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动物是可能的吗

这里所说的绿色动物不是指那种绿色的青蛙,而是指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可以像绿色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的动物。有谁见过这样的动物,至少是在头脑清醒的情况下?

为什么没有绿色动物,想来假如有的话,绿色动物应该是相当不错的,相比较其他动物,绿色动物不需要每日为食物奔忙,自己通过光合作用就可以解决了,而现存的所有其他动物则无时无刻不处于食物短缺的危机之中,这其中就包括我们人类。经常能见到沿街讨食的人,如果他们能进行光合作用,肯定会快乐得多。

我们都知道,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植物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的作用是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加工成糖,并释放出氧气。但可能有部分人不知道植物能够活下去是因为植物含有线粒体,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对糖和脂肪进行氧化从而产生能量,为植物的每一个细胞和整个植物提供能量,植物才得以活下去。植物的细胞中同时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有绿色的动物吗(为什么没有绿色动物)(1)

动物都是高耗能的,即使是冷血动物也是如此,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结构决定了它们必须拥有比光合作用更高效的能量获得方式,也就是直接获取富含能量的有机物。那么,动物为什么不是采用双重获能方式的呢,也就是说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能直接采食有机物。原因是同时维持两套系统是低效的,我们上面已经看到了,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能量远远不够动物的能量消耗,而为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的身体结构毫无疑问需要向着不利于运动的方向改变,这将极大地不利于作为动物的这种捕食的生活方式,而直接食用很少的一点有机物就能获得很多的能量,因此,对于动物来说,完全抛弃光合作用这种获能方式,而彻底依靠直接获取有机物来过活是明智的,也是最小成本的。维持两套截然相反不可调和的获能方式,是一种非常低效的设计。这是一种不可能出现的生物。即使曾经有过,也肯定因为缺乏生存竞争力,而被大自然剔除了。

那么,植物为什么可以仅凭光合作用就能生存呢?因为植物采用一套与动物截然不同的全新设计把自身的能量消耗降低到了极点。首先,植物从外观来看,是不运动的,你永远不会见到一株植物行色匆匆地从你眼前走过。植物不仅不会做大的运动,植物连小的运动也不做,植物不会在心情烦躁的时候去抖枝条,敲树干。植物的内部也是不动的,动物体内的运动占了能量消耗的大半,为了把养分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动物的心脏要跳动,肺要呼吸,肠子要蠕动,血液要奔流。而植物则巧妙了通过叶片上的小孔,利用水的蒸腾作用,在没有任何能量消耗的情况下靠水的蒸发自动地把溶解于水中的养料输送到自身的每一个细胞。通过这样的一番“不动的”设计,植物把自身的能量消耗降到了最低,大多数植物自身每日消耗的能量只是自身每日产生的能量的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剩余的能量则存储下来用于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以及诸如开花、结果这样的高耗能活动。

有绿色的动物吗(为什么没有绿色动物)(2)

当然,我承认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绝对不能动的,有些植物的某些部分确实可以活动一下,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相当迅速地活动一下,速度之快以至可以捕杀昆虫。比如狸藻、捕蝇草、茅膏菜等等,当有昆虫撞入这类植物的捕猎机关时,这些植物就或者会迅速盖上瓶子的盖子,或者会迅速合起两片带有粘液的活页,将昆虫封闭在其中,然后分泌出消化液将昆虫消化殆尽。这类快速的活动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仅靠光合作用无法维持这种活动,这也正是为什么这类植物捕猎的都是富含蛋白质的昆虫的原因,它们必须靠直接食用蛋白质来维持这种对于植物来说非常疯狂的生活。毫无疑问,如果你总是用塑料棒去触碰这些食虫植物,使它们的液压运动系统过度运作而又不能捕到任何可食之物的话,则你不久就会把这些植物活活饿死。

那么,世界上就真的没有一种绿色动物吗?在多细胞动物中是绝对没有这种绿色动物的。不过,我们知道,单细胞生物是一类非常奇特的生物,它们非常简单,简单到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在这种极端的结构下,会不会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呢?答案是肯定的。的确有这样一种单细胞生物,这就是眼虫。眼虫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动物,它体内含有叶绿体,看起来像是植物,但同时眼虫又在身体的前端长有一根长长的鞭毛,这根鞭毛的结构相当复杂,由20根微管组成,含有类似肌肉成分的马达蛋白,能甩动鞭毛从而让自身游来游去。在有光的情况下,眼虫靠光合作用来获得能量,由于眼虫只是一个细胞,非常的小,因此它的运动消耗的能量极少,靠光合作用就可以维持它的运动。而在没有光的情况下,眼虫可以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质来获得能量。

有绿色的动物吗(为什么没有绿色动物)(3)

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动物?是因为进化会向着所有可能和不可能的方向尝试,只要开始尝试了,有谁能肯定一定是不可能。生命历经数十亿年,遍尝所有的苦难与欢笑,如今占据了植物、动物、真菌、原生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非胞生物(病毒和类病毒)六界,好似佛教中的六道轮回。生命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敢于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