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杨 ,一位是荀子,还有一位杨子,这个杨字历来有两种写法,到现在也不知以哪个为确切,一个是木易杨一个是提手扬,这是指扬雄。

荀子名况,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当时的人尊称他为荀卿,后来也有写成孙卿的,因为避讳。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礼治和法治并用。荀子最重要的就是在人性问题上提出了性恶之说。他公开讲人性是恶的,其善者伪也。人性善是装出来的,也就是说人性本来是恶的,之所以善是因为后天改造的结果后天学习的结果,其实从本性上来说你又要恶的。如果你放松学习,不重视学习,人性的恶就会暴露出来,所以如果不用礼法去约束,人的行为永远不会变善。正因为如此荀子非常强调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在先秦诸子当中荀子对教育的提倡,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地位的重视,把它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荀子的《劝学篇》开宗明义告诉大家,“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篇》就是说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可中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篇》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初的来源。荀子认为学习必须勤奋,不骄不躁持之以恒。他又用了一个比喻“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虵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蚯蚓没有爪牙,连骨头都没有,但居然可以在地下打洞,上来吃吃土,下面喝点水,为什么,用心一也,因为蚯蚓比较死心眼,专心致志往上钻往下钻,蟹有六条腿,两个大螯,但只能住在蛇住过的洞里,自己不会打洞的。因为螃蟹比较急燥,不像蚯蚓那样死心眼,所以它不打洞,找一个蛇的洞一呆就行了。他强调学习必须埋头苦干,发挥蚯蚓精神,可以上食黄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所以荀子通过《劝学篇》告诉我们,只有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地学习,重视每一天的积累,才会慢慢变成一个高尚的人,才会最终成为一个君子。

人之初性本善和性本恶的区别(人之初性本恶)(1)

【五子者 有荀杨 】

,