能过分固执所学的专业。

而且,不能学了就拿去用,也不是把知识记在心里面。

孔子告诉我们,学则不固,学习只是让我们不固执而已。

所谓不固执,就是要合理应变,也就是在为人处事的时候,要先保持冷静,然后找到当时当地不变的原则,再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知识做合理的调整。

大家或许会问,为什么不能固执?

因为一旦固执,就很容易把现实扭曲成自己想象的情境,这样就学不到新东西了。

比如,没有学之前,会觉得没有其他办法,非这样不可。

可是学了之后才知道,原来不只有这么一种方法,还有其他更多的方法,是可以选择的。

这样不固执的学习,就可以不断积累值得拿来比对、分析、选择的参考方案。

如果一发现与自己的想象不相符合,就马上说它不对,最后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所以不要马上就判定对与不对,因为我们实在没有这个能力。

《易经》中说到,易则易知,简则易从。这就告诉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化繁为简。

同时天道忌满,人道忌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合理节制自己的欲望,做好阶段性调整,始终保持心安理得的状态。

当然要达到上面的层次,不能贪多求快,还要按部就班、一点一滴去实践提升。

所以《道德经》说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学习生活中,合理兼顾上面三点,以诚敬的态度,循规蹈矩,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

在实践的时候,道法自然,谨慎小心的思虑比对。

然后每天留下一段时间,反省改善,在内心融汇贯通自己的所学。

这样重视基础和基本功,同时不断磨炼自己的弹性,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恢复本有之明德,进而做到一以贯之、游刃有余。

如何记住学过的知识(为什么学了那么知识依旧用不好)(3)

本文策划:诚敬谦和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